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晚晴 短篇小說
- 支海民中短篇小說合集
- 支海民
- 4025字
- 2024-01-20 08:52:11
淅淅瀝瀝的連陰雨一連下了幾天,終于在傍晚的時候放晴了。天上行云匆匆,仿佛接到了要到什么地方重新集結的命令,太陽在云層里躲閃了幾下,羞答答地露出了桔紅色的臉蛋。濕漉漉的空氣里揉進了陽光,變幻著五顏六色的光線,一絲微風吹過,田野里的小麥交頭接耳,互相嬉戲著,掀起一片綠色的波浪。
他沿著田間小路探步。風掠起滿頭華發,夕陽拖著他那碩長的身影,刻滿皺褶的臉上呈現出一種復雜而難以自持的表情。剛才,他接到縣上送來的一紙文書,特邀他參加縣政協成立的會議。他有點惶惑,有點不敢相信,他懷疑這可能是搞錯了。——歷史上,常常有這樣或者那樣的誤會。可是,紅頭文件上,郭炳賢三個字赫然入目,使他那磨起老繭的心靈終于掀起了一絲微波,他撬開關著感情之濤的閘門,讓血液加速了循環。他手顫栗著,把那張紅頭文件看了又看……終于,他相信了,——這是真的,人民政府第一次邀請他這個敗軍之將去參加一次重要的會議。
他把那紙文件小心地疊好,裝進上衣口袋,又不放心地取出來,展開,用粗燥的手將那上邊的皺褶熨平。糊著白紙的窗戶擠進了一線陽光,使這低矮而潮濕的小屋顯得溫暖而透亮。屋子里的擺設極簡單,一盤爐灶、一只水缸、兩個裝著面粉的瓦缸,一床被蓋、一套桌凳,只有那兩只考究的皮箱才能證明主人昔日的榮耀。坎坷的道路并沒有磨去老人對生活的向往,他并不像有些單身漢那樣邋遢,他把小屋收拾的整齊而富有條理,連劈柴都堆垛的整整齊齊,使人一進小屋,便會覺得舒服而憑生許多遐想。
風把門簾挑起一角,送進洋槐花的醇香。他猛然臺起頭,內心涌出無可言狀的沖動和欲望。年過花甲之人,年輕時萌生的許多壯志都隨著歲月的增加而消匿,他只是覺得,他作為一個人而活在世界上,為自己重新獲得自尊和得到別人的尊重而欣慰。
他不知道是什么情緒支配著他,他鎖上門,信步走在這田間小路上,遠山蒙蒙,鳥語啾啾,墨綠色的原野上生機盈然,往事歷歷,一齊涌上腦際……
郭炳賢降生在世代書香之家,祖爺曾是清朝的一個舉人,爺爺是國民黨參議院的參議員,父親曾當過國民黨的縣長。家道殷實。在這個高原小縣城里,他一家獨占半條街基和良田百傾。
郭炳賢降生在這樣的人家里,自然享受了別人享受不到的榮華,他念了四年私塾,便被送到縣城中學讀書。父親希望他能夠讀書成才,光宗耀祖,而他卻一心想當個躍馬疆場的軍人。他熟讀《孫子兵法》,酷愛鉆研《三國演義》和《東周列國志》,對歷史上的名人軼事了如指掌。有時街上過隊伍,那整齊的隊列和嚴肅的制式生活使他的內心常常萌生出許多不可遏制的遐想,他最愛看那些軍官們的威武和專橫,內心常常塑造著自己崇拜的英雄形象。有一次,父親宴請一些過往的軍官,那些赳赳武夫們威嚴的大蓋帽和佩著肩章的黃呢子軍裝跟父親那長袍馬褂瓜皮帽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軍人們昂首挺胸,而父親則點頭哈腰,相比之下,郭炳賢胸中那種朦朧的意念更加明朗起來,他要投筆從戎,當一名指揮千軍萬馬的軍人!他把自己的志向對父親說了,而且沒有商量的余地,要么服從他的意志,要么他就逃跑。父親愛子心切,多方活動,終于給他在國民黨的軍隊里謀了個團參謀的職務。在一九四三年的中國,人們躲壯丁如躲瘟疫,他卻參軍了。那一年,他整二十歲。
應當說,當時的郭炳賢并沒有什么明顯的政治信仰,他崇尚武道,只是想當一名職業軍人,那種躍馬橫戈和出盡風頭的欲火在他的渾身燃燒,使他時時處處注意表現自己,他有文化,年輕英俊,不嗜煙酒,不尋花問柳,加之有父親那樣的后盾,不到二年,他便爬上了團副的職位。
當時的中國,餓殍遍野、滿目瘡痍、外憂內患、戰火連綿。而他所在的那支“官軍”里,卻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為官的作惡多端,當兵的為非作歹,每到一地,便鬧得雞飛狗上墻,老百姓一見他們,個個恨得牙根發癢。他目睹這一切,內心常常涌出無可名狀的惱怒和惆悵,他不善于把這種現象和政治上的腐敗聯系起來,而僅僅歸咎于當官的治軍無方。在一次算不得戰役的戰斗中,一個團的兵力竟然被解放軍一個營堵在山溝里幾乎全軍覆滅。他從死人堆里爬回來,不但沒有受到任何懲罰,反而加官進爵,爬上了團長的寶座。
他開始在自己所屬的部隊里施展才能,他親手槍斃過一個強搶民女的排長,甚至毫不手軟的把一個只知吃喝嫖賭的營長撤職,他威嚴正直,儀表堂堂,他以身效法,處處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然而,眾望所歸、人心所向,他的那一點努力無非是車薪杯水。在瓦子街戰役中,他目睹他的下屬一個個成了共軍的槍下冤鬼,連軍長劉勘也沒有逃脫死亡的命運,他負傷了,被勤務兵背著躺到一個山坳里,打掃戰場時,他成了俘虜。
將軍夢破滅了,他身上背著難以洗清的罪孽和深深的遺恨。他像項羽那樣,也把蔣家王朝的滅亡歸咎于天意。
他深感遺憾,認為自己沒有遇到明主。他認為國民黨的軍隊里也不缺乏遠見卓識之士,關鍵的問題是內戰不得人心,政治上的腐敗加上戰爭組織者的專橫和失算,加速了國民黨政權的滅亡。
落日西沉,夜幕蒼茫,嘩——縣城的電燈齊明。那一扇扇亮著燈光的窗口折射著溫馨的家庭生活氣息,給人留下了許多隨意想像的余地……盡管生活還有那么多的缺陷和不足,但是他曾與之為敵的人民共和國卻顯示了日益蓬勃的朝氣,人們按照自己的意志打扮著生活,政府為那些有志者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天地。
他挺直腰身,一只手后背,一只手抬起,慢慢的梳理著被風吹亂的華發,雙目凝視,良久。他被突然發現的縣城美景迷住了,內心涌出不盡詩意……他苦苦地思索著,琢磨著,卻連一個能表現他此時此刻心境的名詞也想不出來。他懊喪了,多年來。他剛愎自持,自認為這塊料子還夠用,現在他突然發現他原來是那樣的低能。詩言志,他在私塾先生毫不留情的戒尺下也學會了不少古詩。盡管歲月給他的頭上憑添了不少銀絲,而少年時期的往事還頑強地存留在他的大腦內,他不愛誦讀那些枯燥無味的《四書》、《五經》,唯獨對詩,卻表現了極大的興趣。好像每一個胸懷大略的將軍都跟詩有著不解的淵源,曹操、岳飛、毛澤東……如果無詩,這些偉人的生涯將會留下一些空白。他當然不能算作詩人,但是對詩熱愛的程度不亞于他所崇拜的那些詩人。遺憾的是,他卻沒有作過一首詩,——坎坷的人生經歷沒有給他開拓詩人的意境。
晚風習習,小路折回。他開了鎖,拉亮電燈,眼光從屋子里的每一件器物上掠過,這間斗室拌他度過了二十多年的歲月。原先他是在隔壁那兩間較大的房屋里住的,自從妻子病故和他唯一的女兒出嫁以后,他便把那兩間較大的屋子讓給了結婚等房子用的侄兒,侄兒要他跟他們在一起生活,他拒絕了。他覺得這樣更好些,他可以在沒有任何干擾的情況下度過上帝分配給他的時月。
現在,他突然感到孤獨,對斗室里那些靜止而不懂感情的器物產生了深深的煩意。許多欲望在他的胸腔內萌生出來,攪得他心神不安。他需要歡樂——需要那種充滿著溫馨氣息的天倫之樂;他需要享受——享受人們本來應該享受到的享受;他需要干些什么事——干些他力所能及而對社會有益的事。他需要得到人們能夠得到的一切——包括痛苦和期待。
他在桌子前坐下來,取出筆、墨、紙、硯。他想寫些什么,靜思良久。三十多年來,練習寫字填補了他生活中的許多空白,爺爺和父親都寫得一筆好字,書法是他從祖輩們身上繼承下來的唯一遺產。他的私塾老師迂腐而古板,他每天必須寫滿兩張麻紙的毛筆字,他模仿力極強——也許這里邊還有什么天才和遺傳的基因。他記得他十歲時就在父親請來的那一班文人騷客前賣弄筆墨,曾經招來一些庸俗的奉承和喝彩……人對自己的某些特長總是充滿自信,五十多年來,他丟失了許多東西,唯獨這書法,他卻苦心孤詣,刻意求精。
那陣子自己突然有了大的轉機,但他無動于衷,他知道像他這樣的人物根本得不到信任,說不定又是一場風雨。接著,縣民政局每月給他送來五十元的生活補助,他一分錢也不花,全部存在銀行里。
他忘不了前年秋季,縣文化館突然來了幾個年輕人,左一個“郭老師”,右一個“郭老師”,叫得他頭腦發暈。他沒有給人當過老師,也弄不明白這些年輕人造訪的目的。終于,他們中間的一個說話了,原來,縣文化館決定舉辦一期字畫展覽,專門給他留下了一個位置。
郭炳賢疑惑了,瞪大眼睛在這些年輕人的臉上搜索著,但是只看到滿臉的熱情。年輕人看透了這一點,說了一大堆熱得發燙的話。終于,他被打動了,提筆寫了《獻身四化》四個大字。
從此,他有了名氣,新建成的影劇院請他提寫匾額,連縣政府的牌子也讓他寫,他感到欣慰。問題的關鍵不是他能得到多少報酬和贊譽,他從人們的眼神里找到了信任。社會終于承認了他的勞動,他在勞動和創造的過程中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價值。盡管人生有許多路可供選擇,盡管他已經認識到他當初選錯了路并為此付出了代價,他年輕時并沒有希望自己以后當一個書法家,而書法卻對他含情脈脈,他跟書法結下了不解之緣,書法為他爭得了一些榮譽,給他帶來了一些安慰和享受。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有意無意之間,是不是還有什么值得探索的辯證關系?
他提起筆,覺得有滿肚子的話要寫,卻連一個字也寫不出。墨汁從筆頭滲出,在筆尖上集結,吸收力和離心力互相抗爭,終于,一滴墨汁掉下來,落在紙上……他突然站起來,提筆揮就《愛我河山》!筆鋒剛勁、力透紙背,這四個字,凝聚了他全部的感情。他突然覺得自己變成將軍了,頤指氣使,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抒發豪氣。他愛,愛得無私而深沉,像孩子貪婪的吮吸母乳,像野草拼命的索取瓊漿。他愛新中國、愛共產黨!并不是共產黨給了他什么恩惠,也不是共產黨用什么手腕將他感化。他的愛,是在屈辱和痛苦中提煉出來的,因而也就格外的純真和無瑕。他憑直觀感覺到:共產黨的一切政策都是為了富國強民……愛和恨本來是對立的,但是可以互相轉化,社會就是在淘劣取精中前進,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每一個帶血的心靈都不可能沒有感情,執政者能給祖國帶來興盛,能給人民帶來幸福,這樣的政權就能贏得人民的歡迎。
他突然渾身一振,為自己終于能悟出這樣的道理而吃驚。他把寫著《愛我山河》的條幅貼在正面墻上,上床睡了。他第一次覺得心情舒暢、渾身輕松。
初稿于1978年4月
2008年11月23日整理 2024年元月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