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殷墟甲骨歲祭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作者名: 李鳳英本章字數: 2954字更新時間: 2024-12-02 21:26:47
一、干支卜+某貞
這一前辭類的卜辭有19例,約占總數的45.2%,是賓組歲祭卜辭中占比最高的一種類型。
(一)文例
此類卜辭的前辭完整,命辭的形式是“歲+祖妣”,即受祭對象在“歲”之后。辭例如:
(1)庚子卜,爭貞:其
于祖辛,
歲上甲。(《合集》1654)
(2)[癸]丑卜,□貞:歲延于羌甲。(《合補》112)
(3)壬子卜,賓貞:其歲
丁,九月。(《合集》15695正)
(4)[丙]申卜,貞:翌丁酉
丁氣歲。用。三月。(《合集》15464)
例(2)由《合集》1802與《明義士收藏甲骨文集》(簡稱《安明》)12綴合而成,歲祭延續至“羌甲”。例(1)的受祭對象“上甲”、例(2)的“羌甲”、例(3)的“丁”都分別在“歲”之后。例(4)卜辭中的“丁”在“歲”之前,似是例外。甲骨文“”、“
”是異體字,[1]通常隸定為“惠”,在卜辭中“均用為語詞”。[2]當“惠”表示某個賓語是句子的焦點時,“惠”和這個賓語一定要放在動詞之前。[3]甲骨文中的“氣”有三項意義,一為乞求;二為至;三為終。[4]在例(4)的語境下,“氣”應取第三義。卜辭通過貞問需要確定的是,終止歲祭的對象是丁而不是別的祖妣。“丁”是句子的焦點,與“惠”一起提到了動詞“歲”之前。換言之,如果不被強調,“丁”還是會在“歲”之后的。
有一條卜辭:
(5)乙丑卜,賓貞:唐歲不我
。亡來艱。(《合集》1306)
“唐”在“歲”之前,是上述文例的例外。
(二)歲祭對象
卜辭歲祭對象有祖先神(先公、先王、先妣、高祖、父、母、帚、兄、子)、外族神、自然神[5]。此類卜辭歲祭的對象僅見祖先神之先公、先王。
1.先公
歲祭的先公是上甲,辭例如:
(6)庚子卜,爭貞:其
于祖辛,
歲上甲。(《合集》1654)
上甲是王亥之子,是所有祭祀對象中第一個以天干為號的先公。《山海經·大荒東經注》引《竹書紀年》曰:“殷王子亥賓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綿臣殺而放之,是故殷主甲微假師于河伯以伐有易,滅之,遂殺其君綿臣也?!?a id="w6">[6]上甲假師滅了有易氏族,為父報仇,在商王朝歷史上厥功甚偉,贏得后世的敬重,例(6)歲祭上甲是其見證?!?img alt="" class="inlin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8C0062/30428896207352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020-11.jpg?sign=1755419922-BVU79mz4lb9JCJPygBr5FVVUPrqtK21k-0-f3506bc79c4a45154061c6801a0a45ff">為武丁時卜辭中最常見之祭名……推之或當為侑之借字。”[7]“”也指祭名。[8]歲祭有侑祭、
祭相伴常見于很隆重的場合。[9]
2.先王
歲祭的先王有:大乙、羌甲、祖丁,辭例如:
(7)癸酉卜,賓貞:陟歲于唐。(《合集》1292)[10]
“陟”為祭名,[11]“唐”在卜辭中又稱“大乙”、“成”,文獻作“湯”、“成湯”?!睹献印る墓隆罚骸埃┦徽鞫鵁o敵于天下。”晉皇甫謐《帝王世紀》:“(成湯)凡二十七征,而德施于諸侯?!彼未悤短接[》卷八十三引古本《竹書紀年》云:“湯有七名而九征?!睖簧羞^多少次征戰,后世各家說法不一,但“湯滅夏桀,推翻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湯’是商朝立國后的第一王。由于湯對建立商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后世商人對他極為尊崇,這表現在付與他多種稱呼和對他舉行頻繁而又隆重的祭祀”。[12]除第五期卜辭很少記錄歲祭對象外,大乙的歲祭遍見于一至四期,而且歲祭等級都很高,也印證了這一結論。

圖1-1 歲祭羌甲(《合補》112)
(8)[癸]丑卜,□貞:歲延于羌甲。(《合補》112)(圖1-1)
這條卜辭是由《合集》1802與《安明》12綴合而成,拓片的左下角殘泐不清。可見信息表明,這是一條屬于此類文例的卜辭,所祭對象為羌甲。羌甲是祖辛之弟,為旁系先王?!吧倘藢η技椎募漓耄谂韵迪韧踔惺潜容^隆重的……這可能是因為羌甲有子南庚即位為王的緣故吧?!?a id="w13">[13]羌甲的歲祭也遍見于一至四期。
(9)壬子卜,賓貞:其歲
丁,九月。(《合集》15695正)
一期卜辭歲祭的“丁”指哪位,學界有不同的意見。先看下面兩條卜辭:
(10)庚辰卜,貞:衣歲乍
,自祖乙至于丁,十二月。(《合集》377)
(11)癸卯卜,賓貞:告王于丁。(《合集》1956)
例(10)合祭“祖乙至于丁”的先王。歲祭卜辭用“自……”結構的辭例還有如:
(12)……王……自祖乙至于父乙,九月。(《合集》1651)(一期)
(13)……自祖乙至于父乙,九月。(《合集》14869)(一期)
(14)乙酉卜,行貞:王賓歲自祖乙至于父丁。亡尤。(《合集》22899)(二期)
(15)……自祖乙、祖辛、毓祖乙、父丁。亡尤。(《合集》22943)(二期)
(16)壬辰卜,自祖乙至父丁。(《合集》32031)(四期)
(17)庚午貞:王其告自祖乙、毓祖乙、父丁。(《屯南》2366)(四期)
(18)甲寅貞:自祖乙至毓。(《合集》32113)(四期)
例(12)(13)為一期卜辭,“自祖乙至于父乙”的“父乙”指武丁之父小乙。例(14)(15)為二期卜辭,例(14)“自祖乙至于父丁”的“父丁”指祖庚、祖甲之父武丁。例(15)的“自祖乙”后是祖辛、毓祖乙(武丁之父小乙)、父?。ㄎ涠。?。例(16)—(18)為四期卜辭,例(16)“自祖乙至父丁”的“父丁”指武乙之父“康丁”。例(17)“自祖乙、毓祖乙、父丁”的“毓祖乙”指小乙,“父丁”指康丁。例(18)“自祖乙至毓”指自祖乙至武乙、文丁的近世祖先??梢?,這種結構類型中祭祀對象的排列順序都是由前至后的。
例(10)的“丁”在“祖乙”之后。依照商代先王世次,祖乙之后的丁名王有可能是祖丁,也有可能是武丁。例(11)的“”在卜辭中與“
”通用無別[14]。隸定作“孽”,“在卜辭中含有兇咎之意”。[15]這條卜辭是為王身處的災咎告祭于丁,“王”應指時王武丁,所以“丁”不會是指武丁,而只有可能是祖丁了。查賓組卜辭會發現,“丁”出現的同版卜辭中從無“祖丁”,“祖丁”出現的同版卜辭中也從無“丁”。換言之,二者的分布是互補的,也可見“丁”應指祖丁。“第一期卜辭記于大甲之后,或與大父(第一期的大父即小乙)并稱的‘丁’皆為‘祖丁’?!?a id="w16">[16]一期歲祭卜辭中的“丁”指祖丁也與此結論相印證?!拔涠r歲祭祖丁頗習見,當時實行丁日祭祖丁。”[17]那么,例(9)是于九月的壬子日卜問,第六天丁巳日(干支日省略未記)歲祭祖丁的事宜。
以上歲祭對象有商王朝歷史上最重要的祖先上甲、大乙,有武丁的曾祖父羌甲、祖父祖丁,都是武丁最敬重的人物,用的是前辭最完整的卜辭。
此類文例還有合祭先公先王的,辭例如:
(19)□□卜,賓[貞:]□甲申……[]
歲[自上甲]至于多毓……
,十三月。(《合集》14856)[18]
(20)辛巳卜,爭貞:翌甲申其歲自上甲
……十三月。(《合集》1158)
“卜辭中作為祭祀對象的‘毓’,指世次居后的,也就是跟時王的血緣關系比較密切的某些先王。”[19]一期卜辭中,與武丁血緣關系比較密切的應即上面所祭的祖父祖丁、曾祖父羌甲。歲祭“自上甲至多毓”的祖先,其范圍是最廣的,也可能祭到其父小乙;十三月是閏年的最后一個月;歲祭有侑祭、祭相伴是很隆重的祭祀,這條卜辭記載的是年終十三月一次歲祭對象最多而又隆重的祭祀。
(三)歲祭用品類別與規格
此類文例有歲祭用品記錄的見于以下的卜辭:
(21)庚戌卜,賓貞:翌辛亥用歲。(《合集》15826)
(22)丙午卜,□貞:翌丁未□用歲[其]□[牛]。(《合集》12643)
(23)□午卜,□貞:歲……。(《合集》15480)
例(21)的“”為“奚”之異構,“商代‘奚’為方國名,其人經常為殷人所俘獲,多數均用為祭祀的犧牲”。[20]這條卜辭是卜問以來自奚的俘虜為人牲進行歲祭。例(22)的“
”在卜辭“為人名及方國名”。[21]卜辭結構與例(21)同,都沒有歲祭對象,都是在前一天卜問第二天的歲祭事宜,也應是以來自
的俘虜為人牲進行歲祭,不同的只是人牲之外還加有牛牲。例(23)是用牡豕歲祭。這些命辭中都不見歲祭對象,所以無法判定歲祭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