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不想被他們笑話,急忙轉移話題:“竟然懷疑我們作弊,他們也不想想,去縣城預考的時候,我們補習班的十幾個學員,又不是在同一個教室里考試的。真要是作弊,我們豈不是要買通好多監考老師!”
韓愛民笑道:“這事沒你想的那么簡單。”
“什么意思?”
“他們應該是懷疑考題泄露,如果通過摸底考試確認考題沒泄露,他們也想知道我們是怎么補習的,想來我們這兒偷師學藝。畢竟每年各高校在西川錄取多少考生是有數的,但地市之間一樣有競爭,誰不想自己這邊考得更好。”
“可把那些復習資料和卷子讓他們看,他們不就把我們的這一套學走了嗎?”
“學不走的。”
韓愛民并不擔心會被人家偷師,胸有成竹地說:“首先,他們解決不了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比如,教師和教師的水平有高有低。別看我們以前都是教初中的,但事實上很多高中教師的水平遠不如我們。
二是責任心,地方上的教師工資待遇并不好,民辦教師和代課教師的工資待遇更低。人家連生存都成問題,不可能像我們這么負責。對人家而言,所謂的教學就是把書本上的內容教完,你能學多少算多少,然后用各種模擬試卷反復測驗,以考代教。
三是生源質量,地方上雖然也有尖子生,但總體水平遠不如我們廠的孩子。尤其農村的孩子,人家連課外書都沒得看。再加上老師水平不高,手頭上又沒什么書籍資料,如果選擇學文科,外面的孩子怎么跟我們廠的孩子比?”
王濤深以為然,感慨地說:“我就是從農村出來的,以前覺得自己很用功,學習成績很好,每次在老家考試不是全年級第一就是全年級第二名。直到上了基中,才知道城里的同學和我們廠里的同學,懂得東西真比我多。尤其考語文、歷史和地理,我只能考六七十分,人家輕輕松松就能考八九十分,考得好多內容我以前聽都沒聽說過。”
王濤既是985廠子弟中學的老師,也是劉萍萍的丈夫。
他和劉萍萍跟孟云的堂姐、堂姐夫一樣是廠里的“半邊戶”。
所謂的“半邊戶”,就是兩口子中有一個是廠里的干部職工,有一個不但不是,甚至是農民。兩口子一個有正式工作,一個沒有。一個能享受廠里的各種福利待遇,一個享受不到。
王濤和劉萍萍就屬于這種情況,她倆是高中同學,兩個人都沒能考上大學。
劉萍萍跟他談戀愛,她家當時是極力反對的。可劉萍萍是真愛他,居然從家里把戶口簿偷去跟他領結婚證,不顧家里人反對跟他結婚,然后躲在他家不回來,氣得老劉同志要跟她斷絕父女關系。
后來見生米煮成了熟飯,老劉只能承認這門婚事。
基江農村很窮,能耕種的地很少,糧食有時候都不夠吃。老劉見小兩口在村里過得那么苦,就把他們叫了回來。先是左一趟右一趟求廠領導,幫劉萍萍找到了工作,以大集體工的身份在子弟中學做老師。再請焦校長幫忙,安排王濤在子弟中學做代課教師,教初三語文。
廠搬到呈都之后,肯定不會再保留子弟學校。
王濤別說轉正,恐怕連代課都代不了幾天。
正因為如此,他對高考補習班最上心,一直以韓愛民馬首是瞻。想到調查組很快要找他談話,他忍不住問:“愛民,調查組的人問起來,我們到時候怎么說?”
“實話實說,”韓愛民根本不擔心被偷師學藝,不假思索地說:“我們的教學方式不是可以復制的,他們想學也學不走。”
……
夜幕降臨,摸底考試正式開始。
監考老師跟預考時一樣,檢查準考證,參加摸底考試的十七個考生都要“驗明正身”。然后交代考試紀律,比如考試期間不許上廁所等等。
兩位不知道從哪兒抽調來的老師監考,市教委丁副主任和基江的陳副縣長喝得滿面紅光,還不忘來技校巡考。不過只在考場外轉了一圈,就在焦校長陪同下回了招待所。
對于補習老師的調查也全面拉開了。
之所以說“全面”是因為居然來了十個教研員,各學科的都有。
語文教研員翻看語文教案、試卷,找王濤談話;數學教研員和物理教研員找韓愛民談話,翻看數學和物理的補習教案和模擬考試的試卷……
子弟中學的幾間老師辦公室和沒有晚自習安排的初一年級教室,成了談話的地方,全部分開來談,以防韓愛民等補習老師“串供”。
韓愛民面對兩位同行一點都不緊張,侃侃而談自己的教學理念以及在數學和物理教學上的心得。
兩位教研員聽得一愣一愣的,看著他的教案和他給考生們出的模擬試題,覺得他的教學理念,尤其教學方法,有點像江浙地區的中學。
以前上級曾組織教研員去基礎教育搞得非常好的江浙地區學習考察過,人家的教育理念確實很先進。
比如,基江縣多少年也沒人能考上清華北大,而江南省濱江市幾個區縣,平均每個區縣每年都能考上十幾二十個!
柳教研員放下教案,好奇地問:“韓老師,你有沒有去過沿海地區?”
韓愛民早料到他們會問這個,微笑著說:“我戶口在基江,但我祖籍東海,我父親和我母親都是建廠時從東海過來的。”
“原來你是東海人!”
“也算不上東海人,不怕二位笑話,我連東海話都不會說。”
為了讓一切看上去更合理,韓愛民想想又笑道:“其實我真正的祖籍應該是江南省的陵海縣。東啟中學很有名,您二位肯定聽說過,陵海和東啟都屬于濱江地區,陵海跟東啟緊挨著。我爸年輕時還跟我爺爺回過陵海老家,直到現在,我們跟陵海老家的親戚還有聯系。”
“陵海我知道,陵海中學也不錯。”
濱江的基礎教育是真好,濱江同行是真厲害。
不過話又說回來,江浙是富庶之地,自古就出人才。古時候的那些科舉狀元,大多出自江浙。
柳教研員覺得找到了985廠高考補習班成功的奧秘,感慨地說:“韓老師,看來你們補習班不只是生源質量好,教學理念也很先進。雖然上級不止一次組織我們去沿江地區的名校學習過,甚至聽過人家好幾堂公開課,但想推廣卻有很大難度。”
王教研員深以為然,輕嘆道:“韓老師,你們廠是船小好調頭,而且你們廠有這個條件,所以你們的經驗別人想學也學不來。”
與此同時,王濤正在滔滔不絕地跟語文教研員匯報自己的教學心得。
“張主任,好多人說沒有什么學科能考原題,我認為不是這樣的,至少語文能遇到。”
“王老師,能不能說具體點?”
“我覺得這跟學生平時的文學素養有關,有好多學生,比如我以前,十年學下來,連正正經經的一本文學書籍都沒看過。當然,我那會兒是沒這個條件,但平時古文不背、文學常識不記、上課不聽、作文瞎寫,怎么可能考出好成績?”
王濤回想起自己的經歷,感慨萬千:“教了幾年語文,我感覺語文是所有學科里最好拿分的,但這要看平時有沒有積累。所以我們廠子弟學校,今年專門列了一個課外讀物書單,要求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每個孩子每年要讀二十本課外書,包括名著、散文和小說等等。”
你們有這個條件,不等于外面的孩子也有。
張教研員不想聽這些,放下資料,好奇地問:“王老師,能不能說說你對語文高考的理解?”
“可以。”
王濤整理了下思路,如數家珍地說:“我認為語文高考,考的是技術,所以考生的基本功要扎實。課本里各個單元的主題,都有可能是高考作文的命題方向。也就是說每篇課文都可能涉及到考試的考點,我們作為老師在進行解析的時候,就要把解題的思路和方向告訴學生,所以說課文有很大的引導作用在里面。”
張教研員一邊記錄,一邊示意他繼續。
王濤端起杯子喝了一小口水,接著道:“再就是高考考的是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考課本上的,考那些有現成答案的,顯然不能體現出來。高考考的也是學生對人和世界的認識力、答題技巧以及語言表達力。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求學生平時要博覽群書、掌握技巧,也要多關心時事新聞,保持寫作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