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四年夏天,劉邦封張耳為趙王。漢五年秋天,張耳去世,謚號為景王。張耳的兒子張敖繼承王位,張敖娶劉邦的長女魯元公主為王后。
漢七年,劉邦從平城返回,途中經過趙國。趙王張敖在高祖身邊早晚伺候,態度極為謙恭,極盡做女婿的禮節。而劉邦叉開雙腿坐著,張嘴便罵,對張敖及其粗暴。趙國相貫高、趙午等大臣都是60多歲的老人,是張耳過去的門客,見此情景大怒,他們說:“我們大王真是懦弱無能。”他們鼓動張敖:“天下豪杰并起,能者為王。如今您對高祖如此謙恭,高祖對您卻如此無禮。我們請求您,允許我們殺了高祖。”張敖咬破手指說:“你們怎么能講出這樣悖逆的話!先父亡國后,如果不是高祖,不可能復國。高祖的恩德惠及子孫,我們張家享有榮華富貴,都是高祖的功勞,你們不要再說了。”貫高等十余人偷偷商議:“這是我們的過錯,大王是位忠厚人,不肯做忘恩負義的事情。但是,我們不能忍受屈辱。今天高祖侮辱我們的大王,我們才想殺他,怎么能連累大王?事情辦成,為大王出一口氣;事情失敗,我們自己承擔責任。”
漢八年,劉邦經過東垣縣,來到趙國。貫高等人安排刺客藏在柏人縣的墻內,準備在驛站外攔截劉邦,伺機殺害。劉邦原準備在此留宿,突然覺得心跳,問隨行人員:“這個縣叫什么名字。”回答:“柏人。”“柏人,迫于人!”劉邦念著縣的名字,沒有留宿,就離開了。
漢九年,貫高的仇家知道這個刺殺陰謀,到官府告發。劉邦逮捕趙王及參與謀反的人。趙午等十幾人當時就要自殺,貫高怒罵他們:“誰讓你們這樣做?這件事情與大王無關,現在大王也被捕,你們死了,誰替大王洗刷清白?”貫高與趙王坐著囚車到長安,等候朝廷治罪。劉邦詔令:“敢有跟隨張敖到長安來者,決不饒恕。”貫高的門客孟舒等十余人不顧危險,把頭發剃去,用鐵拳鎖住脖子,扮作家奴跟隨趙王來到長安。
貫高在監獄里受審,堅持說:“謀殺高祖,是我們私下里商議的,趙王真的不知情。”獄吏用鞭子抽打他數千下,用燒紅的烙鐵燙他。貫高渾身上下體無完膚,但是始終不改口。呂后數次提醒劉邦:“張敖是魯元公主的丈夫,不會做這種事。”劉邦罵道:“張敖如果獲得天下,還少了像你女兒這樣的女人嗎?”廷尉把貫高的表現報告給劉邦,劉邦嘆息說:“真是個硬漢,誰與貫高相熟,私下里問一問。中大夫泄公說:“貫高與我是同鄉,我了解此人,此人是趙國最守承諾、講信義的賢士。”于是,高祖派泄公去看望貫高。
貫高躺在著床上起不來,眼睛也腫了,瞇著眼睛問:“是泄公嗎?”二人相互問候,像平常一樣聊天。泄公問張敖是否真的清白,貫高答:“誰不愛自己的父母妻子,現在要被誅滅三族,我怎么會袒護趙王。趙王真的沒有參與,的確是我們幾人背著他干的。”隨后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講了一遍,證明趙王真的清白。泄公奏報劉邦,劉邦才赦免了張敖。
劉邦欣賞貫高敢于承擔責任,派泄公去赦免他。貫高說:“我之所以不死,就是為還趙王一個清白。現在大王已經被赦免,我的責任也盡到了。作為人臣卻要謀殺君王,我有何臉面再去侍奉高祖!”于是突然扭斷自己的頸脈自殺了。
趙王張敖被釋放,像以前一樣善待魯元公主,但被廢黜為宣平侯。從這件事上,劉邦很欣賞張敖手下的臣僚,扮作家奴跟隨張敖入關者,都被任命為諸侯國相、郡太守。在惠帝、呂后、文帝、景帝之際,這些臣僚及其子孫很多人擔任二千石官員。
貫高可謂是西漢第一硬漢,為了證明趙王的清白,忍受了難以想像的酷刑。太史公描述為“身無可擊”,即身上連一塊能用針扎的地方也找不到了。等到為張敖洗清罪名后,又活活把自己掐死了。漢書原文:“乃仰絕亢而死。”指通過向后仰頭的方式,扭斷自己的脖子,導致死亡。如此死法,幾乎非人力所能為,也許這是義士所所有的英氣、豪氣或霸氣吧,令人贊嘆敬佩。可惜他做的一切似乎是吃力不討好,結果是使張敖失國,自己也身首異處。
這就是古人的俠義之心,就如司馬遷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貫高堅持自己的心中的道義,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