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事密碼(郭建龍“密碼三部曲”之二)
- 郭建龍
- 1850字
- 2024-08-22 11:24:28
功敗垂成
南宋寶祐六年(公元1258年),平定云南和安南后,蒙古人獲得了西南方的交通要道,蒙哥開始了他即位以來對南宋的首次重大軍事行動。
這次行動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在最廣闊疆域內同時發動的最大規模的聯合作戰,進軍路線和戰場涉及現在的寧夏、甘肅、陜西、四川、重慶、河南、湖南、湖北、江蘇、安徽、云南、廣西、貴州等地。總結起來,可以稱為“三大戰場”和“五大方向”。
所謂“三大戰場”,仍然以南北交界的三條通道而言,也就是西面的四川戰場、中間的兩湖戰場以及東面的江淮戰場。但與之前攻擊不同的是,為了進入這三大戰場,除了北方的三大方向之外,又增加了兩個從南方進攻的方向,這兩個新的方向是由于蒙古人得到了云南才打通的。
具體來說,針對四川戰場,有兩個方向。北方,蒙哥大汗親自率領大軍從陜西進入漢中地區,再利用漢中通往四川的道路,從北面進攻四川。同時,在南方,鎮守云南的兀良合臺也派出人馬,從云南經過瀘州直趨重慶,與蒙哥大汗在重慶附近會合,掃平四川。之后,兩支大軍再一起從長江向湖北地區掃蕩。
針對兩湖戰場,蒙古人也采取兩個方向共同攻擊。忽必烈和大將張柔率軍從北方進攻鄂州。南方,則由兀良合臺率領人馬,帶著云南的部隊進入廣西,再從廣西進入湖南,與北方的忽必烈形成合圍。
淮河戰場離臨安最近,由大將塔察爾率領,進攻方向在荊山(位于現安徽蚌埠懷遠縣境內),是淮河與數條支流的交匯處。蒙古人不習水戰,所以這條線路更多是牽制性的,讓南宋不得不分兵防御。
在四川戰場,南路軍迅速打通了云南東北通道,將前來防衛的三萬人擊潰之后,奪取了兩百多艘船順金沙江而下,直趨重慶與合州。
與此同時,北方大軍也迅速行動,經過漢中向四川前進。從漢中進入四川一般有兩條道路,第一條是走劍閣的金牛道,這條路主要通往成都地區;而另一條更少人走的道路被稱為米倉道,漢中正南方有一座米倉山,翻越了這座山就進入四川盆地的東部,古人常常翻越米倉山前往重慶。
蒙哥大汗同時利用這兩條道路,與南路軍會兵于合州釣魚城下。只要攻克了這座城,南宋在四川的抵抗就基本瓦解了。
與前幾次進攻不同的是,此次蒙古人占領四川不是以掃蕩為主,而是要長久占領,并與進攻湖北的軍隊合力向臨安進軍。
蒙古人在四川接近成功時,進攻兩湖的部隊也取得了重大進展。
在湖南地區,最重要的據點是潭州。兀良合臺的云南方面軍接到的命令就是從云南躍進到湖南,占領潭州。他招募了上萬當地人,加上三千騎兵,從云南進入廣西,在現在南寧附近的老蒼關擊潰六萬宋軍。之后乘勝追擊,進入桂林,經現在的懷化地區進入湖南,直抵潭州城下。在潭州,他擊潰了南宋二十萬守軍,圍城月余,也基本完成了任務。云南方面軍的戰績是:大小打了十三次戰役,殺敵四十余萬,從未敗北。
從北面進攻鄂州的忽必烈和張柔方面軍在渡過淮河后,也在三個月內掃平江淮地區,并順利渡過長江,將長江南岸的鄂州重重圍困。一旦攻克鄂州和潭州,湖南、湖北的兩大據點就都掌握在蒙古人手中了。
如果再與重慶的西路軍會合,湖北西部的荊州、襄陽地區也就保不住了。一旦湖南、湖北失守,再加上江蘇和安徽的長江北岸地區易手,那么南宋的江東(江南)部分就很難維持。
就在此時,局勢卻出現了戲劇性的反轉。
南宋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八月,蒙哥死于釣魚城下。蒙哥可能死于疾病,但對于宋人來說,他們更愿意認為他死于南宋的炮火。
大汗的死亡,讓幾乎沒有弱點的蒙古人突然顯現出一個最大的破綻:大汗死后,蒙古各路諸侯必須集結到漠北的斡難河邊舉行新汗的選舉。諸侯之間的鉤心斗角,導致他們紛紛撤軍,集中力量爭奪汗位。
忽必烈是蒙哥之后最有權勢的人,也最有可能繼承大汗之位。他試圖繼續進攻鄂州,為爭奪汗位留下可以稱道的成果,但隨著政治斗爭形勢的惡化,他不得不與南宋簽訂合約,迅速北返。
南宋在接近崩潰時突然間獲救。蒙古人這次撤兵,讓趙氏江山又延續了二十年時光。
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具想象力的一次軍事行動竟然因為一個人的死亡而以失敗告終。
不過,蒙古人遠征云南并非毫無成果。在此,我們不去總結蒙古人獲得了什么,而是看它給中國歷史帶來了什么。
蒙古人最大的貢獻就是在云南首次設立了行省。在秦漢時期,云南部分地區屬于朝廷;唐朝中原政權與少數民族政權并存;到了宋朝,大理雖受冊封,但相對獨立。是蒙古人的軍事行動,在云南實現了直接管轄。
在現湖南桑植縣境內,有一支白族人。他們的祖先就是跟隨兀良合臺征戰湖南的云南士兵。據說,當蒙古人決定撤軍時,兀良合臺就地解散了云南部隊,讓他們自行回家。大部分人歸入云南,還有一小部分留在湖南,在深山里披荊斬棘,開辟出另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