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明陽講學,靜坐真意!
- 劍出福威,在下林平之
- 業界良心
- 2220字
- 2024-09-17 23:59:07
龍崗書院,講堂。
此時,王明陽正在向龍崗書院的學子們講授自己的心學。
他講到靜坐。
“靜坐是一項重要的修煉方法,也是我們體悟內心,尋找本心的重要途徑。”
“通過靜坐,我們可以逐漸擺脫外界的干擾和誘惑,回歸內心的真實和本質。”
“在靜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深入自己的內心,感知自己的情感和思維,逐漸認識到自己的真正需求和追求。”
“同時,靜坐也可以幫助我們調整呼吸,放松身心,達到內心的平靜和安寧。”
靜坐,是明陽心學的重要手段。
在明陽心學中,靜坐的目的是實現內心平靜,而內心平靜則是一種超越紛擾,回歸本質的狀態,能讓人保持冷靜和理智,更好的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困難。
然而,講堂中的學子們卻認為靜坐這種事情太簡單,也太普通了,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神奇。
所以很快就有學子提出疑問。
“老師,靜坐真的有那么神奇嗎?”
“我知道很多的靜坐方法,比如說佛門就有靜坐之法,還有閉口禪等方法輔助,這些靜坐之法,跟您講的靜坐有什么區別?”
不是龍崗書院的學子們不能理解。
而是靜坐這種行為真的太常見了。
甚至,佛門和道門中人,比儒家學子更講究靜坐,已經將靜坐融入了日常生活之中,每日里都在打坐參禪。
倘若靜坐真的有王明陽說的那么神奇。
佛門的和尚,以及道門的道士,豈不是比他們讀書人更優秀?
這顯然不能讓他們接受。
王明陽聽到弟子質疑,也沒有生氣,而是平靜的講述了自己的一個經歷。
“我曾在一座寺廟中看到一個枯坐的和尚,據說已不視不言靜坐了三年之久。”
“我聽說后,笑了笑,就繞著和尚走了幾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在和尚面前站定,看準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聲。”
“我說:你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甚么,終日眼睜睜看甚么?”
“你們猜那和尚怎么樣?”
王明陽教學,并非一板一眼的讓弟子們死讀書,或者照本宣科的教導。
他更喜歡寓教于喻,通過比喻和故事來傳達教育意圖,使教育內容更加生動有趣,易于理解。
這樣的教學方式,無疑是非常受學生們歡迎。
所以他們聽到王明陽詢問后,紛紛回答。
“我猜,那和尚肯定會被嚇到。”
“怎么可能,那位高僧可是不視不言靜坐了三年之久,絕對是天下間難得的大德高僧,怎么會被老師這么輕易的嚇到?”
“我覺得那和尚不視不言,可能是個瞎子和啞巴,甚至就連腿腳都有毛病,要不然怎么可能靜坐三年這么久。”
“我也這么覺得。”
“……”
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的認為和尚是大德高僧,有的則認為和尚是身體有問題,甚至還有的認為和尚靜坐三年這事是假的,愚夫們以訛傳訛。
講臺上,王明陽見弟子們討論的差不多了,才笑著講出了答案。
“你們說的都有道理。”
“不過我遇到的那個和尚,在聽到我突然大聲喝問候,卻是驚慌地睜開眼睛,嚇得‘啊呀’一聲。”
“我當時盯緊他問:家里還有何人?”
“和尚回答:還有老母。”
“我繼續問:“想念她嗎?”
“那和尚不語,一片寂靜,靜的能聽到和尚頭上的汗水流淌的聲音。”
“直到過去了很久,和尚才打破了這一死寂,用一種愧疚的語氣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我聽到和尚回答后,向和尚輕輕地擺手說:去吧,回家去照顧你的母親吧。”
“最后等到第二天,和尚就離開了寺廟,重回人間照顧母親去了。”
王明陽笑著講完自己的故事,然后問道:“你們從這個故事中可有明悟了什么?”
學生們皺眉,陷入沉思。
“老師,你是在告訴我們,和尚雖然整日靜坐,卻一直未能保持心中寧靜,所以才會靜坐三年一無所得嗎?”
很快,就有學生講出了自己的理解。
王明陽聞言,先是點了點頭,然后又搖了搖頭。
他悠悠道:“我給你們講的這個故事,不僅是在告訴你們什么才是真正靜坐,更重要是想告訴你們,和尚表面是不說不看,心里卻終日在說在看。”
“和尚說的看的,正是絕思絕欲與天然良知之間的沖突。”
“順應自己的本性,順從自己的良知,才是人,才能合道,想要通過閉口禪之類的方法尋道,最終求得的也是一個凌駕于人心萬物的道。”
“那也不是道,是妄。”
“這也是我心學的根本,致良知!”
和尚不視不言靜坐三年之久,是為了求道。
然而這種強行求道之法,并不是明陽心學所追求的。
他認為那不是求道,而是求妄。
明陽心學求得道,是致良知,講究順應自己的本性,順從自己的良知,以心來求道,而不是以某種手段或者功法來求道。
什么道?
好好生活,好好做人,聽到自己內心善的聲音,聽從自己內心的良知召喚就夠了。
林平之站在講堂外,聽著王明陽講學,好似聽到了晨鐘暮鼓一般,心中豁然開朗。
他不知道講堂內的龍崗書院學子們有沒有聽懂。
他卻聽懂了。
甚至,他在聽完王明陽講學后,想到的更多。
比如說大明江湖。
如今的大明江湖,江湖武者們都已經走錯了路,一個個全都執著于神功絕學,神兵利器等,幻想著借此來天下無敵。
這已經不是在追求武道。
而是在求妄。
亦如佛家所說的貪嗔癡三毒。
若是可以,他真想將方正,沖虛,岳不群,左冷禪,余滄海等人全都抓來,讓他們好好聽下明陽先生的講學。
尤其是岳不群和余滄海。
這兩個人中毒最深。
畢竟無論是華山派還是青城派,宗門傳承絕學都不弱于辟邪劍譜。
結果這兩個人就連自家宗門的武學都沒有練好,還要不擇手段的謀奪辟邪劍譜。
這難道不是丟了西瓜撿芝麻?
還有岳不群,自詡為君子劍,常以儒家讀書人打扮,就連修行的劍法也是養吾劍法,取「養吾浩然之氣」之意。
甚至就連華山派的正堂,都取名為正氣堂!
然而以岳不群的所作所為,能領悟養吾劍法真意,對得起“正氣”這兩個字嗎?
這也不怪他最終會以失敗收場了。
真要讓修行辟邪劍譜的岳不群成功,天下讀書人不炸了才怪。
想到這里。
林平之頓時覺得原著中的岳不群失敗才是必然,成功是不可能成功,永遠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