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鄉試開始,治倭之策!
- 劍出福威,在下林平之
- 業界良心
- 2551字
- 2024-08-29 19:08:22
正德二年。
八月八,初秋!
天空剛剛破曉,福州貢院前就已經排起了長龍。
這是鄉試的前一天,來自大明福建布政司的千余考生,都會在今日進入福州貢院,參加今年的鄉試。
而這一千多名考生中,最終能成為舉人的只有四十人。
錄取率不到百分之五。
人多,就容易發生混亂。
哪怕有衙役及全副武裝的軍士彈壓,貢院門外還是擁擠混亂不堪。
以至于鄉試還沒開考,就有十幾個考生在擁擠中頭破血流。
林平之是昨夜凌晨時候前來排隊的,直到正午時候,才在軍士和小吏的仔細檢查中,提著一大包東西進入貢院。
他這一次的運氣不錯,分到了一個比較不錯的號舍,距離“臭號”很遠,屬于上等號舍。
號舍內十分狹窄,只有上下兩塊木板,上面的木板當作寫答卷的桌子,下面的當椅子,晚上睡覺將兩塊板一拼當床。
同先前的科考不同,鄉試的號舍中多了一盆炭火和兩根蠟燭。
蠟燭是晚上照明用的,炭火則可以用來取暖和做飯。
畢竟考場可不管飯,吃什么都要你自己解決,最多提供點水。
考試環境,不可不謂艱苦。
考生們需要在這樣的環境下,度過九個白天和六個夜晚。
只能說古代的科舉不僅僅是學問的考核,更是智力、體力、身體素質的綜合博弈。
大約在第二日的上午九點左右。
外面的考生全部入場完畢。
林平之在候考時聽幾個衙役說檢查出來了七八個夾帶小抄的考生,另外還有五個替考的考生也被揪出來了,一并關在貢院的小牢房里等待朝廷發落。
不出意外的話,這些考生們全都難逃入獄,乃至是充軍流放下場。
考生全部入場后。
貢院的大門就上鎖了。
不到考試結束是不會開門的,哪怕是貢院發生火災水災也不會開門。
咚咚咚!
三通響鼓。
衙役們開始發放試卷,公布考題。
這也代表著正德二年的鄉試正式開始。
同往年一樣。
今年鄉試一場的題目也是《四書》義三道,經義四道,共計七篇八股文,時間為三天兩夜。
這對林平之而言,并不是什么難事。
畢竟以他的學問和體力,寫七篇八股文,完全是輕輕松松。
一天就能完成,哪需要三天兩夜這么久。
不過考慮到鄉試不允許提前交卷,他也只能耐著性子在號舍中待了三天兩夜。
“平之,這里!”
林平之剛走出貢院,就聽到老父親林震南的大喊。
抬眼望去,只見林震南夫婦正站在貢院外的人群中激動的看著他。
“父親,母親,你們怎么來了?”
林平之看著林震南夫婦,心中感動異到極點。
正所謂: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前身真的有一對好父母。
這也不怪原著中,前身寧愿自宮,也要為父母報仇雪恨。
“哈哈,今日鏢局正好閑來無事,我便與你母親前來接你回家。”
林震南哈哈大笑道,并沒有詢問兒子的考試情況。
“多謝父親母親掛念。”
林平之心里暖暖的,從林震南的話中感受到了兩人濃濃關愛。
因為明天還要緊接著考試,晚上還要排隊進入考場。
所以林平之并沒有在福威鏢局待太久。
只是在沐浴后微微的吃了兩頭豬,補充了下身體精氣消耗,便直接返回房間休息了。
事實上,以他身體存儲精氣的情況。
只要不用來煉精化氣,修煉內力,完全能支持數日之久。
就像西游記中豬八戒說的那般:“別看俺老豬吃得多,俺一頓吃飽,三天不餓。”
林平之同樣如此。
他吃得多,也能抗餓。
……
第二天凌晨時分.
林平之等考生再次在福州貢院前排隊等待入場。
這一場屬于鄉試的第二場,試論一道,判語五條,詔、誥、表內科一道。
考試并沒有什么難度,幾乎都是官場應用文,林平之混時間似的就將這一場考完,答題質量也很好,在第三天午后就交了卷。
再然后又是凌晨排隊迎來了第三場考試,
這一場考試就有難度多了。
試經史策五道。
第一道策論題還沒什么,看到第二道題,百分之八十的考生都快要崩潰了。
“孔門七十二賢,賢賢何能?”
很多考生看到這一題目后直接就崩潰了。
他么的,孔子的七十二個弟子都有誰,我都說不全,還讓我說他們有什么本事。
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不過這題目卻難不住林平之。
對于有著超強記憶的林平之來說,這題目可比寫八股文容易得多,沒有任何難度。
有《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顏回好學,閔損有德,冉求通政事,宰予擅言辭,端木賜擅理財……
可以說能成為孔子七十二弟子的人,都是有著真本事之人,各有所學,各有所長,且多才多藝。
除了這一道策論題,還有一道策論有意思的。
問的是治倭策。
正德年間,倭患已經初顯,有禍亂大明沿海。
只不過因為犯境的倭寇都是小規模的倭國浪人。
再加上大明海商士族的有意遮掩。
所以這個時候的倭患雖然顯現,卻一直被朝廷視為皮癬小疾,并沒有被正德皇帝和朝堂上的大人們在意。
如今在鄉試中,冷不丁的看到一道治倭題。
林平之還真的驚訝不已。
不過想到古代鄉試的題目都是各地自主出題。
而福建又是倭寇肆虐嚴重的區域。
在福建鄉試中,出現這么一道題目,似乎也并不值得奇怪。
林平之看到這一題目,稍作沉思,便揮筆寫道:“倭國禮崩樂壞,賊酋爭戰,賊民不得開化,亦貪我泱泱中華繁盛,亦為生計所趨。”
“夫夷寇之為濱海患者,非倭夷敢自犯天朝,乃天朝自為寇也……”
“…………”
寫著寫著,林平之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將好不容易寫了大半的平倭策揉成一團丟進了垃圾桶里。
他做完這些仿佛依舊覺得有些不保險。
想了想,又將這半篇平倭策撿起來,丟到了炭火中燒掉。
因為有些大實話真的不能說。
你一個小秀才,懂個錘子治倭。
難道福建的官老爺們不知道倭寇肆虐的真正原因?
不!
他們知道。
甚至他們就是倭寇肆虐的得益者之一。
在大明倭寇肆虐的背后,不知道有多少官員上下其手,又有多少士族和海商在背后指揮操縱,大發其財。
官老爺們在鄉試中出一道平倭的題目,真的是讓你解決倭患嗎?
林平之對此保持極大懷疑。
說不得這平倭策就是某些官員特意出題,旨在排除異己,將有心平倭的考生全都打壓下去。
雖然這有可能是林平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但為了進步。
還是穩妥一些比較好。
林平之想到這里,重新取出一張宣紙來,換了一種思路將平倭策又重新寫了一篇。
大風起兮云飛揚,安得猛士兮走四方!
倭寇,肯定是要剿的,任何時候都要剿!
不剿不行!
畢竟沒有倭寇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但要怎么剿?
這就必須要靠天子的天威浩蕩,以及朝堂大人們的勞心勞力了。
天子垂拱,士大夫用心,將士們拼命。
此等皮癬小疾,相信等大明天兵一至,定然能讓倭國上下俯首跪迎。
自此,海晏河清,天下太平。
林平之相信。
這么一篇花團錦簇,政治正確的治倭策。
哪怕得不了第一。
想來成績不會差到哪里去。
旨在一個字。
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