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內閣的反應
- 崇禎:朕乃中興之主
- 白發老賊
- 2117字
- 2024-09-16 14:06:08
眼見朱由校真的龍顏大怒,王安也是有些頭疼,這周儒禮是內閣大學士劉一璟推薦的,自己也點頭同意了,哪知道才這么一會功夫,就發生這么些事。
可真要是去內閣去傳旨問責,自己又怎么好意思開口,內閣的那些大臣,又會怎樣看待自己。
就在王安糾結之時,朱由檢將他的神情變化看了個清清楚楚。
看樣子,王安還真是如歷史上記載那般,與東林黨有不小的關聯,怪不得后面會落到那么一個結局。
按道理他也算是有保駕之功,一個太監,不說百尺竿頭再進一步,至少一個頤養天年也是可以保證的啊?
以前朱由檢總是想不明白,為何皇兄會對王安的結局不聞不問,甚至可以說是有些推波助瀾,但這一刻他便明悟了:內臣家奴,不想著依靠皇權,反而與外廷的大臣勾勾搭搭,這是犯了宮中的大忌。
死的不冤。
朱由檢在心中為王安后面的慘死直接蓋棺定論,擺不清自己位置的人,永遠不會明白自己到底錯在哪里。
‘哎……’王安無奈的輕嘆一聲后轉身離去。
…………
慈慶宮地處乾清宮與內閣值房中間,三者成一個三角形分布,所以王安從慈慶宮走到內閣值房,要不了多少時間。
等到了內閣值房門口,王安并沒有急著直接進去,他還在糾結自己應該怎樣才能委婉開口。
“王公公。”就在王安猶豫不決的時候,一道呼喊聲從他身后響起。
王安回頭一看,原來是給事中楊漣正快步從后方走來。
“王公公,怎么不進去,是不是李選侍同意遷宮了?”楊漣老早便看到王安在內閣門口踱步,心下還以為是左光斗的奏疏起到作用,李選侍這個女人同意遷宮了。
“楊大人”王安微微躬了個身,算是打過招呼了:“并非是乾清宮的事。”
“那是?”楊漣也有點不解,既不是為乾清宮的事來的,那還能有啥。
“是太子有旨意。”王安搖了搖頭,有些無奈的說道:“算了,該來的總歸躲不過,楊大人,進去再說吧,反正此事還需你們這些大臣與閣老們商議之后,才能有個結果。”
“請。”聞言楊漣也不再追問,而是側身做了一個手勢。
“楊大人先。”王安稍稍退后一步,示意楊漣先行。
兩人對視一眼,彼此笑了笑,也就不再糾結,一前一后向里面走去。
內閣值房里面,正在埋頭辦公的大臣們,聽到門口二人走路的動靜,皆是停下了手中的事情,抬眼望去,看到王安楊漣二人同時出現,不免有些疑惑:
“王公公。”
“王公公……”
內閣值房內響起一陣寒暄聲。
“諸位辛苦了,劉閣老可在?”王安一一客氣的回應著眾人,見沒看到劉一璟的身影,于是向眾人詢問。
“劉閣老、韓閣老在里邊值房,說是在與禮部的人商議先帝廟號等一些問題,王公公這是有旨意要傳達?”
說話的是左光斗,自他前幾日給李選侍上了一封勸移宮的奏疏之后,一時間得到了朝中諸多同僚的支持,也算是在這內閣商議之時,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是有事情要宣布,不知諸位大人誰可以去里面通知一聲,就說太子有旨意,對了,記得叫上禮部的人,此事正好與禮部有關。”
“我去吧,公公稍等一會。”左光斗說完拱了拱手,抬腿就往里面走去。
不多時,劉一璟、韓爌,以及禮部的幾位官員就全部走了出來,看到王安之后,免不了又是一頓寒暄。
不過此時王安實在是心情不佳,打過招呼之后便直接將事情和盤托出:“諸位大人,王安今日來,是為了周儒禮周大人一事,不知周大人可在這?”
“老夫在此,不知王公公找我何事?”
今日慈慶宮授課之后,周儒禮本打算回禮部看看,順便平復一下自己的心情,誰知自己還沒走多遠,就被內閣的人喊了過來,說是要一起商議先帝的廟號等事。
朱儒禮作為禮部三朝元老,所學淵博,又是先帝名義上的老師,在這件事上,擁有絕對的發言權,故此內閣才把他拉過來一起討論。
“周大人,太子有旨:
著司禮監王安問與諸位大臣,禮部官員周儒禮在授課之時,力操戒尺以責本宮,是否合于禮乎?
其二,周儒禮竟膽敢揚言,是替先帝教訓本宮,我想問問諸位大臣,此番言論,又是否合乎君臣之道?”
聞言禮部以及一些大臣不禁都有些傻眼,不知道王安到底想表達什么。
就這事?
還以為是有多大的事呢,不就是說錯了一句話嗎,能有多大問題,認個錯不就行了。
只有劉一璟、韓爌二人,不僅沒有像眾人那般樂觀,反而眉頭都不自覺的皺了起來,他們二人官宦沉浮數十載,除了早已練就的一身養氣功夫,還有就是遇事能夠冷靜思考,快速發現事情的關鍵之處。
就像今天這事,如果只是簡簡單單的問責,太子又怎么會派王安過來,要知道,王安不僅僅是司禮監的大太監,更是先帝潛邸之時的功臣,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傳旨這種事,都不會輪到王安親自過來。
可現在王安卻是實實在在的站在這了,此事背后的深意,不得不令人深思。
“王公公,確有此事,不知太子要如何處理老夫?”周儒禮直接大大方方的承認了自己的所作所為,這樣一來正好可以成全自己的直名,本來還以為這件事不會有結果,沒想到太子竟然給自己打了一個神助攻,派王安來內閣問責,這不是給自己造勢嗎?
這樣一來,自己哪怕是入不了閣,可在朝野內外,至少也可以聲名遠播了。
想到自己不僅生前可以受到世人尊敬崇拜,死后同樣可以名垂青史,周儒禮就心情大好,滿意的摸了摸自己的長須。
他的這般作態,落在內閣一些人眼里,那就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妥妥的名臣之風,可此時王安瞧見周儒禮都禍到臨頭了卻不思悔改,反而一副沾沾自喜的樣子,內心也是有些慍怒:
“周大人,太子讓咱家問問,你有什么資格可以代替先帝,還是說,你對那張龍椅有什么想法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