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戰術
- 晚唐長歌
- 壽王
- 2278字
- 2024-09-03 23:47:35
李安這夸得有些寬泛,因為作為斥候兵,每個人都可以說是精通騎射,勇猛過人。
斥候兵深入戰線,擅長追蹤,格斗,捉對廝殺,無論哪個軍隊,斥候兵的人頭賞錢,都基本和精銳士卒一個價。
史儼倒也不在乎李安怎么夸,只是好奇李安怎么認識自己,見李安沒有正面解釋,有些失落,客氣回道:“李將軍少年英才,年齡比職部略小,卻已經高居判官之位,職部這點勇武,怎敢在李將軍面前獻丑。”
“史隊頭過謙了?!崩畎不亓艘痪?,轉和蘇弘軫商討了一下大致戰略,然后回營。
李安回到營地,當日犒勞將士,次日點兵向蔚州出發。
代州和蔚州之間,橫著恒山山脈,雁門關屬于中間的關口。
李安先往東行,再轉道向北,從馬蘭口,進入蔚州地界。
到了蔚州地界,就是李克用的地盤。
沒出馬蘭口之前,宣武軍將士們還在說著葷段子,有說有笑,出了馬蘭口后,宣武軍將士的神經便一下緊繃起來,幾乎個個神情嚴肅,只有隊伍前后的雷鄴和劉玘兩個人,看起來比之前更興奮。
出馬蘭口行了幾里,史儼便帶著兩個斥候來報:
“李將軍,前方五十里,有敵軍扎營?!?
“誰帶兵,多少人?”李安忙問。
“李盡忠帶兵,估算有五千人,其中有一千騎。”史儼給出了確定數字。
“什么?”楊師厚不待李安答話,就發出了疑問,“五千人的隊伍,能配五百騎就是精銳了,這李盡忠難不成是李克用的親生父親,李克用才給他配一千騎?”
一旁的朱元禮接話道:“李克用能主理大同,李盡忠功不可沒。去年,正是李盡忠率領牙兵攻下牙城,將大同防御使拿了,請李克用主事?!?
“這么說的話,這李盡忠確實算是李克用的再生父母了。”楊師厚一臉鄙夷。
朱元禮道:“攻城主要靠步兵,野戰、突襲、奇襲才靠騎兵,李盡忠帶一千騎,其主要任務恐怕是為了突襲。馬蘭口并不是我們重兵防御之地,讓李盡忠帶兵奇襲,倒也在情理之中。”
“二郎,沙陀騎兵不容小覷?!笔甯篙叺内w敬忠插話了,“之前王仙芝數萬亂軍攻打江陵時,李福得五百沙陀騎兵,便把王仙芝打得連連敗退,如今李盡忠有四千步兵,一千沙陀騎兵,我們這點兵力,野戰恐怕不是其敵手,不如退到馬蘭口駐守,只要能守住馬蘭口,我們也算盡力了。”
“正面野戰,我們絕不是其對手,我們要么退回馬蘭口,要么……設伏。”朱元禮在認同趙敬忠的話后,提出了另外一種可能。
楊師厚跟李安最久,和李安最親近,因此也最能明白李安的心思,他接道:“我們行軍至此,就是為了奇襲敵軍,若是就此后撤,不是白來一趟嗎?依我看,怎么也得打一仗?!?
李安看向一旁的雷鄴和劉玘,問道:“兩位覺得呢?”
雷鄴道:“早聞沙陀騎兵被吹得天花亂墜,牛大了天,末將早想和他們一戰,今日不是沙陀騎兵橫尸遍野,就是我雷鄴命喪于此,末將請戰!”
劉玘道:“狹路相逢勇者勝,今日一退,我們宣武軍威名掃地不說,軍心也必然動搖,不如在此決戰!”
“好!”李安知道這兩人戰斗欲望最強烈,因此主動問他們兩人,得到兩人的認同后,立馬應了下來。
“此戰若勝,我們宣武軍以后在河東揚眉吐氣,大家共享富貴,若敗……”李安握緊長槍,“我必戰死,諸位若能得活,便各自回宣武?!?
眾將面面相覷,然后同聲道:“與將軍生死與共!”
定下了必戰的決心,接下來就是具體戰術。
朱元禮率先分析道:“自河東與李國昌父子交戰以來,屢戰屢敗,如今的沙陀兵,必然十分驕縱,且李盡忠此人剛愎自用,若是我們先設伏,再詐敗,把設伏的地點挑得好一點,李盡忠必然上當。”
雷鄴不耐煩道:“什么地點算好,你直說便是,何必說這些彎彎繞繞的?!?
朱元禮道:“若往山谷處引,太過明顯,李盡忠恐會有防備,但若引向河流地帶,他必然掉以輕心?!?
“河流地帶如何設伏?”雷鄴還沒打過這樣的伏擊,有些不理解。
楊師厚已然明白朱元禮的意思,微微一笑,道:“河流地帶,草木茂盛,可以伏兵,最好還有一座橋,待敵方騎兵過橋時,將他們堵在橋上,逼迫敵方騎兵下馬步戰?!?
史儼一直在旁邊默默觀察,他開始見李安都沒怎么說話,以為李安是全無主意,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但是看到后面,見到李安的眼神變化,他有點回過味來了。
他確信,李安一開始就胸有成竹,之所以不說,只是想給底下的弟兄們發揮的余地,讓大家參與決策,這樣既能調動底下人的積極性,又可以在過程中,讓參與決策的人都清楚他們的戰術布局。
史儼對李安有了一點敬佩,同時也覺得這是一個表現的機會,便主動道:“往右行十里,便是滹沱河的下游,那里草木茂盛,也有一座獨橋,可作為伏兵之地。”
李安一怔,轉頭看向楊師厚,楊師厚點點頭。
李安道:“甚好,那我們的人馬就去那里埋伏!”
“可是怎么把李盡忠引過來呢?”雷鄴又問。
這下,其他人都沒有主意了。
畢竟,他們只有兩千人,又要設伏,又要詐敗,根本分不過來。
“我去當誘餌。”李安見其他人都沒話了,主動站出來,“我是宣武軍的判官,代北行營詔討先鋒使,我這顆人頭,怎么也能值一百貫吧?由我帶五十騎佯裝探路,你們去埋伏,我把人引過去。”
楊師厚忙道:“阿兄,這太危險了。”
李安道:“當年太宗征戰時,也經常帶幾騎前頭探路,摸清地形,我雖不敢自比太宗,但學學他,還是可以的吧?!?
李安這么說了,楊師厚便不再勸,轉道:“阿兄,我陪你去?!?
“不行,你需得去伏擊地指揮?!崩畎簿芙^了楊師厚。
他們雖然只有兩千人,但是打仗不是群毆,即使是兩千人,也有陣法,也有協同,而在場能讓這兩千人協同的,只有他和楊師厚。
當然,這并不是說其他人沒有能力指揮兩千人作戰,而是現在他們“指揮中心”的鼓、旗、號等傳令方式,只有李安和楊師厚最熟悉。
楊師厚明白李安的意思,不再強求。
劉玘上前道:“李將軍,末將與您一起!”
“好,劉將軍英勇無敵,你我一起,何懼區區幾千沙陀兵。”李安同意下來。
接著,李安與眾將一起做了細致的部署,然后分頭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