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周末,周五晚一放學,李尋坐上了回家的直達客車。
雖然在寧省一中上學,但李尋家卻是在c城下面的龍城縣,距離市區也就一個小時的車程,不遠不近。
看著路邊飛速遠去的景色,一片又一片發黃的樹葉從窗前飄過,李尋多少還是有些近鄉情更怯,畢竟這一次回家是跨越了二十年的時空。
太陽匆匆落了山,天色漸行漸晚,李尋在終點下了車。
客運站對面的夜市剛剛開始,叫賣聲不絕于耳。李尋熟練地穿過熱鬧的夜市,謝絕了路邊燒烤店的熱情呼喚,走進一條陌生又熟悉的街道。
“小尋放假了啊?”一個慈祥的老大爺正在遛狗。
“啊,李爺爺吃了嗎?”
“吃了吃了,趕緊上樓吃飯吧。”
爬了六層樓李尋才來到家門口,臉不紅氣不喘,心卻砰砰的跳。
沒等他敲門,“咣”,門開了,母親一手拎著垃圾袋正要下樓。
“等你爸回來再吃飯,我去買瓶醬油。”
母親自顧自地下樓了,留下了還在愣神中的他。
放下書包,他開始打量這間闊別了多年的老房子。陳舊而又干凈的客廳里,一臺大頭電視安靜地坐在黃木柜子上,昏黃的燈光在墻上安詳的老張片上緩緩流動,起碎末的沙發上躺著一個暗黃的玩具熊,茶幾上幾張報紙印滿了時事新聞。
推開自己的房間,書桌上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各類書籍,一把破吉他斜斜地掛在墻上,海報上竇唯正一臉酷酷地正看著他,一本翻到一半被撕掉一夜的雜志癱在床頭。李尋走過去拿起來,淡綠色的封皮上寫著兩個大字——《萌芽》。
翻開的頁面正停留在新概念大賽的介紹,李尋瞬間想起,撕掉的那一頁一定是第一屆新概念大賽的報名表!
說到新概念,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新概念英語,但李尋知道那個年代的新概念只有一個,那就是《萌芽》雜志舉辦的新概念作文大賽。
《萌芽》這本青年文學從魯迅創辦、巴金創刊到1997年已經有41年的歷史,這本雜志內容以青年及校園文學深受青年學生歡迎,暢銷全國。而被《萌芽》啟蒙的作家更是無數,包括《那山那人那狗》的彭見明、首位獲得卡夫卡文學獎的閻連科、散文家賈平凹、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陸文夫等。前世的1998年,《萌芽》緊跟時代,舉辦了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作文大賽——新概念作文大賽,捧出了韓涵、郭敬名、七堇年、張悅燃、蔡俊等人。
作為一個文藝青年,李尋自然知道這一青年文學盛事,甚至還投了稿,沒想到只是抱著試試心態的他竟然接到了復賽通知。只是可惜那時候交通不便,父親請不下假,又不放心他一個人去滬上,最后只能作罷。而之后,經歷過假唱風波的他再也沒有心情參賽了。直到20年后,他還對未能和韓涵同場競技而遺憾。
說起新概念大賽,前幾屆還是比較受外界認可的,98到03年的獲獎作品可謂百花齊放、千姿百態,文風或奇特或雄壯或細膩,不一而足。而在03年以后,新概念就開始走下坡路,文風都高度相似,柔弱悲觀,字里行間都透漏著逆流而上的悲傷和殺馬特似的炫富,就像某電視劇里面的臺詞——“你只是失去了一條腿,我可是失去了愛情啊!”,讓人無語凝噎。
終于,上天又給了李尋第二次機會,他又怎么能再錯過這次機會?他決定這次無論如何也要說服父母,哪怕只身赴滬,哪怕最后只是個陪跑者,也要會會這位新時代的“上海之子”,以后出去吹牛逼,也能說當年我跟韓涵干過,差一點就把他干到第二了……當然,也許這一世不會有韓涵,畢竟時空已變……
李尋拉開書桌抽屜,找到了一篇稍有潦草的稿子,看來就是那篇已經和撕掉的那頁報名表一起投走的稿子了。為了保險起見,李尋決定再投一篇北漂時候發表在《收獲》上的散文,一篇全文沒有一個字寫時間又道盡了時間本質的作品。
…………
“小尋,吃飯了!”還沒寫完,父母已經一起回來了。
母親換了鞋,就去廚房端做好的菜去了。父親放下公文包,走進客廳抬手打開了電視,19點準時開播的新聞聯播正播放著勝利召開十五大的新聞,還年輕的羅京正字正腔圓地介紹著大會的主題內容。
“邊看邊吃,菜要涼了。”
李尋趕忙取了碗筷,母親看了他一眼,端上最后一道菜,一家三口像往常一樣坐在了一起。
一大盤土豆絲,一盤炒肉末茄子,一碟咸菜,一碟花生米,李尋二話不說夾了一筷子土豆絲端起碗狼吐虎眼了起來。
“媽,你做菜還是這么香!”
母親年輕時候做菜特別好吃,但人老了總是健忘,有時候忘了加鹽有時候忘了關火,李尋倒是來者不拒,硬著頭皮吃下去。
“這學期感覺怎么樣,學習吃力嗎?”
母親王秀雙是一名中學的語文老師,很關心他的學習,對他稍有些嚴厲。父親李青華跟母親在同一所中學教數學,除了大事基本不怎么過問他,畢竟兩個書呆子確實沒什么交流話題。
或許這就是很多家庭的狀態,只有孩子長大了才會和母親說心里話,和父親喝個酩酊大醉。
“挺好,我們老師還夸我來著,說我進步挺大……”
李尋一邊扒拉著飯一邊胡編亂造。
“是鄭老師嗎?”
“對對……對了媽,我年末要去滬上參加一個作文大賽。”
“滬上?太遠了也,到時候看看你爸有沒有時間陪你去吧。”
“要是沒有呢?”
“那就別去了,你一個人去怎么行。”
果然,老媽這里還是不同意的。但李尋去意已決,只能提前打個預防針,實在不行偷摸跑路。
晚飯過后,老爸習慣性倒了一杯濃茶,點上一支長白山,坐在沙發上看上了央視的《天龍八部》,黑白電視的畫質雖有些感人,但三口人看得津津有味。
聚賢莊上喬峰霸氣出場,自帶音響的他果然天下無敵,看的老爸老媽都目不轉睛。
“媽,我去看看奶奶。”
小時候父母工作忙的時候,就是奶奶在村里帶著李尋,奶奶自己省吃儉用,卻在每次由賣貨郎吆喝的時候都大手大腳地給李尋買一大堆好吃的,所謂隔代親在奶奶這里體現的最是淋漓盡致。
在那個小村莊里,李尋每天玩泥巴、摸魚、打洋畫片、抓螞蚱,甚至下雨天還不肯回家,奶奶就背著他四處溜達,甚至有一次直接摔進了村里的糞坑……李青華知道后,打得李尋哇哇大哭,隨后又被奶奶打的滿屋亂竄……直到后來李尋上初中,奶奶才搬到一個小區一起住。
想到這,李尋不自覺地笑了,但很快又想到奶奶在他北漂的時候悄無聲息的走了,甚至都沒有見到最后一面,不由得鼻子一酸。
“小尋回來了……怎么又亂花錢……香蕉往死貴……”
“奶奶,別的水果你也咬不動……”
“……你坐著別動,奶奶給你找點好吃的……”
奶奶翻箱倒柜找出了一包綠豆糕,又在小冰箱里翻出了一瓶可口可樂,“……綠豆糕干巴,沾可樂吃……”
奶奶這套操作給李尋整的哭笑不得,這個吃法他還真沒吃過,但真別說,溫潤的綠豆糕配上清爽的可樂,倒別有一番風味。
“……小尋你錢夠花嗎?在省城咱也不能委屈了自個,奶奶這還有點錢,別讓你爸知道……”
奶奶從里三層外三層的手帕里找出50塊錢,就要往李尋兜里塞。
“奶奶,我真夠用……對了,這次我參加唱歌比賽還拿到獎金了呢……你看……”
李尋只能撒個慌,拿出了李夢走前留下錄伴奏用的幾百塊錢。
“我大孫子真出息嘍!都開始掙錢了……上電視嗎?省臺能看嗎?”
李尋雖然對父母都沒有提及此事,但是對奶奶還是挑精彩的部分講了起來,怕奶奶擔心就沒有說被人換伴奏的事情,只是說評委如何如何夸贊……
奶奶露出僅剩的幾顆牙笑得很開心,像個孩子。
“奶奶,明年等我考完大學我們一起去看天安門吧,您不是一直念叨都沒去過呢嗎?孫子很快就會有錢啦……”
“好好好,我大孫子最有出息了……對了,那個比賽是哪天,省臺會報道嗎……”
又在奶奶家吃了頓餃子,李尋才依依不舍地踏上了返校的路。
(ps:歷史上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實際上實在98年舉辦的,劇情需要,大家看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