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罕之見李安說得情真意切,大為嘆息,道:“李節帥有所不知,如今淮南軍政大都被呂用之等妖人掌控,高都統出不出兵,全看卦象,即便您去信函,他恐怕也不會發兵前來。”
“既如此,僅憑宣武軍,恐怕難以克復光州。”李安苦惱道。
李罕之沉思半晌,行禮道:“節帥高義,某銘感于心,若節帥不棄,某愿投效節帥,誓死追隨!”
李安拉著李罕之的手,高興道:“素聞李刺史威名,能得李刺史,真如久旱逢甘露!”
對于李罕之這個人,李安覺得李克用的評論最中肯。
歷史上,李克用是這么評論李罕之的:“對于李罕之,我怎么會在乎一個重鎮;我有罕之,如董卓有呂布,強大是強大了,然而鷹鳥的本性,飽則飛走,我實在是怕他反復無常、毒余深遠。”
不過,用人之道,其實也是養鷹,會不會被鷹啄眼,關鍵看怎么把控。
而且,李安也沒真想讓李罕之真心投效他,他想要的,是符存審。
當天,李安和李罕之等人宴飲。
次日,淮水對面的秦宗權派遣使者過來讓李安交出李罕之。
李安給秦宗權回了一封信,痛斥秦宗權趁亂掠地,并讓秦宗權交出吳俊。
秦宗權收到李安的回信,大怒。
但也只是大怒。
秦宗權現在只占著蔡州,實力比李安弱,根本不敢拿李安怎么樣。
因此,在和李安對耗了五天后,秦宗權上表朝廷,請授王緒為光州刺史,自己帶人撤退。
李安見秦宗權撤兵,自己也回撤,一路回到汴州。
剛回汴州,李安就收到高駢的傳信。
不過,高駢傳信給李安,不是要和李安聯手收復光州,而是讓李安出兵,和他一起討伐黃巢。
慫了這么久的高駢為什么一下支楞起來了呢?
因為有一對野雞飛到了高駢的節度使府,高駢找人算命,卦象表示,廣陵城將要被掏空,這是大兇之兆。
高駢之所以這么慫,一半原因是想偏居一隅,如今得知老家要被掏空,便為了破災,下令各鎮兵法集結,勢要討伐黃巢。
高駢作為都統,有征調宣武軍的權力。
李安召集眾將討論。
李罕之跟過高駢一段時間,對高駢頗為了解,道:“高都統多半是因為卦象,才召各鎮兵馬討逆,末將料定,高都統并未下決心,我們不應派兵前去。”
周德威思索著,道:“高都統不管是不是真心討逆,他畢竟是都統,若是我們不聽命,他到時候便會把不進軍的罪怪在我們頭上。”
“正是?!敝煸Y附和周德威,“節帥還是需派些人去?!?
“也好?!崩畎颤c頭,望著朱元禮,問道:“誰愿前往?”
朱元禮心知肚明,請愿道:“末將愿往?!?
“朱將軍需要多少人?”李安順勢問道。
“兩千兵足矣。”朱元禮先回,轉道:“只是高都統讓去淮南集結,末將對淮南并不熟悉,還請節帥派幾個熟悉淮南的將領與末將同行?!?
朱元禮這話的指向性就很明顯了。
要論在場誰對淮南熟悉,那肯定是李罕之和他的部下。
李安看向李罕之。
李罕之忙道:“末將本是淮南將領,先前未投奔高都統,現在恐怕不適合再見高都統,還請節帥諒解。”
李安點點頭,道:“我聽聞你軍中有一個小校,名叫符存審,可否調他與朱將軍前往?!?
符存審現在還未發家,李罕之對符存審的重視程度一般,自然也不會因為符存審和李安鬧矛盾,而且他還可以趁機提要求。
“節帥有令,末將自是不敢有違?!崩詈敝o李安行禮,“秦宗權狼子野心,覬覦潁州,末將請去潁州駐守,防備秦宗權?!?
李安猶豫了片刻,笑道:“能得李將軍駐守潁州,那自是再好不過。”
……
李安點了兩千兵,任命朱元禮為主將,符存審為副將,親自前去送行。
朱元禮將李安請到一旁,對李安道:“末將觀李罕之頗有野心,讓他駐守潁州,恐怕生亂。”
李安道:“他現在羽翼未豐,還不足以自立。”
“末將見節帥有意收服李罕之,才謊稱對淮南不熟悉,原是想收他的人馬,沒想到……”朱元禮說著,嘆了口氣。
“知我者,元禮也?!崩畎残α诵?,“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用符存審換潁州駐守權,不虧本?!?
“是?!敝煸Y給李安行禮,回到軍前。
朱元禮當著李安的面,對符存審道:“符將軍可知是節帥親點你與某同行?”
“末將有所耳聞?!狈鎸彽?。
朱元禮笑道:“節帥用潁州的駐守權換的符將軍,大丈夫以恩義為重,以后還望符將軍多多效力?!?
符存審也很奇怪,他以前就沒見過李安,完全不知道李安為什么對他如此看重。
不過,雖然不知道緣由,李安如此重用他,也算是對他有知遇之恩。
符存審給李安行禮道:“末將誓死追隨節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以報節帥!”
李安哈哈一笑,拍拍符存審的肩膀,道:“我等著符將軍建功立業。”
“是。”符存審道。
李安讓人端來酒,與眾將士同飲,為眾將士餞行。
……
朱元禮率軍沿著淮水而下,一路直到東塘。
在東塘扎營后,等了半月,高駢依舊不進軍。
朝廷使者一撥接著一撥,讓高駢去長安討逆,高駢一直拖延,說時日不吉利,不宜發兵。
高駢如此行為,讓唐廷更加失望,同時,也讓鎮海軍節度使周寶更加心慌。
周寶覺得,高駢屯大軍于東塘這么久,不見不去長安討逆,那就是要收拾他,吞并鎮海軍,獨霸一方。
恰逢此時,高駢派人來請周寶去瓜州當面商討軍務,周寶覺得這是鴻門宴,不肯前往,并對高駢的使者道:“我不是李康,高公又想在我家門口尋找借口,假稱謀反而收捕大將,作為自己的功勛來欺騙朝廷嗎?”
李康原是東川節度使,當年西川劉辟之亂,李康并沒有參與,但是高駢的爺爺高崇文,以李康守土不力之罪,殺了李康,向唐廷報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