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明珠老師翻起了第二首歌,半晌之后又默默放下……
“所以這首也是夢中所得?”
明珠老師揉了揉額頭,“這在市面上沒有十幾萬大概買不到這個質量的歌……”
“奪(多)少?”
雖然李夢家境富裕,但一首歌就能賣十幾萬甚至更多的事情還是把他打擊到了。
他拿起稿紙仔細地看了又看,看著李尋一臉崇拜地說道:“哥,以后指東我絕不往西,你說攆狗我絕不打雞……”
倒是明珠老師鄭重放下稿紙,搖了搖頭,“這首歌我不能要,太貴重了……我參加這個比賽不過是讓自己的生活豐富一點,而你們倆才是未來的希望……”
李尋自然明白明珠老師的心思,她并不想無端接受來自學生的人情,也并不對一首歌就能改變命運抱有期待。
這位看起來有些成熟的明珠老師,其實年齡還不到30歲,幾年前畢業于首都師大,她拒絕了導師留校助教的優渥工作,不顧家里的反對轉而跟著男友回到了寧省一起在寧省二中執教,但幾年后她等來的不是男友的求婚,而是分手。
李尋腦海中浮現出他口中的那個男人,一臉嚴肅、不茍言笑,戴著黑鏡框的眼鏡,梳著干凈利落的短發,聽說后來找了個政屆之女,靠著老丈人的關系跳槽到了政界當上了領導秘書,自此之后平步青云,所以明珠老師一直未曾開口的分手原因也就呼之欲出了。
“老師,你不覺得這首歌很適合你嗎?”
這首《開始懂了》是千禧年后“小眾歌手”孫燕資的御用作曲李偉松為她量身打造的,還是大神姚若隆填詞,區別于同時代愛情歌曲的深情纏綿,以含蓄、輕柔、憂而不傷深受歌迷喜歡。
其實一拿起稿紙,明珠老師就朦朧地發現,這首歌彷佛是專門為她而作,每一句歌詞描述的都是她心中那些憂傷的片段,或許說是所有癡男怨女的浮世繪。
“老師,我覺得這首歌就是為您量身打造的,而且這首歌送給你也是我們作為弟子的一片心意……要是沒有這樣您一位老師對我們倆悉心教導,恐怕這第一輪我們都過不去……”
“李尋,你這樣說老師很慚愧,說到底李夢有這樣的功底主要是有天賦,而你不僅有天賦其實更有才華,老師其實并沒有幫到你們什么……”
明珠依舊固執地不肯收下這首歌,或許是出于自尊,或許是出于矜持。
但明珠作為李尋的音樂啟蒙老師,李尋又怎么可能眼睜睜地看著她繼續沉淪下去?
“老師,您想一輩子就這樣度過嗎?”
李尋盯著明珠老師的眼睛,“您不該過這樣的生活,您本該活躍在舞臺上,綻放在歌壇里,卻為了一個男人把自己陷落在這座小城,您真的甘心嗎?”
明珠看著李尋那仿佛看破人心的目光,她沉默了。
倒是旁邊還在看另一首歌的李夢懵了,怎么嘮嘮嗑氣氛這么嚴肅了?
“老師,你應該會跳出這座小城,奔向更廣闊更輝煌的舞臺!如果你覺得這是一個人情,那就慢慢還,不急……”
明珠老師定定的看著李尋,她被李尋話中那股莫名的自信震撼住了。
“李尋,這首歌老師收下,但請記得這首歌的錢我以后一定會還!”
李尋點點頭,每個人都有自尊,他尊重明珠老師的選擇。
“這首倒是真的適合李夢的嗓子,激昂豪邁,大氣蓬勃……絕不輸剛剛那首……中間這段是說唱嗎?這倒是一個很新潮的形式,只是調子?”
說唱這種形式本來就很難用樂譜來描述太詳細,李尋也只是標注了大致的節奏。
“老師你找一下錄音機,我完整地唱一編,李夢你把鼓拿過來,跟著我的節拍走……”
明珠老師從身后的小儲物間拎出笨重了的錄音機,就是那種帶著拎手的老式錄音機,跟現在的電腦屏幕差不多大。
“很久沒用了,不知道還好不好用。”
明珠老師擦了擦上上面的灰塵,隨后調了盤空磁帶開始調試起來。
很快,李尋抱起吉他彈出了第一個音符。
“來自翻過五千里的浪,還是待重建的城墻……所有淘在江湖里的黃,只等我來給它名狀……”
這首本該出現在2005年的《黃種人》被李尋搬到97年是有意為之,不單單是為了讓李夢贏下比賽,更是覺得在1997年國語歌壇上應該出現一首這樣熱血沸騰、激昂豪邁的年輕勵志歌曲。
此時恰逢香江回歸,人們的民族自豪感高漲,但仍然對歐美充滿自卑感,而后世崇洋媚外者更是遍地都是,甚至出現了楊舒萍、許可欣、許秀忠等民族敗類,不僅拿著祖國的錢出國留學不回報祖國,還一味詆毀祖國……這也讓李尋在選歌時思考了良久,大時代之年粵語已經出現了華仔的《中國人》,不出意外將入選98年十大金曲,國語也是時候出一首經典壓壓場子了。
副歌一結束,李尋只換了口氣就開始了長達半分鐘的說唱,雖然對于后世的rap歌手來說非常簡單,但對瞪大眼認真聽的李夢這個小菜鳥確實非常有難度了。
“好了,這就是整首歌……但現在問題是伴奏,明珠老師的伴奏完全可以用鋼琴曲來完成,但這首歌要用到太多樂器,否則會喪失掉那種宏大的氣勢……”
“中央樂行那里有一個小錄音室,大體能夠滿足吉他、貝斯、架子鼓……還需要別的樂器嗎?”
李尋想了想,“再要一支笛子!”
“那誰來伴奏?”
“時間倉促,我都來一遍吧……”
李夢有點懵,“你啥時候會吹笛子?還會打鼓?”
李尋撓撓頭,“那個,夢中所得……”
“……大哥,咱倆換個名吧,你叫李夢行不……”
李尋咂咂嘴,沒辦法呀,北漂那么久耳濡目染學會了很多樂器,你現在給他一把二胡,他都能來一段《二泉映月》……
明珠老師問道:“那你自己呢?”
“老師你就不用管我了,也不用擔心后續比賽的問題……等到決賽,會有更大的驚喜……”
李尋的唱功,明珠老師已經覺得自己沒什么好教的了,甚至很多地方已經超越她這個音樂高材生。
初賽到復賽的間隔很短,一周時間對于有些復雜的錄制伴奏確實是有些倉促,但為了讓這位好兄弟沖上云霄,李尋還是在明珠老師的請假下,每個晚自習奔波于錄音棚和宿舍之間,累的他回到宿舍倒頭就睡,根本來不及和闊別多年的室友們敘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