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回營點兵,次日出發。
出發當日,李安父母,鄭允謨、張蕤都來相送,張惠也來了,不過沒有現身,只讓張蕤帶一塊玉佩代為轉送。
李安收了玉佩,領兵出征。
李安帶大軍先到汴州,穆仁裕又給李安派了三個營,合兵兩千,奔赴晉陽。
七月末,李安來到晉陽。
在晉陽城門口,李安遇到了新任河東節度使曹翔。
五月的時候,河東節度使還是竇浣,不過五月十一那天,發生了一件事,讓朝廷罷免了竇浣。
……
唐乾符六年,五月十一。
河東都押牙康傳圭領千余土團軍士去代州戍衛,土團軍士走到晉陽城北,不肯出發,非要竇浣給賞賜才走。
竇浣沒錢給,派馬步軍都虞侯鄧虔前去勸慰土團軍士,想著先畫餅。
但是竇浣不是張自勉,河東的土團軍士也不是宣武軍。
土團軍士根本不吃畫餅這一套,當場把竇浣派去的馬步軍都虞侯鄧虔活活剮死,然后用床將鄧虔的尸體抬入節度使府。
竇浣嚇懵了,連忙向商人借錢五萬貫發給土團軍士,土團軍士收了錢,這才前往代州。
經過此事,唐廷認為竇浣沒有能力,便將昭義軍節度使曹翔調為河東節度使。
……
曹翔在城門和李安禮貌性問候后,便帶著大軍直入晉陽城。
進入晉陽城,來到節度使行營,曹翔并沒有著急進營,而是在營前落座。
跟過來的宣武軍士兵都覺得莫名其妙,但見李安沒有說話,他們也只能在太陽底下站著。
過去大約一個時辰,曹翔的部將曹元帶人抓來了十三個將士。
曹翔這才起身,問道:“都拿完了嗎?”
“回節帥,當日活剮鄧虔的,就這十三人,都拿完了。”曹元回道。
曹翔道:“斬!”
“是!”曹元領命,帶兵將這十三土團軍士推到營門口,斬了。
宣武軍將士,都嚇了一跳。
曹翔等著十三個土團軍士的人頭落地,才轉對李安道:“李將軍,可否卸甲扎營?”
李安知道曹翔這舉動有想嚇他的意思,不過他也不在乎,因為他并不想抗命,曹翔這招對他沒用,反而替他嚇住了底下的將士。
李安面色不變,回道:“末將領命。”
當日,李安在城北扎營。
……
次日,義武兵也來到晉陽。
曹翔依舊讓義武兵卸甲扎營,但義武兵不肯,非要曹翔給賞賜才卸甲。
曹翔大怒,當場將帶頭要賞賜的義武軍十將斬了。
十將被殺,義武軍馬上就老實了,規矩的聽令行事。
曹翔靠著殺伐果斷,勉強穩住了河東的形勢。
但是,李安知道,這樣的穩定只是暫時的,因為統兵,需要的是恩威并施,曹翔只有威,沒有恩。
就這樣過了幾日,八月初,各路大軍齊聚晉陽,曹翔準備大展拳腳,討伐李國昌父子,于是讓李安領宣武軍去代州協助康傳圭防備李克用,他帶領其他各路大軍到忻州先打李國昌。
李安聽命行事,帶兵到代州,在雁門關不遠處扎營。
李安剛扎好營,李國昌便在忻州和曹翔開戰,李克用為了協同父親,帶人到雁門關叩關。
守關主將康傳圭知道打不過李克用,堅守不出。
李克用派人到關下大罵。
李安也登上關樓,靜靜的看著李克用。
此時的李克用,二十二歲,看起來十分威猛,但是是個獨眼龍。
李克用的身邊,有一將,看起來比李克用更魁梧,站如直松,目不斜視,此人就是李存孝了。
李克用在關下看到宣武軍的旗幟,策馬向前,道:“聽聞宣武軍中有一將名為李安,勇猛善戰,曾一刀斬首王仙芝,可在關上否?”
李安回道:“我就是。”
李克用道:“既然勇猛善戰,為何不敢出關決戰?”
李安淡定道:“行軍打仗,豈能像街頭打架,我在關上,已然是必勝之勢,何須下關和你好勇斗狠。素聞李克用是個能征善戰之將,今日說出此話,看來也不過是個莽夫而已。”
李克用大怒,道:“小賊,只會逞口舌之利,可敢與我單騎對戰?”
李安道:“你讓你的兵,后退三十里,我便出關與你單騎對戰。”
李克用一怔,隨即哈哈一笑,道:“身為主將,豈能逞匹夫之勇。”
李安道:“既然如此,這關你打是不打?”
李克用道:“今日便給你個面子,我撤兵。”
說罷,帶隊后撤。
一旁的康傳圭沒想到李克用這么輕易就撤了,又驚訝又疑惑,問李安道:“李將軍,李克用此舉是否有詐?”
李安道:“只要我們堅守關口,有詐又有何妨?”
康傳圭點點頭,道:“也是。”
李安回之一笑,看向沂州的方向。
其實,李安心里清楚,李克用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李克用此番叩關,本來就是為了牽制官軍兵力,給李國昌分擔壓力。
不過,李安雖然心里清楚,但他做不了什么,畢竟即便如此,官軍在忻州和李國昌的兵力對比也是優勢,他若強行想去忻州,曹翔只會懷疑他圖謀不軌。
……
忻州。
李國昌領沙陀軍進攻岢嵐軍,攻陷外圍羅城,在洪谷與官軍決戰。
曹翔雖然靠殺人壓制住了各軍,但是各軍沒拿到賞賜,打仗根本不賣命,加之李國昌用兵不差,因此官軍洪谷大敗。
曹翔收攏敗軍,退到晉陽,以圖再戰。
但是,曹翔沒想到老天不給他再戰的機會了。
乾符六年,九月十一。
曹翔在晉陽城突然暴斃,死因不明。
曹翔帶過來的昭義軍見主帥已死,在晉陽城內大肆劫掠。
晉陽民風彪悍,見昭義軍搶掠,百姓自發組織起來,共同討伐昭義軍,殺昭義軍千余人。
僥幸逃過一劫的其余昭義軍一路奔逃,逃回了昭義軍駐地潞州。
如今的河東,外有李國昌父子虎視眈眈,內有河東節度使突然暴斃,群龍無首,加之昭義軍和百姓相互攻伐,其他各軍也不敢駐守晉陽,紛紛退出晉陽城外,跑路了。
各軍撤走,晉陽防衛空虛,加之百姓騷亂,河東局勢急轉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