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執針問道:創新針法組穴療難治病
- 陳楓
- 809字
- 2024-09-05 10:59:50
叢書序言
有著800年建都歷史的北京,以其特殊的歷史地位和厚重的文化積淀造就了眾多針灸名家。王樂亭、胡蔭培、高鳳桐、葉清心、楊甲三、程莘農、賀普仁、田從豁……這些德高望重的前輩,成為北京近現代針灸學術的代表人物,他們的學術思想和精湛醫術推動了北京地區針灸事業的發展,在北京地區針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隨著老一輩針灸人的逝去,北京針灸界能否延續昔日的輝煌,針灸療法能否在現代科技日新月異、醫療方法不斷推陳出新的形勢下繼續保持自己的優勢,占據新的制高點,成為擺在北京針灸界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可喜的是,在北京針灸學會的大旗下,聚集著一批意志堅定、目標明確、胸懷大志、勇于創新的中堅力量,他們學歷高、有傳承、懂科研、善臨床,懷承上啟下之使命,持一絲不茍之態度,秉敢打硬仗之作風,肩負著醫療、科研、教學及管理的多重任務,在繼承創新、開拓進取的考試中交出了一份份較為滿意的答卷。他們是首都針灸界新的中流砥柱,是北京針灸學術發展的推動力量。近年來,北京針灸學會在繼承創新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繼組織編寫了總結老一輩針灸人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的《北京針灸名家叢書》之后,又組織編寫介紹北京針灸中堅力量的《北京針灸英才叢書》,通過這些杰出英才的成才歷程、學術思想、臨證心得及診療經驗,可以窺見他們的德、道、法、術、技之一斑,對于針灸人才的培養、針灸隊伍的建設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同時也可向全國針灸同人展示北京針灸界的學術水平和人才現狀,令人欣慰。
本套叢書的每一冊都獨具特色,說明各位作者不僅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有著獨特的學術風格,這也反映出北京針灸學術的海納百川、包容并蓄和推陳出新。希望在本套叢書的引領啟發下,北京針灸界涌現出更多的“英才”“優才”,這對于北京針灸界乃至整個中醫界都是一件大好事,對于中醫藥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對于早日建成小康社會大有裨益。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
北京中醫藥學會會長
2023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