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論亂臣賊子,好像曹操才是那個奸臣
- 三國:謀圣開局錯認岳父曹操
- 為了三餐的海星
- 2119字
- 2024-09-29 01:12:37
曹節聽明白了,心里為袁紹一方默哀。
花錢收購的青鹽,到頭來全都要被自家夫君收走。
千里迢迢來一趟許昌,不僅被糜竺等人利用,還弄得錢貨兩空,血本無歸。
秦鋒低下頭,邊說邊寫,“等嬋兒知曉袁紹一方的商隊,讓周倉帶著臥牛山的青壯,重操舊業,扮成攔路強盜。”
“就在許昌地界,搶劫袁紹他們的商隊,正好可以嫁禍給曹操。”
“到時候不用拉到許昌,直接拉到新沂。”
“袁紹一方退去,是時候恢復正常鹽價,新沂城的百姓,買不起甲等、乙等青鹽,咱們就上丙等青鹽。”
曹節欲言又止,最終沒能說出口。
反正父親和袁紹敵對,嫁禍就嫁禍了,無傷大雅。
曹節感覺有些對不起曹操。
便決定等一會,寫家書告訴自家父親,讓他有個心理準備。
——
宛城。
太守府內。
劉曄昂首踏進大堂,對張繡拱手行禮,“司空倉曹掾劉曄,劉子揚,拜見將軍。”
“使君不必多禮。”張繡揮揮手,強壓心頭歡喜,“曹司空派使君前來,所為何意?”
“回將軍,當今天下群雄割據,各自攻伐,民不聊生。”
“司空不忍百姓受苦,遣在下招攬將軍,共同抵御亂臣賊子袁紹,還大漢一個朗朗乾坤。”
聽到這話,張繡嘴角微微抽搐。
論亂臣賊子,好像曹操才是那個奸臣。
前不久袁紹亮出天子寫的血詔,里面內容可以說聞者傷心,聽者落淚。
曹操的行徑,僅次于董卓,活脫脫的大奸臣。
至于曹操不忍百姓受苦。
張繡呵呵一笑,之前在徐州屠城,他怎么不說不忍百姓受苦?
但考慮到要投降曹操,張繡只得認下這些場面話。
“使君說的是,其實我早就想投效曹公,只是苦于沒有機會。”
“哦?將軍說的機會,是指什么?”劉曄笑問。
他原本以為,招降張繡需要浪費一番口舌。
如今看來,似乎不用那么麻煩。
旁邊的賈詡接話,道:“幾年前,曹司空的公子,不幸死在亂軍之中。”
“不知我等投靠,曹公會不會心生芥蒂?”
“不會。”劉曄很是肯定,把曹操那天說的話,轉述給張繡,“曹公說了,為了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會放下個人恩怨,接納將軍。”
“再說了,曹公要是記著舊仇,就不會派在下過來,招攬將軍。”
賈詡點點頭,給了張繡一個眼神。
張繡會意,哈哈大笑,“有使君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劉曄淡然一笑,把任命書,呈給張繡。
張繡打開一看,倒吸一口涼氣。
“封我為揚武將軍,重新宣威侯的爵位,曹司空大義!”
賈詡趁熱打鐵,拱手道:“將軍,何不去許昌面見曹公,以表忠心?”
“好,就依先生所言,待我安排好城防,就去拜見曹公。”張繡收起任命書,喜笑顏開。
見狀賈詡十分滿意。
其實張繡投降曹操,是賈詡一直在推波助瀾。
他知道若是投靠袁紹,發兵攻曹。
到時曹操肯定先解決他們。
徐州劉備大敗,還歷歷在目。
曹操此人,深知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
更何況曹操不一定輸給袁紹。
就算真輸了,屆時再投降袁紹也不遲。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一直以來,都是賈詡的處世原則。
次日。
秦鋒寫的書信,送到貂蟬手中。
她看過之后,喊來周倉,道:“明日起恢復正常供貨,去跟裴元紹送青鹽時,告訴他按海鹽的市場價八成售賣。”
周倉眼前一亮,憨厚傻笑。
“那是不是就意味著,俺們可以領千錢,放半個月假?”
貂蟬微微一愣,隨即在心里盤算起庫存。
差不多幾百石,足夠用了。
許昌百姓的食鹽需求早已飽和,要不是袁紹的人一直在收購青鹽,恐怕早已滯銷。
“行,你去跟他們說一下,把爐火停了,明天到秦府門口領錢。”
周倉肉眼可見的興奮。
貂蟬擺擺手,道:“先別急著高興,你還有任務。”
“俺還有任務?”周倉瞬間萎靡不振,垂頭喪氣。
他連休假半個月干什么都想好。
結果到頭來告訴周倉,別人可以休假,唯獨他不能。
貂蟬淡然一笑,收起秦鋒書信,“夫君說讓你選些青壯,偽裝成強盜,去打劫袁紹一方的青鹽。”
“啊?”周倉想不明白。
前段時間劫法場,袁紹一方不全都出城了嗎?
哪里來的人運送青鹽?
貂蟬知道周倉不太聰明,跟他費盡心思講半天,也不一定聽得懂。
“你只需要照做就行。”
“你,包括你選出來的那些青壯,事成之后,休一個月假,賞千錢。”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何況是周倉這個莽夫。
他聽到休一個月假,外加賞一千錢,也不在乎哪里來的人,拍著胸脯保證,“夫人放心,打家劫舍,俺是專業的。”
“行,你下去找人吧,到時候再告訴你具體細節。”貂蟬擺擺手,示意周倉離開。
周倉拱手告退,興高采烈的去挑選青壯。
貂蟬把玩手中的書信,重重嘆息。
說實話,她有些想秦鋒了。
不過許昌需要有人留下主持大局。
貂蟬握緊粉拳,暗暗發誓一定要為夫君排憂解難。
她差人進入城中,讓裴元紹負責打探消息。
——
河內郡。
許攸等人東躲西藏,終于離開豫州,進入相對安全的河內地界。
“糜子仲!害我如此狼狽,我絕不饒你!”許攸坐在樹下歇息,惡狠狠的說。
侍從解下馬背上的葫蘆壺,遞給許攸,“軍師,喝些水吧。”
許攸接過,猛灌幾大口,神智才逐漸恢復過來。
他覺得,不能就這么回去黎陽。
否則自己的英名,就毀于一旦。
若是能在這種情況下,干些常人不能辦到的事,地位肯定會水漲船高。
許攸看向剛在給他遞水的侍從,笑道:“我派你回許昌一趟,聯系之前留在城中,負責看管青鹽的人。”
“之后你們偽裝成商隊,把低價收購的食鹽拉出來,運到黎...不,直接送往鄴城。”
黎陽畢竟是前線,萬一配上曹軍的小股騎兵,這些青鹽估計要打水漂。
不如直接運往鄴城。
再從鄴城,賣往各個郡縣,借機挽回一波損失。
許攸能在劉備背刺的情況下,做到這種地步。
回到黎陽,肯定是大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