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一字王與二字王
- 崇禎:朕乃中興之主
- 白發(fā)老賊
- 2560字
- 2024-10-04 18:18:01
朱由校的話落下,眾人這才明白,原來封王一事,并不是皇爺提前考慮好的。
估計也只是臨時起意,這才鬧出了這么一場令百官措手不及的事情。
“啟稟圣上,親王的封號,有一字王、二字王兩種不同的制度,其中一字王所代表的地位,是要高于二字王的。”
“那就封五弟為一字王,只是不知這一字王,可有什么講究?”
聞聽一字王要比二字王尊貴,朱由校立即拍板,五弟是自己唯一的皇弟,要封肯定是就要封最好的那一種。
“一字王一般會以古代諸侯國命名,而且根據(jù)功勞、親疏的不同,各諸侯國封號之間又會有所不同,例如秦王、齊王、楚王、趙王、晉王這些大諸侯國,就會比宋王、慶王要尊貴一些,至于二字王,則會又低一等。”
孫如游講到自己的專業(yè)領域,那是一個如數(shù)家珍,娓娓道來,聽的朱由校也是不禁連連稱贊,看樣子,孫如游能當上這個禮部尚書,也是有著兩把刷子在身的。
至于孫如游說的這些尊卑之分,早就是朝中人盡皆知的事情,所以孫如游也不害怕自己的這番言論,會被有心之人傳出去,藩王的手就是再長,也難以伸到這文華殿里來。
“孫尚書,那你說的這些個一字王,哪個是最好的?”
朱由校并不清楚孫如游說的這些個什么王,那個什么王的,他只有一個想法,不是最好的,獨有的,都配不上自己的五弟。
“這……”孫如游也有些懵了,什么叫最好的,古代的諸侯國里面,除了像秦王、楚王、齊王這些曾經(jīng)稱霸一方的,剩下的不都是一些小諸侯國嗎?
而且像秦王、楚王,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有主了,不過孫如游也明白,只要是朱由校覺得這兩個里面哪一個最好,給原來的秦王、楚王換下一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是這樣就勢必會引起不必要的動亂,并且秦王作為大明朝的天下第一藩,從第一代秦王朱樉開始,至今已經(jīng)傳承了許多代,貿(mào)然變動所帶來的輿論,也并不是他們想看到的。
“啟稟圣上,一字王封號中最為顯貴的幾個,并無高下之分。”事至如今,孫如游也只能選擇‘實話實說’。
“沒有?”朱由校嘀咕了一聲,可不是最好的,是真的配不上自己五弟啊。
只是這遲疑的態(tài)度,可把下面故作茫然的朱由檢給急壞了,大哥,其實我真的無所謂啊,是個一字王就行了,別糾結了。
“孫尚書,那朕自己取一個字,作為五弟的封號,是否可以?”朱由校想了一下,既然原定的里面沒有最好的,那自己現(xiàn)在身為皇帝,親自取的封號,不就是最好的嗎。
“圣上此言甚是有理,天下之間,殊榮莫不過圣上親賜,況且我朝已有過這樣的先例。”孫如游眼見朱由校終于是可以不打秦王這些封號的主意,立馬表示這樣做是符合規(guī)矩的,就像他說的那樣,在前幾朝,又不是沒有這樣的先例。
而百官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孫如游在忽悠,不過他們也不敢多言,生怕這糟心的事扯到自己的身上來。
“這樣就好。”朱由校說完把目光看向了站在張惟賢前面的朱由檢:“五弟,你想皇兄給你封個什么王,但說無妨,皇兄替你做主。”
朱由校說這話時,帝王權柄盡顯,那種天下握于在手的霸氣,從這位少年天子身上開始散發(fā)。
這一下,所有人的目光都不自覺的聚集在了朱由檢的身上,他也算是徹底體驗了一把,剛剛孫如游的那種如芒刺背的感覺。
“臣弟也不知道。”朱由檢才不會在這么多人面前表現(xiàn)出太多的早熟跡象,何況他已經(jīng)隱隱約約中感覺到,有一股帶著探究的目光此時正一直在隱晦的打量著他。
朱由檢的直覺很準,王安確實是在聽到朱由檢可以任選封號的時候,眼神就一直偷偷的放在了朱由檢身上,他想看看,在面對這樣的誘惑之時,朱由檢會做出怎樣的反應。
如果是脫口而出,那就證明是早有預謀,而且十有八九又是上次給五皇子出謀劃策之人教唆的。
朱由檢也正是因為擔心出現(xiàn)這樣潛在的風險,故此才裝作一副啥也不懂的樣子,但是此時好不容易才爭取來的機會,他自然不會輕易放過。
“但憑皇兄做主,臣弟相信以皇兄對臣弟的愛護之心,絕不會給臣弟取個不好聽的封號。”
朱由檢好不容易才想出一句,既能夠把握住機會,又能體現(xiàn)出他這個年紀應有表現(xiàn)的回答。
聞言朱由校也是有些頭疼,他搜腸刮肚的在腦袋里找了一圈,發(fā)現(xiàn)自己愣是沒找到一個滿意的封號。
突然,朱由校回想起剛剛五弟的那句話,‘臣弟相信皇兄’。
對啊,相信,五弟相信自己,自己同樣相信五弟,所以,不如就取這兩個字中‘信’字,作為五弟的封號。
嗯,就這樣,挺好。
“五弟相信朕,朕亦信任五弟,君與臣也好,親人之間也罷,最為難得的就是能夠互相信任。所以朕決定,就取一個‘信’字作為五弟由檢的封號——‘信王’,你覺得怎么樣?”
“臣弟叩謝皇兄。”朱由檢由衷的向皇兄朱由校行跪拜大禮,只是由于剛剛打瞌睡的時候,不小心踩住了衣袍的末端,眼下又沒注意,這不一有動作,立馬就被順勢絆倒,幸虧有英國公張惟賢眼疾手快,及時一把扶住了五殿下朱由檢,哦不,應該是新鮮出爐的信王朱由檢。
站穩(wěn)后的朱由檢,羞澀的朝英國公張惟賢道了一聲謝,對于這個在一天之內,連續(xù)兩次及時扶住了自己的國公爺,朱由檢還是有些感激的。
御座上的朱由校,看到五弟這滑稽的一幕,也終于是在今天露出了第一次的笑容,有了皇帝帶頭,文華殿中立刻響起了愉快的歡笑聲,剛剛那種劍拔弩張的壓迫感,瞬間就變得煙消云散。
“圣上,不知信王殿下的封地,又該選在哪里?”孫如游也是瞧見了朱由檢的窘迫,同樣輕聲發(fā)笑,不過眼下是在商議事情,當下也就及時止住了笑意,問出了這個關鍵的問題。
按照大明祖制,皇子在受封親王后,仍然可以暫時居住在皇宮,但待其成年之后,就需要前往藩地就藩了。
不過規(guī)矩雖如此,但具體的就藩時間卻是因人而異,眼下五皇子已經(jīng)被封為了信王,雖然年紀還小尚未到就藩的時間,但是所在藩地的親王府卻是可以開始慢慢修建了。
以眼下圣上對信王殿下的寵愛程度,只怕是到時候信王府要是修建的規(guī)格不夠,搞不好又要生出波折,還不如現(xiàn)在就開始逐步修建,中間要是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也好提前改進。
“此事不急,等五弟成年以后,到時候再看五弟的想法商議。”
朱由校才舍不得放五弟離開,按照他的想法,到時候就在京畿,任五弟選一個地方修建王府,后面自己要是想念五弟了,也可以隨時召進宮來,兄弟二人也可以時常見面,多好。
況且此時五弟年幼,這么早修建王府也是白費力氣,萬一要是以后五弟改變主意了,藩地的更改又會是一件麻煩事,還不如等到時候讓五弟自己去選擇。
聞言眾人感到吃驚的同時又十分羨慕,封號任選,藩地任選,這是多么大的一份信任與恩寵。
看樣子,以后自己面對信王殿下的時候,一定要保持萬分的敬畏,以免帶來什么承受不起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