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擊球賭三川
- 晚唐長歌
- 壽王
- 2126字
- 2024-09-06 22:54:00
之前,崔安潛擔任忠武軍節度,但為了平定黃巢,唐廷把原西川節度使高駢調去了淮南,但西川不僅是重地,更是唐廷后方與縱深保證,需極具才能人的駐守,因此便把崔安潛調了過去。
但是,田令孜和崔安潛不和,加之他想讓自己的人鎮蜀中,便想借此機會向李儇進言。
田令孜道:“崔安潛雖然極具才能,但是并不一定忠心。”
“哦?”李儇一怔。
田令孜道:“崔安潛到了西川,卻奏請到陳州、許州招募壯士,與蜀人混合編排,經訓練后作為軍隊,共得三千士兵,分成三軍,每人頭裁黃帽,號稱黃頭軍。又上奉朝廷乞求派洪州弓弩手,教蜀人用弓弩射丸的技術,選得弓弩手一千人,號稱神機弩營。起初,老奴和宰相們受了他的蒙騙,以為他真是為了強軍,但現在老奴才知道,蜀中將士,何其精銳,高駢能帶得,他就帶不得?怎會需要向他地募兵呢?這只是崔安潛為了將他在陳州、許州的心腹調到身旁,他這是想自立!”
“這……”李儇十分吃驚,怔了怔,問旁邊的盧攜道:“盧相,果真如此嗎?”
盧攜和田令孜本來就穿一條褲子,當即回道:“回圣人,正是如此!”
李儇道:“蜀地不能亂,需另派將領鎮守三川,阿父,你可有舉薦?”
“老奴有四人舉薦,這四人,不僅忠心耿耿,而且智勇雙全。”田令孜道。
“哪四人?”李儇問。
田令孜道:“陳敬瑄,楊師立,牛勖,羅元杲。”
這四人,都是神策軍的將領,是田令孜的心腹,其中陳敬瑄還是田令孜的親哥哥。
田令孜,本姓陳,入宮后,拜了大宦官做義父,他義父姓田,他便改姓為田。
李儇知道這四人都是田令孜的心腹,但是他對他的阿父田令孜十分信任,把田令孜的心腹,也當成他的心腹。
李儇認真想了想,道:“可是他們四個人,三川只有三個節度使,該怎么分置呢?”
田令孜笑道:“老奴只能舉薦,該怎么分置,還請圣人定奪。”
李儇望著面前的馬球場,靈機一動,高興道:“阿父不是說他們四人都有勇有謀嗎?朕以為,最能體現有勇有謀的,就是打馬球了,不如讓他們四人進行馬球比賽,誰第一名,誰就第一個選去哪里,如何?”
田令孜道:“圣人英明,此乃好計!”
“盧相以為呢?”李儇又問盧攜。
盧攜心里知道這事十分荒唐,但是為了迎合田令孜和李儇,他滿臉堆笑,道:“倒不失為一個辦法。”
“那就這么辦,明日便舉行馬球比賽,朕來裁決!”李儇搓著手,滿臉興奮,對明日的比賽頗為期待。
次日。
馬球比賽在麟德殿舉行。
李儇親自當裁判,全程歡呼的看完了馬球比賽。
比賽結束,陳敬瑄拿了第一名,挑選了最為富庶的西川,接替崔安潛。
楊師立拿了第二名,選了東川。
牛勖拿了第三名,選了山南西道。
至于最后一名的羅元杲,李儇也沒冷落他,讓他去河陽,當河陽節度使。
為四人定了位置,李儇備覺滿意,他覺得今天是他最快樂的一天之一,不過作為皇帝,他認為他還是得調撥這四人幾句。
因此,李儇把四人叫到面前,道:“你們四人球術尚可,但和朕比起來,不值一提,若朕參與比賽,第一名必然是朕的,你們還得多加學習才是。”
李儇這話還真沒說錯,論打馬球,這四人確實沒一個是他的對手。
不只是馬球,李儇騎射、陰陽算學、音律、擲骰子、蹴鞠、斗雞、賭餓等,都是個中好手。
若是讓他去國足踢球,國足不會一個球不進。
不得不說,李儇是一個天才,除了當皇帝外。
陳敬瑄聽了李儇的話,奉承道:“圣人天縱奇才,英明神武,乃為天人,臣等豈敢和圣人相提并論。”
楊師立幾人也跟著奉承。
李儇哈哈大笑,當即宴請眾人。
李儇幾人盡情歡宴之時,同一時刻,鄭從讜站在長安的通化門外,眺望大明宮。
鄭從讜的神情落寞而哀傷,他怔怔站了許久,然后,往大明宮的方向行了一禮,轉身奔赴河東。
……
河東,晉陽。
鄭從讜出身滎陽鄭氏,爺爺是宰相,老爹是節度使,妥妥的官宦世家。
但是他能走到今天這個位置,基本沒有靠家里的庇護,而是自己一步步爬上來的。
他本身能力極強。
在去河東之前,鄭從讜就分析過河東的局勢,針對河東現在的亂局,制定了雙管齊下的計劃。
第一,他要有自己的班底。
為此,他奏請以長安令王調為節度副使,前兵部員外郎、史館修撰劉崇龜為節度判官,前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趙崇為觀察判官,進士及第而尚未授官的劉崇魯為推官。
由于名士太多,時人稱他的這個班底為小朝廷。
第二,他需要在河東本地選取可用之人。
基于這個目的,到了河東后,他先查出殺害康傳圭一事的首謀作亂者,將其處死,而對于張彥球,他得知張彥球是被裹挾,且能力頗強,便召來張彥球慰問勸諭,將全部兵權委交給張彥球。
靠著這兩手,鄭從讜很快在河東站穩腳跟。
站穩腳跟后,鄭從讜更進一步,暗中調查企圖作亂的人,先發制人,將企圖作亂者全部誅殺。
如此手段下,河東的局勢快速穩定下來。
唐廷見識了鄭從讜的手段,又喜又憂。
喜的是,終于有人穩住了河東,憂的是,怕鄭從讜強大后,不聽唐廷調令。
于是,在田令孜和盧攜的運作下,唐廷沒有向之前那樣,任命身為河東節度使的鄭從讜為代北詔討使,而是任命李琢為蔚朔節度使,北面行營詔討使,任命諸葛爽為振武節度使,北面行營詔討副使。
李安從代北行營詔討先鋒使,改為北面行營詔討先鋒使,同時,升任李安為宣武軍行軍司馬。
鄭從讜知道唐廷這樣安排,是為了防備他,他對唐廷越加失望,但是為了河東的安穩,為了大局,他不僅沒有提出任何反對意見,反而積極配合李琢,在后方調配糧草,保證前方的供給。
現在,河東穩定,各方人馬到齊,與李國昌父子的大戰,即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