第23章 一箭雙雕之計
- 流放海島,起兵討伐朱重八
- 落寞的花生
- 2068字
- 2024-09-11 05:42:58
“還有一點。”
“甚至是最重要的一點,就算你把縣令的陰謀告訴村民,村民有幾個相信你?他們會跟你逃亡,去當一名海盜?”
“他們不但不會相信你,還會把你抓起來,交給縣令處置。”
人群聽完頓時沉默。
“老大,縣府那邊出大事了。”就在這時候,一名漢子闖進門來,急匆匆的道,“倭寇殘殺了好幾個萬寧縣百姓,尸體就掛在萬寧縣南門。死的太慘了,手腳被砍斷,頭顱被割下。守在下面的公差說,那是倭寇前天干的事情。”
此人正是林紓派去縣府打探消息的,叫林宏。
“真的有倭寇殺人!?”人群震驚。不過轉念一想這事又有點不對,如果真有倭寇殺人的話,吳師爺還要他們假扮倭寇劫掠村莊干什么?
“當然有。”林宏繼續道,“百姓都在城門口圍觀呢,一個個義憤填膺,對倭寇恨的咬牙切齒。都在罵倭寇殘忍沒人性,還要自發組織鄉團和倭寇拼命。”。
“好了。”突然,林紓一拍大腿,道。緊皺了很久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來。
“什么好了?”旁邊的鄭三元和林棟,被他這突如其來的兩個字給整蒙了。
就連正在喝水的林宏都停止了喝水,轉過頭來,奇怪的看向林紓。
“那些村民和孩子,不用死了。”林紓道。
“為什么不用死了?”林棟和鄭三元奇怪的問道。
縣令犳沖不是派他們假扮倭寇去燒毀村莊,殺害百姓和孩童嗎,為什么聽到林宏的報告后,老大又說那些村民和孩童又不用死了?
他們不懂。
“我們不聽縣令命令殺害村民和孩童不會死,聽了反而會死。”林紓道,“這對那些兇殘成性的人來說不是什么好消息,很多時候,并不是心狠手辣就能活著。一個人失敗的最大原因并不是善惡,而是沒有看透某些事情。”
“????”這一下他們更不懂了,一臉的茫然。
“有些事情,還是不要說出來的好。”林紓道,“這并不是我和你們賣關子,而是這件事情解釋起來有點復雜。”
“我好像有點明白了。”鄭三元沉思片刻,突然道。
“你明白了什么?”林棟問道。
“正如老大所說,這件事情解釋起來有點復雜,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鄭三元道。
“而且我們明天,絕對不能按照吳修文給我們的名單去劫掠。”林紓又道。
“這又是為什么?”鄭三元又問。
“如果按照名單去劫掠,恐怕我們又會死的很慘。”這一次林紓給出了解釋,“假如我是說假如,假如縣令犳沖,已經把這件事情告訴了衛所指揮使。我們按照名單去劫掠村莊,然后就會有衛所千戶帶著旗兵布置好口袋陣,剛好在那幾個村莊等我們。”
“那時候我們正穿著倭寇衣服在殘殺百姓,巡防軍士殺我們,就是在殺倭寇。到時候我們就會遭到官軍和百姓的聯合剿殺,一個都活不成。”
一番話,把人群說的汗流浹背。
良久,林棟才說道,“這不可能吧?”
“我也覺得不可能。”鄭三元也發表了他的個人看法,“縣令犳沖讓我們劫掠村長殺百姓,是為了讓百姓心甘情愿交抗倭稅,并不是為了殺我們。而且他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還需要我們去做,也就是說我們對他還有用他沒必要殺我們。”
“上次黃文山等人也不是沒有對我們起殺心嗎?”林棟道。
“沒什么不可能的。”林紓冷冷道,“如果他這樣做了,不但能夠順利收百姓抗倭稅,還能在指揮使面前邀功。這條計策對他來說,就是一箭雙雕。”
“你說我們對縣令有用,的確是有用。”
“但是和剿滅倭寇的大功勞比起來,我們那點用處就變得不值一提了。衛所每年也有剿倭指標,如果沒有倭寇,那么衛所的存在價值就變小了,最起碼不能獲得上面發下來的抗倭銀子。因此他們會把這個壓力給知府,知府給縣令。”
“聽老大這么一說,犳沖用一箭雙雕之計的可能性還很大。”鄭三元道,“衛所指揮使和知府勾結讓他們沒有倭寇也要找點倭寇出來讓他們剿殺,然后知府和瓊州衛指揮使一起分銀子。知府把壓力給縣令,而我們就是縣令犳沖,找到的‘倭寇。’”
“而且犳沖也并不是沒有我們就辦不成事,讓下一批流犯取代我們就行。”林紓道。
“我剛從縣府回來,的確聽到有一批流犯,下個月就會到萬寧縣。”林宏道,“而這一批流犯是真正的兇犯,押解的官差比平時多了一倍。”
“看吧,這批人比我們好用得多。”林紓道。
人群聽了,悚然心驚。
如此看來,犳沖用一箭雙雕之計的可能性,已經上升到了九成以上。
“太險了!”林棟心有余悸,“如果沒有老大看透犳沖的陰謀,我們冒冒失失的按照名單去劫掠,必定全軍覆沒。”
“而且剿殺了我們,百姓會更加愿意交抗倭稅。因為犳沖他已經做出了成果,剿殺了我們這一伙無惡不作的‘倭寇’。”林紓道。
“這個犳沖,好狠毒!”林宏道。
“他能當上縣令,絕不是泛泛之輩。”鄭三元道,“因此我判斷,此人是靠真本事當上縣令的,沒有靠裙帶關系。”
“靠裙帶關系上位的,絕對沒有他那么厲害和狠辣。”
“穿著倭寇的衣服,拿著倭刀,你們想一想,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林紓道,“簡直就等于頭頂上懸著一把利劍,而這把利劍,隨時隨地能斬下我們的頭顱。”
“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讓別人牽著鼻子走。”
“不能傻傻的按照縣令制定好的步驟走。”
“呼!”林棟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感覺在林紓和縣令面前,自己就是個嬰兒。
如果換做是他單獨面對這兩個人,恐怕活不過兩集。
甚至,就連鄭三元他都比不上。
“我們不按照縣令給的名單去劫掠村莊,到時候如何向他交待?”鄭三元又問道,“而且下一批真正的兇犯來了,我們就失去了利用價值,前景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