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合方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許二平主編
- 12字
- 2024-09-09 16:35:16
第三章 中醫合方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合方學的哲學思維
中華文化沃土蘊藏的豐富哲學思想,為中醫學理論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哲學基礎,并長期指導著中醫臨床實踐。中醫哲學思維主要表現為整體思維、中和思維、變易思維、象數思維、功用思維和直覺思維。合方作為方劑應用的特殊形式,是在中醫哲學思維指導下產生的,也是中醫哲學思維在中醫臨床應用中的具體體現。
一、整體思維
整體思維是指在觀察分析和研究處理問題時,注重事物本身固有的完整性和聯系性,以普遍聯系的觀點看待宇宙及萬事萬物的思維方式。在中醫學中整體思維既表現在將人體本身看作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也表現為從人與自然、社會環境的整體聯系中考察人體的生理病理過程,并提出相應的治療方法。中醫學注重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更重視把握人體作為整體的、緊密相關的各臟腑之間的功能關系。疾病是正邪之間此消彼長的過程,病機既有正虛的一面,又有邪實之處,單方用之恐難以兩全,合方而用可兩者兼顧。當多臟腑相兼為病時,合方而用亦可兼顧諸臟、氣血同調。例如柴胡桂枝湯中,桂枝湯既有調和脾胃之功,又有通陽活血之妙;小柴胡湯既可疏利肝膽以助脾胃升降、又能理氣解郁。故此方可謂肝脾兼顧、氣血同治,完美地闡釋了肝脾之間、氣血之間的緊密關聯。
二、中和思維
中和思維是指在研究事物發展過程及分析處理問題時,注重調節各種矛盾關系的協調平衡狀態。如在疾病的認識上,中醫學側重于“陰陽失調”的關系性因素,提出以關系失調為核心的病因病機理論。在疾病的治療上不是簡單地消除病源,而是注重調和人的陰陽狀態,提出調和致中的防病養生學說,這集中體現在中醫學治法的“和法”上。周學海《讀醫隨筆》中提出和解劑多是合方:“和解之方,多是偶方、復方,即或間有奇方,亦方之大者也。何者?以其有相反而相用者也;相反者,寒與熱也,燥與濕也,升與降也,斂與散也。”即合方的應用,往往是針對這種融對立屬性為一體的錯綜復雜之病機,多方齊用,集數法于一身,或寒熱并用,或氣血同治,或升降同調,或攻補兼施,務必使人體內部的對立因素達到相反相濟的平衡狀態,故最能反映出中醫學調和陰陽、平治權衡的思想。何廉臣在《重訂廣溫熱論》中亦有類似論述:“凡屬表里雙解、溫涼并用、苦辛分消、補瀉兼施、平其復遺、調其氣血等方,皆謂之和解法。和法者,雙方并治,分解其兼癥夾癥之復方,及調理復癥遺癥之小方緩方也。”
三、變易思維
變易思維是指在認識事物和分析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注重事物的運動變化規律,在兩極對立中把握事物辯證統一的思維方法。中醫學將生命、健康和疾病看作是普遍聯系和永恒運動變化著的過程,不僅重視疾病的傳變、轉化,而且重視治療的應變而動。疾病的病機具有動態變化的特點,欲使方藥與病機之間絲絲入扣,則需方隨證變。在治療上通過合方的形式,將方劑調整成與病機高度契合的最佳匹配方,以針對錯綜復雜、變化繁多之復合病證。麻桂合劑即是范例,隨著病機的動態演變,張仲景將二方合用各取其效,互用互制,使方與證高度契合。太陽病遷延日久,外邪已微,此時不宜投麻黃湯峻汗傷正,而邪郁不得宣泄,又非桂枝湯解肌所能勝任,故取桂枝湯與麻黃湯各1/3,兩方按1∶1的比例合方,名桂枝麻黃各半湯,剛柔相濟,輕發其汗;又有發汗后,表郁與余邪程度較麻桂各半湯證為輕者,此時進一步減方中藥物劑量,使桂枝湯與麻黃湯按2∶1的比例組方,名桂枝二麻黃一湯,微發其汗,輕散其邪。因此,合方而用可調整方劑功能,既可滿足疾病的動態演變,同時又可兼顧復雜病情、緊扣病機,反映了方劑運用時隨“機”應變的靈活性,這就是中醫學變易思維的體現。
四、象數思維
象數思維是指運用帶有直觀、形象的圖像、符號等象數工具,通過類比、象征等手段來揭示認知世界的本質規律。中醫學應用象數思維體現在辨證時采集脈象、聲音、形體、色澤等癥狀表現,分析推斷其內在的病機和變化規律,通過外在的“物象”認識內在的“事物規律”,即中醫學“司外揣內”“以象測臟”方法的具體運用。《傷寒雜病論》云:“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指明臨證的關鍵為見“病”而知其“源”。合方辨證時,醫者要具備“由表知里”的能力,通過合理的思考與分析,判斷隱藏于臨床癥狀與相應方劑背后的病機、治法及遣方用藥的規律,選用與病情高度契合的方劑相合,做到方為證立,方隨證轉。
五、功用思維
功用思維是指在觀察、分析和研究處理問題時,注重從事物的功能、屬性、效用出發考慮問題的思維方法。中醫學理論注重從功用上把握人體藏象結構、認知病因病機、調節陰陽氣血偏頗,以解決實際問題為首要,而不過度分析、驗證其作用機理。在辨治組方過程中,衡量一首方劑優劣的標準便是其臨床療效,決定于功用。方無至方、方以效論,合方的形成亦遵此理。以辨方證為方法,將已有成方按病情的需要相合而用,更注重于成方的功用,有些合方的功用甚至超過原本相合方劑的功用總和,從而發揮更強的臨床作用。此外,醫者所用之方劑,往往歷經年代和臨床的考驗,其理法嚴謹、配伍精當,是方劑中的典范。這種直接使用前人的有效成方合用,可以更加快捷、高效地達到治療目的,這是中醫學功用思維的具體體現。
六、直覺思維
直覺思維又稱為“心悟”“心法”,是指在思考過程中,摒棄內心妄想和外界干擾,集中所有的思維能力,在已知的認知基礎上,充分發揮思維潛力與思維能動性,從而對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作出迅速識別、敏銳洞察、直接領悟的思維方法,具有邏輯思維無法替代的功能。在合方使用中,該思維方式的體現是先知已有方劑,后通過辨識患者的證候特征及其內蘊病機,迅速作出判斷,選擇與之契合度最高的方劑,合而用之。這種省略了自己組方過程的辨治思維,無疑是一種跳躍性直覺思維的體現,雖是應用前人已有之成果,但要求醫者具有對病機的精準判斷、豐富的方劑儲備量、對方義的深刻理解及長期的臨床經驗積累。
- 醫學影像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全科醫生臨床實踐
- 生物化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婦產科學(第4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臨床專升本)規劃教材)
- 中醫藥膳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麻醉學
- 國家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超聲醫學分冊(2019年)
- 老年護理學(第3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護理專升本)規劃教材)
- 實驗針灸學實驗指導(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組織學與胚胎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婦產科護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中藥資源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疫苗研究與應用
- 衛生經濟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處方審核實踐系列教程:腫瘤、疼痛分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