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9章 堵不如疏

想及劉瑾提及的各處旱澇不斷,朱厚照便招了招手,喚來了蕭亭。

“蕭亭,告知內閣,明早文華殿議政,議各處旱澇之事,讓劉閣老等人提前做個準備,六部及各部院有司官員,該到場的也要到場?!?

聽到小皇帝的安排,蕭亭猶豫了一下問道:

“陛下,國朝議政俱在西角門早朝,換了文華殿,眾臣都坐著了,皇家權威也就弱了?!?

聽到蕭亭的勸誡,朱厚照不由嗤笑一聲說道:

“蕭亭,知道朕為什么用劉瑾去鉗制外朝,而不用你跟李忠嗎?

因為你們只學會了文人的形貌,而沒學會他們的根本。

權力是什么?

皇權又是什么?

權力即為暴力,有力施暴者,才能掌權!

皇權唯兵,太祖、太宗手握大明兵權,所以可以隨意殺朝中文臣。

自宣宗章皇帝戰勝馬哈木,偃武修文,你看這大明變成了什么模樣?

不過區區幾年時間,有人就能讓英宗睿皇帝帶著我大明的主力及一干勛貴,全軍覆沒于土木堡。

朕為什么能安然守制?

只因皇考大喪之時,劉瑾等人幫朕掌握了十二京營的兵權!

朕手里有兵,哪怕一邊出恭一邊早朝,文臣們也不敢放屁。

朕手里沒兵,即便再低眉順眼,在他們眼里也是乖張之徒!

好好跟你干爹蕭敬學一學,好好跟劉瑾學一學吧……”

不能跳出文人劃定的圈子,就是李忠、蕭亭只能做朱厚照身邊近侍的原因。

李榮、蕭敬,憑著幾十年的經驗可以跳出外朝文臣給太監們畫出的圈子,而劉瑾等人則是靠著混不吝的痞賴手段,生生無視了文人的圈子。

外朝的文臣們,想把朱厚照也拉入文人的圈子,讓他如成化帝、弘治帝一般受制于文人的圈子,那也是純粹多想了。

朱厚照想要的是跟太祖、太宗一樣,凌駕于這個圈子之上,對大明資源隨意取用,對文臣生殺予奪。

蕭亭出宮傳信,朱厚照便借著胸中意氣在鐘粹宮院里練起了刀法,短短數月時間,他的力量增長飛快,軍中制式的雁翎刀在他手里明顯是過于單薄了。

但換成鋼鞭戰錘之類,又不符合他這個皇帝的形象,只能等西苑那邊出了好鋼,再另行打造趁手兵刃了。

第二天一早,朱厚照按照西角門早朝時間到了文華殿,盛夏的四五點鐘雖說天已微明,但綠瓦為頂的文華殿,看上去還是陰沉沉的。

文華殿的綠瓦,可不是因為這里是大明太子參政的地方,而是文華殿處于東方生位,綠瓦為頂,預示著生生不息。

進了文華殿升座之后,朱厚照也是開門見山。

“眾卿,昨日司禮監劉瑾給朕說今年大明各地旱澇不少。

旱情雖重但畢竟只傷田間作物之命,但洪澇一起,動輒席卷數省之地,所過之處一片澤國,人煙不存。

如今正值盛夏,各地積雨成澇的地方可都有了回饋?

各處河道可都加固完了?

若夏末秋初之際,來了大的洪澇,各地可有應對之策?”

如朱厚照所言,旱災雖說會讓人餓肚子,但不會無差別席卷生命。

但洪澇災害就不同了,決一次黃河,下游五省遭災,決一次長江江防,江南之地生靈涂炭,淮河也不消說。

洪澇災害就是現在最大的不可抗力,而且還是范圍性、持續性的,大水之后便是大疫、大饑,洪水傷命可比干旱厲害的多。

作為大明的皇帝,朱厚照可不能讓處于小冰河時期的大明百姓,再被洪水來上一次狠的。

“陛下,各處汛情還未及時報備,尚需等上些許時日……”

雖說知道小皇帝要問大明各地汛情,但許多地方州府都未上報,劉健即便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朝廷的質詢公文,是以八百里加急發的,各地州府就如此懈?。?

以今日為限,各地汛情不到,官員直接交三法司拿問查辦,從官遞補,若任期之內治河不利者,從重從嚴處置。

黃河、長江、淮河三條大河,要找到位于低洼處的州縣,備好了火藥,準備炸堤泄洪,此事交由工部議定。

各處水患頻繁的河流同理,夏秋汛期,禁止這些低洼處州縣加固河壩。

若這些州縣泄洪,事后沿途受益州縣,便要拿出錢糧以彌補這些州縣的損失。

若哪個州府不從,那里的士紳不納此捐,官員便到這處受災的州府任職,未受災的士紳,也將災區土地置換給他們。

如西涯先生的安民靖邊策,大明士紳還是要多擔待一些的,哪些州府因此加捐于小民,重罰!”

見內閣準備了一夜,只給他做了一個‘等’的文章,御座上的朱厚照便侃侃而談,直接拿出了損失最小的方略。

泄洪也是如今抗洪的唯一辦法,指著加固堤壩抗洪,大明絕大部分的州府是做不到的。

“陛下,此事不可倉促決斷,總要等各地汛情來了再說……”

這話劉健說的就極沒底氣了,小皇帝的抗洪策略一聽便是有出處的,非是胡編亂造。

但天下長河流經的州府縣太多,僅以不報汛情,便將官員拿問處置,那朝廷施政就未免過于苛刻了。

“劉老先生,九邊有韃靼、東南有倭患、兩廣有瑤亂、西南苗人亦不安定。

大明正處于兵荒財匱之中,一旦夏秋之際出現波及數省的洪水,賑災錢糧從何而來?

此際,一縣一府痛哭,好過沿河數省俱縞素,眾卿身為中樞內閣、六部魁首,當有放眼天下之決斷!”

被小皇帝當眾教導要放眼天下,劉健也沒有一絲一毫的后退,只因大明傳承至今,不論是內閣還是六部,對天下實權的掌握都越來越弱。

莫說是各地州府自行其是,一些縣級小衙未嘗不能睥睨內閣的。

事情的根由說來也簡單,如今的大明已經被冰敬、炭敬形成的網絡給覆蓋了。

縣令年俸十五兩,加上朝廷給的祿米,或許在開國初年可以養活一家人還略有盈余。

但放在如今,養個三口之家都費勁,更別說養活幕客了。

在大明,官員想要任職一地,不是沒有只身前往的,但這些只身前往還能混出來的,多半都是身有大才之人。

一朝進士及第,人物也有上中下之分,那些能只身前往一地的,俱都是上上之才。

而進士及第之后,多半人又要留京做京官,那地方上的上上之才,莫說每一年了,十年內的都要屈指而數。

剩下那些不能只身鎮守地方的,只能招納幕客隨行了,一個幕客的月俸便不止十五兩。

因此大明從上到下,各有各的生存之道,閣臣、堂官收了人家的冰敬炭敬,在許多事上就要網開一面,萬事都逃不過法理無外人情而已。

官員俸祿要自己弄,雖說各有各的道,但明目張膽的那些物件還要處置,這么多年下來,僅是弄俸祿花銷這一項之上,大明的州府縣官們,就有了各自的規矩。

莫說是法司查問了,錦衣衛、東廠下去,也只能徒呼奈何。

各地吃法雖有不同,但吃的東西大致相同,無非就是大明賦稅而已。

滿朝臣工盡想著劃拉錢了,誰還有心去治理河堤?

能修修補補的就算是清官父母了,朝廷問及汛情,各地不敢參與問答,原因也無外乎大明各地河務盡皆廢弛,虛有其表而已。

這是個比東南還大的爛攤子,不以洪水遮掩,難道用官員們自己的身家性命來遮掩嗎?

“陛下,老臣以為,還是要等各地汛情來了再做處置。

不然無妄決堤,下游災害不減,上下游俱受洪水之害,結果還不如順其自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宁县| 息烽县| 茂名市| 平和县| 中江县| 东乡族自治县| 香格里拉县| 彭阳县| 太谷县| 浦东新区| 合肥市| 平原县| 南江县| 鄂州市| 盐津县| 比如县| 丹寨县| 汉中市| 英德市| 临湘市| 道孚县| 武胜县| 清丰县| 仪征市| 澜沧| 麦盖提县| 大名县| 米泉市| 南雄市| 宁都县| 赫章县| 天津市| 水富县| 黄龙县| 常熟市| 阳新县| 凤山市| 鹤山市| 奈曼旗| 上高县| 西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