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300年的混亂
- 低維游戲:從帶黃巾軍種田開始
- 修道路獨
- 2851字
- 2024-09-06 13:31:57
早在決定發展路線那會,陳明就一直在考慮黃巾軍的后續人員問題。
在這個世界,時代背景是王朝末年,那么就必然會有大量流民可以招募。
在此之前陳明一直沒考慮招募的原因,也是因為黃巾軍的糧食不足,以及人員的管理問題。
黃巾軍現在的管理模式接近宗教化。
所有人都信仰陳明,所以所有人都愿意聽弓長羽的。
而黃巾軍目前只有一千多人,從事一些輕量化勞動生產,搞點小農經濟。
耕耕地什么的問題還不大。
不過后續一旦擴大規模,開始工業化。
涉及到的經濟問題,就業問題,貨幣問題等。
那時如果還是弓長羽一人管事,那他遲早得被累死。
哪怕是屏幕前的陳明也會覺得麻煩。
所以陳明決定,得開始設立早期政府機構和管理部門了。
這方面陳明也有一些初期想法。
應對目前黃巾軍人不多的情況,他決定將早期的政府部門設立為四個機構。
每個機構都有每年都有經費。
各司其職,而不是像鐵煥那樣,得到建言后先是去找弓長羽談然后再批經費。
萬一那天弓長羽不在,那豈不是耽誤了工期。
所以目前來看在職權范圍內各司其職,是提高效率的一個好辦法。
而這四個機構就是。
工業部、衛生部、農業部、勞務部。
而在陳明的設想中,后續還會繼續增加商務部、軍事部、教育部等。
只是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人才出現。
這幾個部門屬于是設了也是白設。
而至于選人方面,前期肯定是要由能接受陳明建言的人來擔任部長。
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有效的解決前期通訊技術落后的問題。
至于后期有了電報、電話后,陳明也可以讓他們自行進行選舉。
只要是由陳明檢驗確實有才,且沒有犯罪歷史。
那不管是誰都可以進入候選名單。
委員會的工作就是,制定每個部門每年的活動經費。
每年召開會議。
制定黃巾軍的大致發展方針。
最終統一由陳明自己審核并進行推演是否可行。
至于制定大方針這一點,這個時期陳明也沒真指望他們能商量出什么好計劃來。
畢竟這里的所有人前身都是泥腿子,沒有當過官。
所以目的在于活化他們的思維,讓他們早點適應這種模式。
以便應對以后的種種情況。
畢竟黃巾軍的發展不可能全靠陳明自己,他再厲害也難以做到面面俱到。
這時陳明想到了一個問題。
“說起來,要不要開設公民議會呢?”
思索片刻后,陳明決定還是算了。
畢竟黃巾軍目前的文化水平也就堪堪識字。
公民議會這種東西,在文化水平整體有大幅提升,教育部成立后。
陳明才會考慮去設立。
最后就是外來勞工待遇,在這點上陳明只準備給他們干活就包吃包住的待遇。
伙食標準和黃巾軍同等待遇,住的地方就睡帳篷。
無他,因為對于流民而言,能給他們一口吃的就已經算不錯了。
更何況黃巾軍士兵到如今都沒有實際銀錢報酬
之后還有像是打通商道,進行大規模行商一事也很重要。
因為在蒸汽機出現后必然會有大量的工業化產品出現。
而且工業發展所需要的大量材料,也不能單靠弓長羽的運氣去山里挖。
所以和外界的大量通商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不過目前還沒有適合擔任商務部部長一職位的人。
而且黃巾軍暫時只有一臺蒸汽機遠談不上工業化。
與其相同的,還有管思想文化教育的教育部。
管行軍打仗的軍事部等。
一邊想著,陳明一邊寫寫畫畫。
在筆記本留下了一個大概的初期發展計劃。
這些計劃當中可能還有疏漏,不過暫時是陳明能想到的比較完善的了。
合上筆記本后,陳明看到屏幕內的世界天色已晚,就想著不去打擾弓長羽睡覺。
這些建言明天再給他發過去。
現在,他要去驗證一下。
這個世界的歷史上究竟有沒有慶國,以及乾元王庭所謂的仙寶是怎么回事。
黃巾軍收集到的史書不算多。
陳明翻了看了一會書籍欄目也就看到了兩本。
“也不知道是這個世界的史書本身就少,還是黃巾軍收集到的太少了。”
不過對于陳明而言能收集到也是不錯了。
看了一圈后,他點開了一本名叫楚記的書籍。
寫書的人名叫季靈韻。
記錄是乾元之前,一個名叫楚的大一統帝國的成立過程。
開篇陳明就看到一個熟悉的詞語。
元慶二十一年,魏昏王無道,暴行于天下,諸侯并起。宇文氏終得天下,立齊燕。
“齊燕?一周目天歸軍滅掉的國家?”
一周目的事情,陳明是還沒忘記,那個被天歸軍滅掉的國家確實叫齊燕。
皇帝的名字叫宇文護天,也對得上宇文氏。
看到熟悉的名字出現,陳明加速翻看著書籍。
前三頁大致介紹了一下齊燕的亡國過程,以及有哪些具體的皇帝等等。
直到陳明看到齊燕滅亡的原因。
齊燕國祚三百載,及齊思宗之時,天下大亂。南有阿嗱之部入中原,滅齊燕。自此,亂世三百年。
這本書記載的齊燕不是被天歸軍所滅。
而是被一個在南邊叫做阿嗱部落,在打入中原毀掉。
從此開啟了300年亂世。
而這三百年亂世也只有模糊的記載,像是什么后齊滅了阿嗱,突厥擊退后齊,這種大事件。
整個三百年亂世幾乎只用了一頁就全部寫完。
最奇怪的是,整個過程幾乎沒有出現一個人名。
基本都是什么后齊王,后燕王,或者有一人這種稱謂。
直到楚高祖,項定軍的出現,中原大地基本一統后,記錄的內容才再次清晰起來。
看完前四頁后陳明微微皺眉。
“不對呀,不管沒有天歸軍這事,齊燕亡國的原因都和我知道的對不上。
難道不是一個世界觀?更何況即使是亂世,也不應該一個名字都沒有流傳下來吧?”
陳明翻看著玩一周目時記下的筆記。
按照一周目的劇情,齊燕亡國的導火索因為后宮干政,皇帝沒有皇權。
平姝太后大肆使用權力收集天下的財寶,來為她自己打造鳳吟宮。
后來天歸軍打到鳳吟宮后將其全部拆除。
獲得的錢財即使到了開國后十年也沒有全部用完。
然而這些史書上根本就沒有記載鳳吟宮的事情,更是提都沒提平姝太后的事情。
抱著這些問題。
陳明又翻開了另一本史書。
這書叫做古之英雄列傳。
雖然內容上是講人的,比起楚記的只大概講了齊燕皇帝,這本書還寫了齊燕的一些將軍,士大夫等等。
但唯獨那三百年和楚記記載出現了偏差。
古之英雄列傳上講的是。
300年亂世原因,是因為節度使擁兵自重形成六王之亂,皇帝慘死街頭,六王相爭天下大亂。
而古之英雄列傳上也沒有楚記記載的后齊王之類的角色。
不過無論是楚記還是古之英雄列傳都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齊燕滅亡后的三百年,沒有一個有名字的人出現。
看著眼前的書,陳明是越發感覺疑惑。
“這兩本書對那三百年發生的事情,記載完全不一樣。
除非這兩本都是野史,但野史也不可能連個人名都不記載吧。”
陳明又翻了會其他的書也沒有得到太多線索。
除了這兩本外,其余的書哪怕有記錄歷史的地方。
更多的是在講乾元的歷史。
諸如如何一統天下。
比如在其中一本書里就有記載,乾元是如何將嬋烏打到幾乎滅族。
零星的嬋烏人逃往了極南大山。
但在乾元的歷史中,陳明又發現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完全沒有提到海外。
陳明還記得在一周目的時候,海外是有21國的。
“難道是因為乾元的航海技術落后,才導致無法出海嗎?”
在看了一會后,發現確實沒有提到海外的陳明也不再糾結這個問題。
畢竟對于陳明而言。
海外的國家沒有被乾元一統,也是一件好事。
只要海外諸國和中原地信息不交互,那等蒸汽貨輪一做出。
他去自由貿易就能靠打信息差賺錢,而且還是壟斷生意。
又看了一會后,陳明才關掉倉庫頁面。
然后又將在這次在史書上得到結論,記在了筆記本上。
之后陳明合上筆記。
也不在去深究這個問題。
畢竟歷史方面目前得到資料不多,研究一下就行。
黃巾軍的發展才是正事。
等黃巾軍平了亂世,這他遲早可以看到全天下的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