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鵲和烏鴉
喜鵲和烏鴉,是體形類似的兩種大鳥。
喜鵲常在屋頂上鳴叫,烏鴉卻躲在樹林里聒噪。
喜鵲的歌聲帶給人們的是喜悅,是美麗的期望。烏鴉的叫聲卻是不祥之兆,誰也不喜歡聽。
我喜歡喜鵲,并不是因為它們是吉祥的象征,也不是因為它們的歌唱。它們的歌喉實在很平常,還不如天真的小麻雀,無法打動我。我喜歡的是它們飛翔時的姿態,張開的翅膀又寬又長,黑色的羽毛中夾雜著幾點雪白,長長的尾翎優美地拖在身后,從空中掠過時,使我想起矯健的鷹。它們是一種美麗的大鳥,即便沒有那些傳說和象征,它們也值得人們喜歡。
我也不討厭烏鴉。它們的鳴叫固然不動聽,那單調沙啞的“哇哇”之聲,聽了讓人心煩。不過,它們烏黑的形象卻并不丑陋。只要沉默地停棲在樹枝上,它們的黑色形象威嚴而端莊。小時候讀過《狐貍和烏鴉》的寓言,在寓言中,愚蠢的烏鴉沒有自知之明,狐貍的花言巧語使它忘乎所以,當它想炫耀自己的歌喉時,隨著哇的一聲,那塊肉骨頭就到了狐貍的嘴里。小時候還讀過一個故事:一只渴極了的烏鴉,找到一只水瓶,里面有半瓶水,水瓶的瓶頸很小,烏鴉的嘴只能伸進一半,喝不到瓶里的水。這只烏鴉很聰明,它把地上的石子一顆一顆地銜到瓶子里,瓶里的水滿了出來。烏鴉如愿以償,喝到了瓶里的水。還聽說過烏鴉反哺的故事,老烏鴉垂危時,小烏鴉們把找來的食物喂到它們嘴里。這樣孝敬父母、回報長輩的行為,在人類社會也是美德,在動物中,更是極其罕見。
烏鴉在我心里的形象是復雜的,愚蠢,聰明,而且可憐。到鄉下后,小時候的所有印象就漸漸淡漠,在我的視野中,它們和喜鵲并沒有太大的差別,它們一樣地自由,一樣地保持著獨立。它們張開翅膀飛翔時,同樣使我聯想到鷹?,F在,對烏鴉的叫聲,我也已經習慣,“哇”,像一聲驚嘆,突然響在寂靜中,使我忍不住走出我的小茅屋,欣賞門外的天空和樹林,欣賞掠過河面的飛鳥和游動在清波中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