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灸學習題集(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配套用書)
- 梁繁榮 王華主編
- 2244字
- 2024-09-05 11:00:36
三、參考答案與解題指導
(一)選擇題
【A1型題】
1.D
十二經脈的名稱是根據手足、陰陽、臟腑來命名的。
2.D
十二經脈中六條陽經分布于四肢外側和頭面、軀干,其中上肢外側的是手三陽經,下肢外側的是足三陽經,其分布規律是陽明在前、少陽在中(側)、太陽在后。
3.C
十二經脈氣血流注次序是:氣血流注始于手太陰肺經,然后交手陽明大腸經,再交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繼交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自肝經上注肺,再返回至肺經,周而復始。
4.A
十二經脈相互交接的規律是:同名的陽經與陽經在頭面部交接,如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交接于鼻旁。
5.D
十二經脈相互交接的規律是:相表里的陰經與陽經在四肢末端交接,如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交接于食指端。
6.A
十二經脈相互交接的規律是:相互銜接的陰經與陰經在胸中交接,如足太陰脾經與手少陰心經交接于心中。
7.D
奇經八脈中的任脈和督脈各有其所屬的腧穴,其他六條奇經則沒有專門的腧穴。
8.C
陰陽蹺脈主肢體兩側的陰陽,調節下肢運動與寤寐。
9.A
陰蹺脈起于足跟內側,伴足少陰經等經上行,至目內眥與陽蹺脈會合;陽蹺脈起于足跟外側,伴足太陽經等經上行,至目內眥與陰蹺脈會合。
10.D
十二經脈別絡在四肢肘膝關節以下本經絡穴分出;任脈的別絡,從胸骨劍突下鳩尾分出;督脈的別絡,從尾骨下長強分出;脾的大絡,出于腋下大包穴。
11.B
十二經別的循行分布具有離、入、出、合的特點。
12.D
十二經別有加強十二經脈與頭部聯系的作用,不僅陽經經別到達頭部,陰經經別也合于頭面。
13.B
十二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結、聚、散、絡于筋肉關節的體系,是附屬于十二經脈的筋肉系統。
14.C
十二皮部的分布區域,是以十二經脈體表的分布范圍為依據的,是十二經脈在皮膚上分屬的部位。《素問·皮部論》指出:“欲知皮部,以經脈為紀者,諸經皆然。”
15.E
經絡的作用為:①聯系臟腑,溝通內外;②運行氣血,營養全身;③抗御病邪,反映病候;④傳導感應,調和陰陽。經絡學說的臨床應用主要表現在診斷和治療兩個方面。
16.A
《素問·繆刺論》載:“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孫脈,留而不去,入舍于絡脈,留而不去,入舍于經脈,內連五臟,散于腸胃?!闭f明經絡是外邪內傳的渠道,外邪從皮毛腠理內傳于臟腑。因此,外邪侵入機體,一般的傳注次序是皮部、孫絡、絡脈、經脈、臟腑。
【B型題】
1.C 2.B
任脈妊養諸陰經,總調全身陰氣和精血,為“陰脈之?!?;沖脈與足陽明、足少陰等經關系密切,故有“十二經脈之海”和“血?!敝Q。
3.A 4.D
足三陽經筋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結于(面部);手三陰經筋起于手指,循臑內上行結于賁(胸部)。
5.E 6.B
十二經脈相互交接的規律是相表里的陰經與陽經在四肢末端交接,同名的陽經與陽經在頭面部交接;十二經脈循行走向的規律是: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胸)。因此手厥陰心包經與手少陽三焦經交接于手指末端;因少陽經行于身側,因此手少陽三焦經與足少陽膽經交接于目外眥。
7.C 8.A
足太陰脾經屬絡的臟腑為:屬脾,絡胃,流注心中;聯絡的器官為:夾咽,連舌本,散舌下。足少陰腎經屬絡的臟腑為:屬腎,絡膀胱,上貫肝,入肺中,絡心;聯絡的器官為:循喉嚨,夾舌本。
9.B 10.A
足陽明胃經屬絡的臟腑為:屬胃,絡脾;聯絡的器官為:起于鼻,入上齒,環口夾唇,循喉嚨。手陽明大腸經屬絡的臟腑為:屬大腸,絡肺;聯絡的器官為入下齒中,夾口、鼻。
(二)填空題
1.經脈 絡脈 十二經脈 奇經八脈 十二經別 十二經筋 十二皮部 十五絡脈 浮絡 孫絡
2.十二經脈 任脈 督脈
3.十二經脈 任 督 脾之大絡
4.髓?!⊙!夂!∷戎?/p>
(三)判斷題
1.×
足太陰脾經連舌本,散舌下;足少陰腎經夾舌本;而足厥陰肝經連目系,環唇內,并未與舌相聯系。
2.×
足陽明胃經與足太陰脾經交接于足大趾內端;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交接于足大趾外端。
3.×
足少陰腎經屬腎,絡膀胱,上貫肝,入肺中,絡心;而足太陽膀胱經屬膀胱絡腎,僅與腎和膀胱相聯絡。
(四)名詞解釋
1.一源三歧:奇經八脈中的督脈、任脈、沖脈皆起于胞中,同出于會陰,稱為“一源三歧”。
2.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人體內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的通路。
(五)問答題
1.十二經脈循行走向與交接規律如何?
十二經脈的循行走向總的規律是: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胸。
十二經脈循行交接規律是:①相表里的陰經與陽經在手足末端交接;②同名的陽經與陽經在頭面部交接;③相互銜接的陰經與陰經在胸中交接。
2.奇經八脈有何特點?
①奇經八脈不直接隸屬于十二臟腑,除任、督外又無專屬穴位和表里配合關系,故稱“奇經”,也稱“別道奇行”的經脈;②奇經八脈中的督脈、任脈、沖脈皆起于胞中,同出于會陰,稱為“一源三歧”;③奇經八脈除帶脈橫向循行外,均為縱向循行,縱橫交錯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經脈之間。
3.什么是十二經別?其內容、作用何在?
十二經別是十二正經離、入、出、合的別行部分,是正經別行深入體腔的支脈。
內容:十二經別多從四肢肘膝關節附近的正經別出(離),經過軀干深入體腔與相關的臟腑聯系(入),再淺出于體表上行頭項部(出),在頭項部,陽經經別合于本經的經脈,陰經經別合于其相表里的陽經經脈(合)。十二經別按陰陽表里關系匯合成六組,故有“六合”之稱。
作用:由于十二經別有離、入、出、合于人體表里之間的特點,不僅加強了十二經脈的內外聯系,更加強了經脈所屬絡的臟腑在體腔深部的聯系,補充了十二經脈在體內外循行的不足,擴大了經穴的主治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