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駕崩后,國家開始動蕩不安。上將軍呂祿還有相國呂產,兩人都住在長安,趁機調動軍隊,妄圖伺機作亂。劉章娶了呂祿的女兒,知道了他們的陰謀,暗中派人聯絡哥哥齊王劉襄,讓他發兵西進,自己和弟弟劉興居則在京城接應,準備誅殺呂氏,擁立劉襄為皇帝。
劉襄便和他的舅舅駟鈞、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暗中謀劃,準備發兵討伐呂氏。齊國相召平聽到消息,率領軍隊包圍了王宮。魏勃欺騙召平說:“齊王沒有虎符卻想發兵是非法的,您包圍王宮天經地義。不過包圍這種粗活,還是我這種粗人來做,國相是讀書人,只要指揮就行。”召平相信了他,把兵權交給魏勃。魏勃握有兵權后,就臨陣倒戈,下令解除王宮的包圍,轉而包圍國相府。召平知道上當受騙,羞愧難當,拔劍自刎,臨死前留下了一句名言:“道家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果真如此。”這個齊國相召平在史書除了這句名言,就沒有其他記載,臨死前能這樣說,也算活明白了。而魏勃則是以掃地求職聞名于世,后面我們再說。
于是,劉襄任命駟鈞為相國,魏勃為將軍,祝午為內史,調集齊國軍隊。又讓祝午欺騙瑯琊王劉澤說:“齊王欲發兵討伐呂氏,齊王自以為是晚輩,年輕不懂用兵,愿意把國家托付給大王。大王在高祖時就是將軍,懂得領兵打仗,請大王到臨淄與齊王共商大計。”劉澤信以為真,很興奮,就飛馳去見劉襄。一到齊國就被劉襄和魏勃扣留下來,然后祝午征用了瑯琊國的軍隊。
劉澤發覺被騙,就反過來忽悠劉襄說:“齊悼惠王是高祖的長子,你就是高祖的嫡長孫,繼承皇位非你莫屬。如今大臣們還在猶豫,我在劉氏中年齡最大,大臣們都在等我拿主意。這樣扣留我沒什么用,不如讓我入關,與大臣商議迎立你做皇帝的大事。”劉襄認為很有道理,就準備了很多車輛,送走了瑯琊王。
隨后劉襄發兵進攻呂國,也就是原來齊國的濟南郡,并向諸侯王發布檄文:“當初高帝平定天下封劉氏子弟為諸侯王,齊悼惠王去世后,惠帝派留侯張良立我為齊王。惠帝駕崩,呂后執掌朝政,殺害三位趙王,撤銷梁國、趙國、燕國,用以分封呂氏,并將齊國分為四部分。現在呂后駕崩,皇帝年幼不能治理天下,呂氏占據朝廷重要位置,把持軍權,號令天下,劉氏宗廟面臨危險。寡人欲率領大軍攻入長安,誅殺不應該受封為諸侯王的人。”
呂祿、呂產聽說齊國打過來了,呂產派大將軍灌嬰前去鎮壓。灌嬰走到滎陽,與將軍們商議后認為:“呂氏盤踞關中,想推翻劉氏江山,如果打敗齊軍,正好幫了呂氏。”于是,把軍隊駐扎在滎陽,然后派人聯絡齊王和其他諸侯王,愿意和他們聯合,等待呂氏下一步行動,再予以鎮壓。劉襄聽說了很高興,打下濟南郡后就屯兵不動,靜觀事態發展。
呂祿、呂產妄圖舉兵造反,劉章和太尉周勃、丞相陳平設計,將呂氏全部誅殺。劉章首先殺掉了呂產,周勃等人誅滅了呂氏其他成員。這時瑯琊王劉澤也趕到長安,在劉澤的倡議下,大臣們沒有擁立齊王,而是擁立代王劉恒為王,并派劉章把誅殺呂氏的經過通報劉襄,讓他撤兵。
齊王劉襄撤兵,代王劉恒即位,這就是漢文帝。東牟候劉興居與朝中大臣共同擁立文帝,劉興居說:“誅殺呂氏,我沒有功勞,請讓我與太仆夏侯嬰進入宮中清宮。”隨即進宮,將少帝逐出宮廷,迎接新皇帝劉恒入宮。
作為擁立文帝的功臣,劉襄、劉章、劉興居的結局如何呢?還有魏勃掃地求職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