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山海關,祖大壽
- 大明崇禎:從釋放袁崇煥開始
- 我不是暴君
- 2254字
- 2024-08-23 07:00:00
北京城外,三匹快馬向東急速奔馳而去。
三匹快馬上,正是袁崇煥和兩名一起面見崇禎的錦衣衛官員。這兩人都是錦衣衛百戶官銜,一名叫做李若璉,一名叫做張剛。
三人喬裝成逃難的百姓,秘密去山海關尋找孫承宗和祖大壽。
袁崇煥臉上涂了些許易容的脂粉,貼了假的眉毛和胡子,確保一路上沒有人能認出他來。
按照崇禎的安排,待袁崇煥與孫承宗和祖大壽匯合后,袁崇煥繼續隱藏身份,假扮成一名普通軍師,幕后指揮關寧大軍。而在明面上,孫承宗和祖大壽分別擔任“總指揮”和總兵官。
由于建奴的劫掠,京城周邊的面貌已是不堪入目,到處是一片狼藉,人煙稀少。偶爾有幾股逃命的百姓向通州方向逃去。
不多時,便遇到前面一群逃難百姓。這批百姓大約有三四十人,大多數是婦孺,其中有幾個壯年男子背著包袱,一臺驢車上裝了逃難的家當。
難民們一邊逃難一邊聊著什么。
“據說,都是那該死的袁督師與建奴通謀,故意放建奴強盜入關來搶劫的!害得我們流離失所,性命難保!”
“聽說崇禎皇帝已經將袁督師抓起來,打算治他死罪!”
這群逃難的百姓議論著。
錦衣衛百戶李若蓮聽在耳里,卻是氣憤打斷道:“鄉親們,你們不知道真相,就不要胡亂猜測!”
“難道不是嗎?這位書生長得白凈,卻還沒聽說此事?現在北京城周邊百姓都傳言袁督師與建奴通敵,當今圣上已將袁崇煥捉拿下獄!可恨那袁督師,引建奴入京殘害百姓!”人群中一人道。
歷史上,京郊百姓之間謠傳袁崇煥與建奴通謀,原因可能是建奴為了配合反間計,故意在京郊百姓之間散播的。
一旁的袁崇煥沒有跟鄉親們辯駁。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的道理他懂,三人成虎的現象比比皆是。
他現在最要緊的是盡快趕到山海關,找到孫承宗和祖大壽。早日實施皇爺的計劃,擊退建奴,還百姓安寧。
“鄉親們,你們是從哪里來,要去哪里啊?”袁崇煥問道。
一個老鄉回道,“我們本來是京郊的百姓,因為建奴賊軍燒毀了我們的村莊,搶了我們的糧食和牲畜,我們無家可歸,打算向渤海逃命,看能不能坐海船到南方去。”
看到逃難的百姓,袁崇煥心中泛起一陣悲涼,對建奴的恨意更為深刻。心中不禁暗自下定決心,這次按照皇爺的計劃,一定要重創建奴!
“駕!”三匹快馬繼續急速向山海關方向奔馳而去。
待走遠后,隨行的錦衣衛百戶李若璉為袁督師憤憤不平。
“督師,這些百姓雖然可憐,但是他們被謠言蠱惑,敗壞了督師的名譽,您怎么不跟他們辯駁?”錦衣衛百戶李若璉道。
錦衣衛百戶張剛也打抱不平,“現在皇爺已經明察,督師何不訓斥這不明真相的百姓?”
袁崇煥搖頭笑道:“估計這般謠言已經在京城四周傳遍,就算跟他們說袁崇煥沒有通敵,他們也不會相信!”
袁崇煥又道:“我們還是少惹一些麻煩,眼下最重要的是按照皇爺的計劃,率兵擊敗建奴。待取得大勝,重創建奴,皇爺一定會昭示天下百姓,到那時,我袁崇煥自然大白天下!”
“督師說的有道理!”
此時三匹快馬急速奔騰,卻見其中一匹馬背上駝了一籠鴿子,籠中十幾只鴿子在顛簸中不停拍打翅膀。
“袁督師,這十幾只信鴿不知道能不能堅持活到山海關!”李若璉道。
袁崇煥道:“李百戶,你可千萬要照看好這十幾只信鴿。皇爺有吩咐,這十幾只信鴿對于皇爺的計劃至關重要,不能有閃失!”。
原來,這十幾只鴿子是袁崇煥從紫禁城出發前,崇禎特地從宮中的信鴿鴿舍中挑選出來,讓袁崇煥一路帶在身邊,隨時放飛向宮中傳回情報的!
三人繼續策馬趕路。
……
山海關。祖大壽軍營。
自前幾日崇禎皇帝把袁崇煥下獄后,祖大壽率領關寧軍舊部東奔,今天已達到山海關。
在前世歷史上,祖大壽雖然最后投降“大清”,但其投降原因則是在守城站中被建奴長期圍困,最后彈盡糧絕,城中出現人相食的慘狀,祖大壽才被迫投降建奴。
祖大壽第一次投降,是在大凌河城筑城過程中被建奴圍困,圍困幾個月后城中出現人相食的慘狀后投降,投降后設計逃回明朝,又為明朝效力了十余年。十余年后卻又在錦州城再次被建奴長期圍困,再次出現大凌河城人相食慘狀,經建奴威逼利誘后再次投降。
祖大壽與文天祥、孫承宗這樣寧死不屈,保住民族氣節的的英雄相比,缺了幾分志氣,有茍活的污點。
但與一心向著建奴的范文程,“清初三順王”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相比,則主觀惡性要弱很多。
崇禎認為,祖大壽暫時可以重用。穿越的蝴蝶效應已經啟動,祖大壽不會有叛國的機會。
此時,山海關城內,總兵馬世龍帶著崇禎皇帝的詔書和尚方寶劍,正在勸返祖大壽。
“祖總兵,皇帝詔書和尚方寶劍在此,即刻命令你率領大軍返回關內,聽從孫師的調度,一起抗擊建奴!”馬世龍說道。
祖大壽振振有詞,“朝中有奸臣,讒言皇爺,迫害袁爺,我部將士赤膽忠心,回援京師打了勝仗立下大功,兄弟們不顧生死作戰,換來的卻是袁爺蒙冤入獄,兄弟們戰死的尸體無人安葬,守城軍隊還侮辱勒索我軍將士,不止我一個人不服氣,整個關寧軍將士都不服氣。如果不把朝中奸臣清除,還我袁爺清白,關寧將士勢必不回京師!”
馬世龍無賴,雖然有詔書和尚方寶劍在手,但畢竟他的資歷尚淺,壓不住祖大壽。
祖大壽又道,“馬總兵,給我傳個話,我部將士不是真的要反,我們要去關外攻打叛變的蒙古部落,先去錦州本部整頓軍馬!”
說完,祖大壽便帶領部下三萬軍馬出山海關,奔向錦州。
錦州,是祖大壽的本部。
出發后,祖大壽身邊的副將何可綱道:“祖總兵,雖然皇爺抓了袁爺,但我們在軍情危機關頭東奔,會不會有失大義?”
另一副總兵張弘謨道:“袁爺對朝廷一片忠心,我們勤王有功,皇爺不給我們軍糧,還抓袁爺,我心里憋屈啊!”
“不還袁爺和關寧軍一個公道,我祖大壽絕不干休!”祖大壽道。
祖大壽說完,便帶領大軍繼續前往山海關外的錦州城。
總兵馬世龍無奈搖頭,眼看著祖大壽的兵馬奔出山海關,卻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