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這篇文章的分段時,課堂上的氛圍變得異?;钴S而富有思考性。我鼓勵孩子們不拘一格,勇于表達自己的見解,正如我所說:“我允許孩子分段的多樣性,這不僅是為了鍛煉你們的語文分析能力,更是希望你們能學會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只要邏輯自洽、論述合理,便是值得肯定的?!?
茜茜的分段細致入微,她捕捉到了故事中每一次角色請求與老屋反應的轉折點,將小貓、老母雞、小蜘蛛的請求分別作為獨立段落來處理,展現了故事發展的層層遞進。她的分段方式讓人清晰地看到老屋因何而一次次推遲了倒下的時間,充滿了溫情與希望。
兮兮則采取了更為宏觀的視角,她將小貓、老母雞、小蜘蛛的請求及老屋的回應統一歸為一段,即第二段(3~16自然段),強調了這些事件共同構成了老屋沒有倒下的原因。這樣的分段方式體現了兮兮對故事整體結構的把握能力,她看到了這些情節背后的共同主題——愛與責任。
而彤彤的提議則引發了全班的一次小討論。她試圖將第15、16自然段分開,這看似細微的調整,實則考驗著對文本細節的敏感度。在全班同學的陪伴下,彤彤重新閱讀了這兩個自然段。第15自然段中,小蜘蛛的提問充滿了對未知的渴望和對老屋的依賴,它的話語中透露出對繼續生活下去的期盼;而第16自然段,則是老屋內心的獨白,它在思考、在權衡,最終決定繼續站立,為小蜘蛛提供一個家。這兩個自然段緊密相連,共同構成了老屋與小蜘蛛之間情感交流的高潮,分開它們無疑會削弱這種情感的連貫性和深度。
彤彤在閱讀后,臉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她意識到這兩個自然段是故事情感發展的關鍵環節,分開它們會破壞故事的完整性。她難為情地笑了,但那份對知識的渴望和對錯誤的坦誠卻讓人感動。我微笑著點頭,肯定了她的思考和自我修正的能力,同時也鼓勵全班同學繼續保持這種勇于探索、敢于質疑的精神。
通過這次分段討論,我深刻感受到孩子們在學習中的成長與變化。他們不再滿足于簡單的答案和固定的模式,而是開始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解讀文本。這種變化,正是我們教育者所期望看到的。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將繼續鼓勵孩子們保持這種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讓他們在語文的海洋中自由翱翔,發現更多的知識與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