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肋間神經痛
方一 血府逐瘀湯
出處:清代王清任《醫林改錯》。
組成:桃仁12g,紅花10g,當歸10g,生地黃10g,川芎6g,桔梗6g,赤芍9g,枳殼6g,牛膝9g,柴胡5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3次服。宜飯后服。
治法: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證象:胸中氣血瘀滯,胸痛,肋間神經痛,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有呃逆脘悶,或有心悸失眠,或有入暮潮熱,舌有瘀點,脈澀。
評介:本方為王清任《醫林改錯》著名方劑,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現代不少名醫用來治療肋間神經痛、肋軟骨炎,效果良好。本方一方多用,也用于血液循環系統病證心前區痛、生殖系統病證閉經等。
方二 四逆散
出處:漢代張仲景《傷寒論》。
組成:柴胡8g,枳實8g,白芍10g,炙甘草6g。
用法:共為散劑,每服3~5g,日服3次,溫開水送服。或水煎服,日1劑,分3次服。
治法:調和肝脾,理氣通絡。
證象:肝脾氣滯不調,兩脅脹痛,肋間神經痛,神經性胃痛,脘腹脹滿,噯氣則舒,脈弦。
評介:本方為《傷寒論》著名方劑,主要功能是調理肝脾,疏理氣機,對治療肋間神經痛、胃腸痙攣、乳房脹痛等病,療效明顯,可以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