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拜別了鄭從讜,星夜行軍,直奔宋州,同時寫信給新任宣武軍節度使康實,請他準自己直回宋州,并給自己提供一些糧草。
康實雖是朝廷外放,但文武雙全,做過宣武軍的前鋒將,和李安并肩作戰過,對于李安的請求,他準了。
而此時,宋州的情況已經十分危急。
劉漢宏帶著亂軍,劫掠了潁州,正直奔宋州而去。
劉漢宏,兗州人,初時為兗州小吏,王仙芝起義,他跟隨泰寧軍去討伐王仙芝,討伐途中,他劫持軍隊輜重叛去,投奔起義軍。
后來,王仙芝被殺,劉漢宏在荊南一帶作亂,此時恰逢王鐸請求外放,做了荊南節度使。
于是,王鐸派人去征討劉漢宏,劉漢宏接受招安,降了。
投降之后的劉漢宏,受到王鐸的重用,做到了刺史,成為王鐸的左膀右臂。
再后來,黃巢自廣州龍場悟道,把目標從殺人放火受招安,搶錢搶糧搶女人,改為推翻大唐,奪了李儇的鳥位,便一路北上,逼進江陵。
時任荊南節度使王鐸聽說黃巢帶兵五十萬往江陵而來,果斷開潤,把防守黃巢的事宜全部交給劉漢宏。
劉漢宏接了重任,復盤了自己先前的成功經驗,覺得要想獲得更大的重用,必須給大唐整個更大的活。
于是,他果斷在江陵燒殺搶掠,把江陵劫掠一空后,由官軍變為亂軍,向北重新開始亂軍生活,一路搶到了宣武軍的地盤。
宣武軍的兵力,李安帶走了兩千去河東,楊彥洪帶了一部分去打黃巢,還有一份龜縮為汴州,劉漢宏只要不搶到汴州,基本就沒人管。
歷史上,就是劉漢宏這番對宋州的劫掠,讓張惠一家四處流亡。
李安清楚問題的嚴重性,讓楊師厚帶步兵在后面走,他帶整合后的五百騎兵先行,同時寫信給李允和張惠,讓他們先撤到汴州。
……
宋州,司馬府。
李允和張蕤坐在上首,張惠、張惠的兄長張德本,李安的弟弟李平,還有幾個土團將領坐在下首。
張蕤道:“劉漢宏亂軍三萬余人,其中還有部分是荊南的官軍精銳,我們只有八百土團軍士,如何是他們的對手,不如聽李將軍的,我們先退汴州。”
李允思索著,正欲說話,一衙役匆匆來報,道:“張司馬,不好了,鄭刺史帶著家人離開了宋州,這是鄭刺史給您的信。”
衙役說罷,呈上鄭允謨的信函。
張蕤拿過信看了一眼,道:“鄭刺史說他身體有恙,先行一步,把宋州的事全部拜托給我,還有李老。”
張蕤說的李老,就是李允。
之前,張惠聽了李安的話,請張蕤給鄭允謨進言,在宋州訓練土團,同時請李允擔任團練使,鄭允謨應了下來,李允也就成了土團舉足輕重的人物。
張德本問道:“長使呢?”
“也跑了。”衙役回道。
張德本聞言,又氣又怒,道:“鄭刺史和長史既然已經逃跑,我們還留在此地做什么?我們不趕緊走,很快便會成為亂軍的刀下亡魂。”
張蕤嘆了口氣,道:“也只能拋棄宋州子民了!”
張惠沉默著思索半晌,沒有接張蕤和張德本的話,轉問李允,道:“李老以為,土團軍士能守宋州城幾日?”
李允道:“宋州城高池深,府庫中也有軍資器械,劉漢宏烏合之眾,若是諸位土團軍士與百姓們能勠力同心,拼死抵抗,至少能守半月。劉漢宏需得制作大型攻城器械,才能攻下宋州。”
“那就半月。”張惠起身,道:“當今天下大亂,四處狼煙,我們若拋家舍業,遠離故土,從此便淪為流民,那時若是亂軍再去攻打汴州,我們又應該跑去哪里呢?”
張蕤和張德本聽了張惠的話,兀自嘆氣,李允則心中大驚,對張惠起了賞識之心。
張惠接著道:“若我們事先沒有訓練土團軍士,李將軍也不能救援宋州,那我們確實只能流亡。但現在,我們有將士,李將軍也正在馳援的路上,我們為何不能堅守幾日,待李將軍來援呢?”
“是啊!”李允站起身,“就是要逃,也得戰后再逃,不戰而逃,就算李安以后收復了宋州,我們也沒臉再回來。”
張蕤試探道:“那就守?”
張惠點點頭,對張蕤道:“阿爺,既然刺史把宋州的一切事物都委托給您,您就打開官倉,給土團軍士和衙役,以及愿意堅守的百姓放糧,給財物,請他們護衛宋州,庇佑百姓,保衛家園。”
“好。”張蕤答應下來。
張惠接道:“還有,家里有些錢,拿出來散給軍士們。”
“這……”張蕤有點猶豫。
張惠心里知道,如果宋州不保,她家的家資帶走不了多少,就算強行帶走,路上也會被人搶走,因此不如現在拿出去,收攏將士們的心。
但這話,她不能當著在場土團的將領說,只道:“阿爺,請您以大局為重,以宋州為重!”
張蕤也不是糊涂人,一咬牙,道:“好!我這就清點財物,都散給軍士們。”
張蕤說罷,起身去了。
張惠轉對李允道:“李老,宋州城的防守,就交給您和眾將士了。”
李允道:“張娘子放心,當年我也是鄭從讜鄭公的營副指揮使,雖才微德弱,但基本的守城事宜,還是懂些的。”
張惠點點頭,道:“有勞李老了。”
李允笑了笑,思索片刻,問道:“張娘子還有什么要囑咐的嗎?”
張惠道:“城墻上多插宣武軍的旗幟,還有李將軍的旗幟,另外清野是來不及了,堅壁可行,但城門不必緊閉。”
“嗯?”李允一怔。
張惠道:“多插旗幟,亂軍能猜到是虛張聲勢,不緊閉城門,亂軍必定會試探性攻城。宋州的城門,有甕城,放一部分亂軍進來,把他們殺在甕城之內,他們自然便會疑心我們是誘敵深入之計。”
“好計策!”李允又對張惠欣賞了幾分,道:“我這就去準備。”
做了決策布置,大家分頭行動。
張蕤從衙役中擠出一百余人,招募了三百勇士,打開府庫,散布自己的家資,把錢糧分了出去,李允前去布置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