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芳香藥物防治溫病源流考

芳香藥物的應用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有利用芳香藥物治病防病、辟邪除祟的記載。

酒作為最早出現的芳香藥,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山海經》中載有多種芳香藥物,如藁本、厚樸、白芷等,《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明確了佩戴薰草可以治癘,“浮山有草麻,葉方莖赤花黑,實臭如蘼蕪,名曰薰草,佩之可以已癘”[3]。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包括許多用芳香藥物制作的香囊、熏爐、熏囊、絹袋等,內含花椒、佩蘭、藁本等芳香化濁之物。同時期的《五十二病方》出自馬王堆三號墓,記載了蜀椒、白芷、厚樸等香藥。此類芳香燥濕藥也為后世常用祛疫之品,可見當時已佩戴香囊作為祛邪辟穢之法。《神農本草經》為我國現存的最早的藥學專著,成書于東漢時期,載有365味中草藥,其中芳香藥占10%左右,如青蒿、艾葉、厚樸等均為當今常用芳香辟穢佳品。

東晉《肘后備急方》載有用芳香藥物制作香囊或將芳香藥物焚燒后達到防疫功效的記述。《博物志》載有“返魂香”,正值長安有疫情大流行,西域月氏國特使進貢的“返魂香”焚燒一丸后,得病之人康復,其香味可綿延百里,經久不散。

隋唐時期,《新修本草》《海藥本草》收錄蘇合香、安息香、龍腦香等外來香藥,因其辛香味厚,走竄力強,成為后世芳香開竅醒神必用之品;其中《海藥本草》中還記載佩戴、焚燒香藥可辟邪除惡[4]。《備急千金要方》中載有大量芳香藥物組成的方劑用以治療瘟疫,如雄黃丸、太乙流金散等。

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載有較多的芳香藥組成的經典方劑,其中紫雪丹、至寶丹、蘇合香丸為開竅醒神之要藥[5],也為后世溫病中神機閉塞常用藥物。

明清時期,芳香藥物廣泛應用于治疫與防疫。如吳又可《溫疫論》中的“達原飲”為治疫代表方,方中草果、厚樸辛香辟穢,除濕化濁,有開達膜原之功;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記載運用大量芳香藥物治療濕熱病[6];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取涼開三寶(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治療熱陷心包、痰熱擾神等證的神志異常,以達到開竅醒神之功,又善用芳香之品的輕清之性治上焦熱證以達“非輕不舉”之功;薛生白在《濕熱病篇》中善用芳香化濕之品配伍清熱、理氣之法清熱祛濕,使濕去而熱不獨留;王孟英在《溫熱經緯》中所載的甘露消毒丹為治療濕溫時疫之要藥,且其善用芳香之品輕清透散之功,清衛分、氣分之熱。《松峰說疫》中載有多種芳香藥物組成的外用方劑如“殺鬼丹”“不染瘟方”等,將其佩戴、懸掛等直接作用于人體或焚燒、浸水等通過對空氣、飲用水消毒間接作用于人體,以達芳香除穢、避疫、化濁除穢之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右旗| 霍山县| 洪洞县| 富宁县| 塔城市| 塔河县| 通辽市| 舞阳县| 丹棱县| 冷水江市| 洞口县| 绥棱县| 东城区| 裕民县| 塔河县| 巴中市| 揭西县| 孝感市| 盖州市| 连平县| 南投县| 济源市| 磐石市| 红原县| 伊吾县| 定南县| 夏河县| 阜阳市| 临泽县| 大连市| 濮阳市| 腾冲县| 静海县| 遂昌县| 苏州市| 肃南| 吉林市| 离岛区| 黄骅市| 葫芦岛市| 扎鲁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