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百舸爭流
- 夢回九七之文娛教父
- 槽邊野鶴
- 2025字
- 2024-09-23 07:41:14
“啊……啊……啊……啊……啊……”
額,別多想,這是《還珠格格》的開篇歌曲,動力火車這一段慘無人道的吶喊屬實讓劉德樺有些哭笑不得。
這部《還珠格格》在香江一經上映便掀起了一股收視熱潮,就連一向不愛看電視劇的華仔都被這波狂潮帶著看了幾眼,只不過這種過于鬧騰的戲對他來說有點吵,不管是小燕子、爾康還是皇阿瑪,要不就是無腦叫喊,要不就是大鼻孔朝天,要不就是吹胡子瞪眼,當然除了劇情雷人,給觀眾的爽點、演員的顏值,還有服化道確實都是一流的。
不要說什么無線、亞視,98年的劇在這部嬉鬧癲狂的古裝劇面前都是弟弟,起碼是在收視率方面就吊打。首先是97在灣灣首映,收視率一度高達40%,成為了灣灣電視史上獨一無二的收視冠軍。而在內地,竟然創下了平均收視率超過50%的紀錄,也就是說,每兩個看電視的人中就有一個在收看《還珠格格》。而在香江,該劇也創下了亞視最高收視紀錄,收視率達到了37點,橫掃了同時段的其他電視劇。
似乎這部橫掃香江的劇同樣帶來了一個信號,香江電影已經衰落了。
很多人都疑問,為什么90年代的黃金期一過,香江電影就呈現出一種斷崖式的衰落?
其實在劉德樺看來,最大的影響還是國際形勢,一方面是自打去年開始到現在還沒跌到谷底的香江金融危機,經濟環境很不景氣;另一方面就更重要了,此時正是黃金巔峰期的好萊塢在不需要電影審查的香江,神擋殺神佛擋殺佛,要技術有技術要創意有創意,就看97年的票房前十就能看看出端倪,泰坦尼克號、侏羅紀公園12、紅番區、賭神2……全球化體系化的好萊塢超級工廠直接把電影工業體系差的香江小作坊碾壓成了渣渣。
而香江就這么多人口,你想在分一杯羹茍延殘喘都做不到,這也是日后很多香江明星北上的原因——內地后期的票房潛力太過于恐怖。
而香江樂壇的發展,有時候華仔甚至都會反思自己這“四大天王”對于整個香江文娛發展影響的利與弊。
自許冠杰70年代開創粵語流行時代以來,香江樂壇在八九十年代迎來黃金年代。譚張爭霸與四大天王的榮光,令香江樂壇成為華語世界最重要的娛樂明星產業基地。90年代初,隨著譚張相繼退隱,學友哥和華仔逐漸成為香江樂壇的頂梁柱,而黎天王和郭天王則是憑借影視行業迅速崛起,四人攜媒體炒作的巨大偶像光環迅速成為香江的“四大天王”。
當然,依然有唱功更好的李克勤,但他光有金曲沒有話題。也有甚至逼得四大天王更改發歌日期的王杰一度風頭無兩,一首《一場游戲一場夢》橫掃整個香江樂壇,可惜后來嗓子廢了,如流星劃過再沒有第二個王杰。
到了98年,四大天王的位置已經穩如泰山,但同時四大天王的光環過大,同時唱片業遭遇危機,導致新人根本無法出頭,試問千禧年后除了eason哥,似乎沒有幾個年輕一點的香江新人能夠再大一點名氣了。
而華仔面臨的不僅是香江整體文娛不景氣的大環境,更嚴重的是自打90年代初自己創立天幕電影投資公司,成為制作人和導演,除了第一部電影血賺外,后面四五部電影一部比一部撲街,褲衩子都要賠光了,所以他將目光投向了內地。
尤其是去年受邀參加98年央視春晚,他更是親身感受到了內地影視行業、內地樂壇以及投資資源的勃勃生機,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小生們似乎已經要崛起了,這也使得他十分關注內地的動向。
而據他了解的情況,內地央協組織的全國音樂電視大賽決賽已經拉開帷幕,不出所料,華仔尤為印象深刻的師生三人組——明珠、李尋、李夢已經成功入圍,三人的作品之前他只聽過兩首歌——《走進新時代》、《黃種人》,他沒想到全國決賽三人竟然都入選了不止一首……
《開始懂了》的細膩,《老男孩》的惆悵,《精忠報國》的熱血,《生如夏花》的絢爛,《曾經的你》的灑脫,每首歌曲的質量都高的嚇人,而這屆的大賽評委也沒想到小小的寧省舞臺竟然一窩蜂涌現出這么多優秀作品和選手,再加上參賽方式的多樣性、97、98兩年的合并,導致決賽的歌曲數量從每年的200幾首直接暴增至600余首入選決賽。
這也讓劉德樺意識到這三人將會是華語樂壇未來潛力巨大的新星,這也是他極力邀請三人來香江發展的原因——他甚至有信心開一個演唱公司培養這幾個新人和滾石叫叫板……
但李尋身上似乎有種無所謂的淡定感,對于他的邀請從不正面回來,讓他堂堂天王級偶像有種有力使不出的憋屈。
“叮鈴、叮鈴、叮鈴……”
一陣電話聲打斷了他的思緒,他看了看電話,竟是內地的號碼。
“雷猴啊,哪位?”
“華哥,好久不見,還記得我嗎?”
聽著有些熟悉的聲音,他脫口而出,“李……尋?”
“啊呀,華哥竟然一下就猜到了,我太感動了,真沒想到這么久您還記得我……”
“小兄弟,你可是不厚道哦,這么久了都沒給我打個電話……”
“華哥,老弟是真的怕打擾您,畢竟您每天那么多事情要處理……這不,我們剛剛發了兩張專輯,就第一時間發給您批評指正,您給個位置……”
華哥有點詫異,難道這三人跟哪個公司簽約了?
“華哥?”
“啊,恭喜恭喜!是哪個公司這么幸運,竟然能把你們三位潛力股簽下?”
聽著李尋在那邊從頭到尾講了一遍和麥田的談判過程,劉德樺就更好奇了,到底是兩張什么專輯,逼得麥田放下身段和面子,與李尋簽訂了一份這樣看似不大公平的合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