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九層巔峰
- 仙道垂青
- 劇勢
- 4025字
- 2024-09-07 08:30:00
近一個月的時間里,紫晶花已耗去大半,紫煞木樹周圍的地面裂出極大的溝壑,其中粗大的樹根錯雜復雜的往地深處盤踞。
雖說樹身也在生長,但相比地下的聲勢浩大,顯得平淡很多,地面以下樹根部分其巨大數倍甚至數十倍于地面上的樹身部分。
整座山谷,以及附近的山峰溝壑,都在不斷震動。
孫氏眾人都在等待蛻變成功的那一刻,現在的場景已是紫煞木樹正在扎根,這一個月里周圍的山峰傾塌了不少,現在已是趨于穩定,地面那些溝壑也在緩緩移動靠攏,地底深處盤踞的根系愈發粗大,分叉更多,同時也覆蓋了更多的地域,牽動著那些分裂的土石聚攏。
十天后,山谷已經大變樣,郁郁蔥蔥的花草樹木被裸露的巖石覆蓋,紫煞木樹比先前更高更大,樹高已超出山谷兩側許多,樹冠將整個山谷籠罩在下方,連附近的山頭都被其籠罩。
青光罩也在此時消失,沈和雙眼中是掩飾不住的疲憊,身前懸浮的靈液也有車輪大小,和第一次的一樣多,要將紫晶花煉制成這么多的靈液,需要耗費的精力極多,第一次時沈和精力充沛,兩個時辰就輕車熟路的完成,但此次卻耗費了近一天時間。
但終歸是結束了一個多月不停歇的勞作,沈和有種夢回前世社畜的錯覺,紫煞木樹蛻變時顯得極為暴躁,當靈液澆灌后才會平復,所以沈和不得不在及時煉制好靈液,以確保自己和孫氏眾人不會被暴躁的紫煞木樹隨意的埋在這山谷里。
將這最后一團靈液推向木樹根部,紫煞木樹本就青翠的枝葉搖晃起來,肉眼可見的,越來越多的樹葉生長出來,樹身轟轟的搖晃起來,原先枝頭的樹葉漫天飛舞,灑滿山谷,飄到臨近的山石之中。
這些樹葉帶著濃重的生機,落在那些巖石的夾縫中,喚醒了泥土中的花種和草種,淺淺的綠意開始生長出來。
而站在山谷中的眾人,被樹冠的陰影遮蔽,星星點點的陽光漏下來,就像那些充裕的生機一般,令所有人都感到通體舒泰,身體都輕松幾分。
紫煞木樹的枝頭最高處樹葉掉落后,并未長出新葉,而是有極小的花苞生出來,這一幕極為隱秘,樹下的眾人都未曾注意到。
漸漸的,一切動靜都消失,只有輕輕的風聲響起,紫煞木樹靜靜的生長著,落葉遮蓋了那些突兀的山石,而在樹冠中,樹身里,淡淡的紫色霧氣逸出,飄飄蕩蕩,隨風飄灑。
極快的,這些紫氣就籠罩了整個樹冠,甚至要繼續向更高處飛出,但就在此時,淡淡的陣法波紋在高空浮現出來,將那些紫氣驅趕下來,山谷外四周同樣浮現出陣法,紫氣漸漸聚攏在樹冠之上,在金色的陽光下,猶如一片巨大的云朵,呈現出紫氣東來之象,玄妙而美麗。
“紫氣東來已成,我們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去煉化這些紫氣,百年一次的機緣,對我們煉氣期而言,可遇不可求,諸位不要耽誤時間了。”孫九沉悶的聲音響起,眼中滿是激動。
在場的孫氏修士都同樣激動,不肯浪費一點時間,盤膝坐地,牽引樹冠上的紫氣煉化,孫九仞修為最高,那些紫氣幾乎連成一條線被牽引下來,不斷煉化,淡淡的紫色浮現在他的面上,顯得有些怪異,但他原本就煉氣十三層圓滿的修為,竟松動了一絲,有繼續增強的趨勢。
其余的孫氏眾人皆是如此,煉化紫氣之時,氣息都開始浮動。
沈和沒有急于牽引紫氣,而是借著此地充沛的生機恢復身體和心神的疲憊。
“沈道友,多謝。”孫紅云不知何時獨自一人盤坐在離沈和不遠的地方,同為大族老一系的男修和女修并肩而坐,正在牽引紫氣中。
孫紅云看向沈和時眼中感激和欣賞以及諸多情緒,不一而足,最后仍是歸結為這一句話,沈和點頭抱拳,笑了笑。
隨后孫紅云收回目光,靜心片刻,也閉目修煉起來。
沈和見眾人都潛心修行,紫氣氤氳著緩緩向下垂落,心中升起一絲憂慮,《碧海真功》這門功法的修煉已到了后期,那門以法力凝聚霧氣從而快速變換身形的法術他也熟練掌握,再進一步就能聚攏霧氣,使得法術使用時更為隱秘,身法變換的速度也更快,近似于貼地踏霧而行。
但與此同時,九重精煉這門已到了盡頭,突破到煉氣十層后,《碧海真功》將漸趨圓滿,但這門功法本身就有缺陷,修煉門檻低且易于突破但法力虛浮,沈和借助洞天以九重精煉補足了這一點,但煉氣十層之后,沒有配套的秘法精煉了。
沈和不得不開始思索,自己是繼續修煉《碧海真功》還是換一門更上乘的功法,但當初他沒有選擇更加上乘的功法就在于他自身靈根天賦所限,功法越是上乘對靈根要求就越高,以時間可彌補一部分靈根的差距,但靈根不夠好,功法不契合,就算耗費時間,也很難比得上那些靈根天賦強的人,強行為之,適得其反。
想了想后,沈和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且不說更換一門能銜接上的功法有多么復雜,再選擇一門上乘的功法,他擔心自己就算耗費大量時間都很難完全參悟,更別說修煉到極限,再突破筑基期。
既然如此,選擇更合適的自己修行之路才最有益,九重精煉是配合《碧海真功》的秘法,二者銜接的極為完美,但沈和現在只能想法子弄一門同樣能精煉法力的秘法,就算不那么契合,效果差一些,大不了多精煉幾次,也是無妨的。
想清楚之后,沈和花了一天時間溫養精神,隨后才開始牽引紫氣修煉,當紫氣進入經脈時,極為精純而富有生機的力量帶來了難言的感受,當其流經四肢百骸時,通體都貫通一般,被其不斷淬煉。
這紫氣并非純粹的靈力之屬,而是也能淬煉經脈肉身,十分奇妙,筑基期修士在筑基之時不僅法力凝練非常,丹田中法力聚氣化液,身軀也在此過程中淬煉之后愈加強橫,真正的超出凡人之軀。
其中最重要的莫過于經脈和丹田更加強韌,才能容納愈加龐大的法力,獲得更加強大的力量。
煉氣期雖也能逐漸強化肉身,但效果不甚明顯,因而以吸納這紫氣將之煉化,是為將來筑基打下根基,否則突破筑基之時,無法承受那等法力聚氣化液時的動蕩,只會功虧一簣。
山谷中眾人都靜心修煉,時間也緩緩流逝,場中眾人氣息都在攀升,紫氣中蘊含的靈力同樣非凡,遠比尋常靈力更加精純,在此地修煉一日,抵得過外面修煉十天半個月。
畢竟這些紫氣是紫煞木樹百年來積累蛻變時的力量,雖說并非其本源力量,只是逸散出的紫煞生機之力,但對于煉氣期修士也是難得的機緣,對于筑基期修士則作用不大。
突然間,場中一處氣息突然攀升,緊接著附近靈力都波動起來,沈和也察覺到,但并未過多在意,緊接著便聽到驚呼聲,“突破了!”
沈和此時也不禁睜眼瞧去,原來是大族老一系的那位女修,從煉氣十層突破至煉氣十一層,身旁的那名男修更是滿臉喜色,女修睜眼后,與其相擁難分。
緊跟著,距離沈和很近的地方也有突破的氣息生出,甚至更加強大,沈和側頭看去,眼中露出驚色,孫紅云正由煉氣十二層突破至十三層,而且其氣息繼續攀升,隨后才漸漸平穩下來。
此時孫紅云也極為接近煉氣十三層圓滿,看其情形,繼續苦修一段時間,想必也將順利達到煉氣十三層圓滿,到時就可準備筑基事宜。
“恭喜孫道友。”在孫紅云看來時,沈和笑著拱手道賀,孫紅云笑著回禮,隨后便有些疑惑道:“沈道友難道并未修煉?”
這話有些奇怪,但沈和立刻明白其意思,有些尷尬的笑了笑,他是水土木三靈根,不算最差,但確實比不上孫紅云這類天賦過人之輩,而且他突破煉氣九層不久,法力尚在精煉之中,想再突破不太容易。
孫紅云連忙表示歉意,不再多問,也正在此時,場中又有氣息波動起來,不是一道而是接連兩道氣息在攀升。
沈和看去,發現其中一人是孫營,另一人是二長老一系那面目陰沉的男子,孫營突破沈和不覺得意外,與其交手時就能感受到其法力渾厚,氣息綿長,想必積累已足,而那陰沉的男子雖看上去煉氣十層,不過氣息不穩,忽上忽下,此次再次突破,只怕有些難。
“啊!”一聲慘叫響起,果不其然,那陰沉男子氣息攀升中突然不受控制的爆發,整個人猶如被重錘擊中,往后跌倒,氣息飛快萎靡下去,口鼻中血如泉涌。
孫九仞反應最快,已趕到那人身邊,想穩住其不斷虛弱的氣息,但略一嘗試后,就語氣低沉道:“丹田破碎,修為皆失。”
此時孫營已突破成功,但臉上并無喜色,其余孫氏修士臉上也都是悲色,這陰沉男子是二族老一系最出色之人,但跟其余二位族老一系出色的年輕一輩相比,難以相提并論。
此次強行突破,在場孫氏眾人都清楚,他是為了二族老一系而拼命一搏,若是這次成功,他或許能補足一些差距,若是失敗,則一無所有,可是只要不成功,對他來說結果都是一樣的。
“呵呵呵......”陰沉男子此時反倒臉上露出莫名的笑容,透過樹冠望著點點陽光,他艱難的側頭看向與他同來的更年輕的修士,吐出口中的血,嘶啞道:“靠你了,不要冒險了,好好修煉。”
年輕修士臉上露出悲傷,哽咽著說不出話。
場中氣氛不再輕松,有些沉重,距離密地再次開啟還有約莫十天時間。
其余人都繼續開始修煉,孫九仞和孫紅云取出丹藥助陰沉男子勉強穩住傷勢,但修為卻保不住了,能保命就已是極限,孫氏也沒有辦法救回破碎的丹田。
其后的時間中,沈和法力不斷凝練,將修為推至煉氣九層巔峰,離突破也就一步之遙。
而樹冠上的紫氣也消失殆盡。
時間如約而至,山谷中石壁上出現一道門戶,破開了巨石,露出孫氏祠堂正堂的景象。
三位族老正在門戶那一側,在看清場中景象時,祠堂中氣氛也沉重下來。
沈和與孫氏眾人一同離開,此次他觀察的更加清楚,這道門戶應當也是大陣的出入口,這處密地應當就在孫氏祠堂之后,二者相距并不遠,但山谷被大陣覆蓋,隱匿起來。
進入密地的孫氏眾人都被留在祠堂中,而沈和則由一名孫氏修士請去休息。
此刻沈和心情也有些復雜難名,那名孫氏修士明知希望渺茫,卻仍要去突破,在旁人看來殊為不智,但他仍然去做了。
能舍生忘死之人,豈是泛泛之輩,沈和心中也有些惋惜,即使天賦差了些,以其心性若是正常修煉,日后在孫氏也大有可為。
但沈和也理解其做法意義,二族老一系明顯弱于其余兩位族老,若是真認命般沉寂下去,其勢力只怕真要被蠶食殆盡,宗族之中,又怎會沒有爭斗?
但今日舍生忘死一搏,即使失敗,亦能振奮人心,能讓那些本有些心灰意冷,甚至在猶疑搖擺的人燃起些心氣,不會一蹶不振。
只有如此,二族老一系才能堅持到出現一位天賦出色之人站出來,改變這一切。
沈和被安排在一處老宅休息,這里較為清靜,附近居住的人不多,而且所處位置較高,向下望去,翠玉河的景色盡收眼底。
這里是翠玉河,翠陽城所處的那處支流雖然廣大,但并非為江,而是稱為清河,清河浩大,孫氏為尊,現在沈和才明白清河孫氏的底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