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杏林要方
  • 余元泰編著
  • 1128字
  • 2024-09-09 16:04:02

27.癲狂

方一 順氣導痰湯

出處:明代李梴《醫學入門》。

組成:陳皮10g,半夏10g,茯苓12g,膽南星8g,枳實8g,木香8g,香附10g,烏藥8g,沉香6g,生姜3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2次溫服。

治法:理氣解郁,化痰開竅。

證象:痰結胸滿,痞塞不通。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喃喃獨語,出言無序,時悲時喜,不知穢潔,苔薄膩,脈弦滑。

評介:本方為古代經典方,功能理氣化痰解郁。如臨床遇見痰結胸滿,痞塞不通,并有時悲時喜等精神異常癥狀者,可以服用本方治療。

方二 正心湯

出處:明代徐春甫《古今醫統》

組成:人參12g,茯神15g,當歸12g,生地黃15g,酸棗仁15g,蓮子12g,遠志8g,炙甘草6g,羚羊角10g,麝香0.3g。

用法:水煎去渣,入羚羊角粉、麝香,和勻,飯后臨臥時服。

治法:益氣補血,清心開竅。

證象:情志怫郁,郁結化熱,痰火擾心。精神恍惚,神志異常,神不守舍,妄言傻笑,善悲欲哭,不思飲食,舌淡,脈細無力。

評介:本方為經典古方,是治療七情五志久逆,神志經常異常的方劑,有一定療效。臨床遇到郁結化熱、痰火擾心以及癲狂的患者,可選用之。

方三 生鐵落飲

出處:清代程國彭《醫學心悟》。

組成:生鐵落50g,天門冬10g,麥門冬10g,川貝母10g,膽南星5g,橘紅6g,遠志6g,石菖蒲6g,連翹10g,茯苓12g,茯神12g,玄參12g,鉤藤10g,丹參10g,朱砂1g(研末沖服)。

用法:先煎生鐵落3小時,用此水煎其他藥,日1劑,分2次服,服藥后應讓患者安靜入睡。

治法:鎮心滌痰,清肝瀉火,安神定驚。

證象:痰火上擾,狂躁不寧,喜怒無常,罵詈歌號,爬墻上屋,不識親屬,精神分裂癥之狂躁型,舌絳苔黃膩,脈弦大滑數。

評介:本方為古代名方,是治療痰火上擾,蒙蔽心竅,精神失常的經典常用方。現常用于精神分裂癥、反應性精神病、腦器質性疾病所引起的精神障礙等。

方四 二陰煎

出處:明代張景岳《景岳全書》。

組成:生地黃15g,麥冬15g,酸棗仁15g,玄參10g,茯苓15g,黃連6g,木通4g,甘草5g,燈心草3g,竹葉5g。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2~3次溫服。

治法:滋陰降火,安神定志。

證象:陰虛火旺,水不制火,驚狂失志,情緒焦慮,多言多笑,喜怒無常,煩躁不眠,舌紅苔少,脈細數。

評介:本方為古代治療陰虛火旺而出現癲狂的傳統方劑。通過滋陰降火,既能養腎,又可寧心,二陰得養,癲狂得平。主要用于心經有熱、水不制火的精神分裂癥患者。

方五 定心湯

出處:清代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

組成:龍眼肉30g,酸棗仁15g,山萸肉15g,柏子仁12g,生龍骨12g,生牡蠣12g,乳香3g,沒藥3g。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2~3次服。

治法:健脾養血,定心安神。

證象:心氣不足,心虛怔忡,營血衰少,多畏不樂,精神昏昧,表情淡漠,心神不定,夢寐驚魘,夢中失精,舌淡,脈沉遲。

評介:本方為近代名方,多用于心氣不足,心虛怔忡,心不守舍,心神不定之輕型精神失常患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昂仁县| 泾阳县| 比如县| 德清县| 喀喇沁旗| 沙河市| 凤城市| 织金县| 郎溪县| 伊宁市| 吴川市| 密山市| 瓮安县| 大宁县| 阳山县| 军事| 青田县| 沙雅县| 永春县| 白朗县| 综艺| 阳山县| 班玛县| 镇原县| 行唐县| 灵武市| 左云县| 隆化县| 连云港市| 中方县| 武隆县| 阿拉善右旗| 佛坪县| 隆昌县| 上林县| 泰宁县| 和平区| 镇平县| 泰兴市| 同心县| 宿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