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待價而沽
- 1979,開局搭訕女兒國國王
- 唐居易
- 4370字
- 2024-08-23 00:09:00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
我不去想,
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
看到最新一期中青報上發表的這篇《熱愛生命》,文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自從上次中青報發表那封“文峰之問”的公開信,已經過去好幾天了。
之前,文峰提出的那個拿出至少一個版面,專門用來進行“人生意義”大討論的建議,竟然得到了報社大佬劉主編的肯定跟同意。
劉主編此時是中青報的部門主編,權力大大的。
這樣的大佬拍了板定了調,一切就都容易起來。
此時的中青報,本來只有四版,一張紙而已。
但就是這么少的版面,在劉主編的關照下,還是特意騰出第三版的整整一個版面,搞了一個特殊專欄,名字就叫《人生之路》,專門進行關于人生意義的討論。
在這個版面中,主要是刊登一些寫的比較好的讀者來信,編輯點評,以及特邀作者文峰的個人作品跟感悟。
是的,文峰此時已經被中國青年報,特聘為專欄作家,可以在每期的中青報“人生之路”專欄里刊登文章。
受限于報紙版面篇幅的問題,文峰在專欄里刊登的作品當然不能太長,主要以詩歌、散文以及回答讀者來信為主,這也是這個專欄的基調。
換言之,哪怕文峰啥新作品都不寫,單純讓編輯找出一些關于人生意義討論的讀者來信,然后讓他專門寫個回復也算,只要寫的能過及格線,別太出格,一樣給他登報算錢。
不過嘛,文峰可沒那么多功夫,去整天看那越來越多的讀者來信,然后費盡心思的去寫回信。
因此,他選擇了在別人看來更難,但其實對他來說更簡單的做法——寫詩。
這時期的文學圈,是詩人占頭部的天下。
或許詩人的地位未必比什么小說家高,但含金量是公認最高,也最受追捧。
當然,這里的詩人,是必須寫出大家公認的名作名詩才行,不是隨便寫幾個打油詩就能算詩人。
所以在這個時候,你能寫出一部知名小說跟劇本的,未必能被人稱呼為文豪。
但如果你在這時期,能寫一首或者幾首著名詩歌,那不用懷疑,你就是文豪!
比如顧城那貨,人品性格都一言難盡,就因為寫了一堆晦澀難懂的朦朧詩,就成了一個時代的偶像跟記號,哪怕到了后世,都一堆人知道這個人的名字。
可跟顧城同時期的很多大作家,比如原本寫出《牧馬人》原著《靈與肉》的作者張賢亮,當時有幾個人認識他啊。
除此之外,寫詩的性價比也高,畢竟詩歌按照行數算錢,短小精悍,不占篇幅。
簡單來說,詩歌這東西吧,字少錢多不費勁,特別適合拿來刷聲望。
中青報此時也是刊登詩歌的。
比如號稱最后一個詩人的汪國真同學,就因為在1979年4月的時候,中青報上發表過他的詩歌,從而開啟了他的詩人之路。
那時候,汪國真在中青報的第三版的《校園生活》專欄里,連續發表了一組詩共五首,組名叫《學校的一天》。
不過現在嘛,中青報的第三版都改成改成《人生之路》專欄了,《校園生活》專欄自然也沒了。
這也就是中青報剛復刊不久,編輯都比較年輕,領導相對開通,改版相對比較靈活的緣故。
要是以后,中青報發展成龐然大物,內部開始僵化的時候,就沒這么容易改版了。
其實,文峰之所以發表《熱愛生命》這首詩,都是經過他深思熟慮跟精心挑選的。
《熱愛生命》是另一個時空的汪國真,于1986年寫的詩,現在抄出來,首先是絕對不會穿幫。
其次,是這首詩的主題不錯,十分應景,還符合主旋律。
因為《熱愛生命》這首詩,本身是一首感情真摯的佳作,以成功、愛情、奮斗和未來這四大主題,來闡釋為何要熱愛生命的哲理,是一首積極向上的典型勵志詩。
后來,這首詩還被選入國家的中學語文、大學語文等多本教科書中,是經典名作。
這首詩很貼合“人生之路”的版面主題,也很能激勵,或者說忽悠廣大知青,讓他們忽視客觀因素,多找找自己的原因,不要鬧,不要吵,安安心心當耗材。
要是這時期的青年,都學零零后,那不天下大亂?
第三呢,文峰也可借詩詠志,隱晦的解釋他性格大變的原因。
沒錯,文峰現在是穿越的,實際上跟前身的性格,完全就不一樣,簡直是南轅北轍。
一個I人,一個E人,傻子都知道區別很大。
也就這時候的人思想比較老舊,想不到穿越罷了。
你要換了四十年后,有人看到自己的孩子跟弟弟,突然性格大變,突然從廢柴變天才,你看會不會想到穿越,會不會想到附身。
但有了文峰這首詩,很多事情就可以解釋了。
或者可以這么說,這首詩一出,文峰那個自殺未遂后看破人生,繼而破繭成蝶,然后笑著面對人生,開始熱愛人生的人設,一下就順理成章起來了,性格大變也可以理解了。
以后別說其他人,就算他現在的父母家人,也不會懷疑文峰有問題。
而有了這樣大徹大悟的人設后,對他今后在事業上的好處,也是不言而喻的。
有了之前那個《人生路窄》的公開信,再有《熱愛生命》這首勵志抒情詩,文峰絕對可以奠定他文化人的地位,把文學才子跟文藝青年的人設給立住。
如此一來,不光讓文峰的形象變的高大豐滿,還完美貼合中青報引導思想輿論的主旨,既勵志又治愈,再結合改開的時代旋律,麻蛋,味兒太對了。
這詩不光對普通文藝青年的胃口,還對某些領導的胃口,比如劉主編就很喜歡,這可是大佬啊。
上上下下全都討了好,你就說要不要起飛吧。
當然,這一期的《人生之路》欄目里,除了文峰的那首《熱愛生命》外,還有大量的讀者來信內容。
那些讀者來信,大都是寫自己以前的人生多么苦啊,現在的人生多么灰暗啊,多么看不到頭啊,看到文峰的那篇公開信后,是多么的感同身受啊等等,就很傷痕,很致郁。
還有少部分讀者來信中,內容有些大逆不道。
話說回來,《人生之路》欄目,別看主旨如何,本質就是個注重跟讀者互動的情感專欄,或者情感論壇。
既然是情感論壇,當然不能只讓文峰一個人展示才藝,也得給別人機會。
正因如此,文峰才自覺的只發一首詩,就是故意騰出空間,去刊登那些寫的比較好的讀者來信,用訴苦的形式,去討論人生的意義。
文峰這個專欄作家的作用,應該只是起拋磚引玉的作用。
目的是讓他這個始作俑者,當一個標桿,去吸引大家來觀看,來投稿,來討論,繼而帶動報紙銷量,同時也引導社會風氣,讓青年讀者變的更加積極向上,不要再悲觀消沉。
這才是《人生之路》欄目的本意。
雖然沒人跟他這么說過,但文峰自認為看透了這個欄目創建的目的。
既然看透了,就不要喧賓奪主,更不要亂說話,多給別人一點機會。
不管怎么樣吧,雖然這一期中青報上,文峰只發表了《熱愛生命》這一首詩。
但因為詩歌質量過硬,加上讀者來信內容大膽,也算有了開門紅,讓《人生之路》這個新專欄立刻火了起來,且目測會越來越火。
至于文峰今后該怎么做,他也想明白了,無非就是定期在上面寫寫詩歌,寫寫隨感,維持一下存在感跟影響力,并適當的引導一下讀者情緒就行了。
就算以后真的江郎才盡了,也可以抽空寫點什么“天空好藍,心情莫名亮了”之類的抒情片段來糊弄人,順便再把以前的詩歌整理一下,出個詩集,一版一版的出,持續的賺錢賺名聲。
賺錢是次要的,關鍵是賺名氣。
只要你名氣夠大,你哪怕寫拉個屎,大家都能看的高潮迭起,給你解讀出一堆隱喻。
換言之,中青報的人生之路專欄,只是文峰求名氣刷聲望的一個平臺罷了。
等他把名氣刷的差不多了,就可以換個地圖,轉去影視圈這些暴利行業,去由名轉利了。
然而,中青報卻不知道文峰的這些想法,反而很看好文峰,覺得他是個有為青年。
為此,中青報不光開辟了新專欄,聘請文峰當專欄作家,稿酬也升到頂配的千字7元,他們還打算給文峰一個招工名額,聘任他為中青報編輯部的助理編輯。
雖然助理編輯這個職務,只是個臨時工編制,但卻是計劃內的臨時工,屬于臨時工里的合同工,這時期來講,已經非常不錯了。
雖然合同工的各種待遇,跟正式固定工沒法比,可也差不了太多。
這時期,工作一般分正式工跟非正式工。
正式工就是固定工,也叫長期工,基本都是終身制,福利待遇全拉滿,輕易不能辭退那種,屬于鐵飯碗。
那種敢指著領導鼻子痛罵的干部職工,指的基本都是這種正式工。
對了,那種剛分配給單位的大學生中專生,還有頂替父母家屬進去的頂替工,雖然一開始的時候,頭上都頂著實習工的名頭,但其實這種實習工,都算在正式工里面,是固定工,不是臨時工。
只有不在編的,才叫非正式工。
非正式工此時統稱臨時工,又分計劃外跟計劃內兩種。
計劃外臨時工,就是真正的臨時工,是單位臨時找來幫忙的,工資由用工單位定,且可以隨時辭退,最靈活,最沒保障。
計劃內臨時工又叫合同工,一般一年一簽合同,合同期間的待遇,跟正式工相差不大,且合同期間不能隨便辭退。
另外,合同工如果表現優秀,工作期間沒啥大毛病,用不了幾年,同工就能轉正成正式工。
也就是說,文峰如果拿到合同工的資格,只要熬個幾年,沒犯大錯,就可以成為真正的在編編輯,成為正式工。
此時的中青報,那可是共青團的下屬單位,妥妥的事業編啊,所以這邊的正式工的意思,就是事業編的意思。
努努力,甚至以后變行政編也不是沒可能。
最重要的是,有了這個助理編輯的職務,文峰就不再是無業游民了,而是有正經單位的正經職工,再也不用被人瞧不起了。
唯一的可惜,是中青報剛復刊,自己房子也不夠,所以不能分房,也無法給文峰提供什么招待所,讓他安心寫作。
開玩笑,此時連中青報的上級,都沒有自己的招待所,就別提剛復刊不久的中青報了。
就是說,一旦文峰成為中青報的助理編輯,好處多的數不過來。
然而,文峰還是十動然拒了。
無他,只因他心態高了,想待價而沽了。
你要是2024年跟他這么說,他猶豫一秒鐘,都是對團團跟編制的不尊重。
可這是1979年啊!
此時中青報職工的工作熱情超高,工作量也不是一般的大。
特點就是,他們無償加班是常態,堪比后世996。
這種情況下,文峰一旦成了中青報的助理編輯,就得履行助理編輯的工作,每天處理茫茫多的信件,干茫茫多的雜活兒,還得每天打掃辦公室,定期打掃廁所!
其他各種約束之類的,就更別提了。
而且中青報的報社所在地,在海運倉胡同,從那邊到自己家所在的西打磨廠街,距離超過七公里!
沒有機動車的情況下,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騎自行車去一趟都得近一小時。
當了助理編輯,就得定時上下班,每天至少來回兩趟,多累啊。
錢少事兒多離家遠,他瘋了才去受苦受累受約束。
倒不如繼續在家當個待業青年,逍遙自在。
以后萬一遇到好單位,比如電影廠,他待業青年的身份,入職也更容易。
就算不去電影廠,以后出名了,想辦法去作協混也不錯。
此時的作協是事業編,工作清閑,大師云集,人脈杠杠的。
而且此時進了作協,成了專業作家,還能打著采風的名義到處公款旅游,甚至能公款出國,多爽啊。
可如果你提前進了中青報,再想調單位,就不太容易了。
那倒不如繼續當個自由的專欄作家,至少靈活度更大。
因此,文峰就借口剛出院,身體還沒恢復,以及要在家備考等原因,婉拒了中青報伸過來的橄欖枝,沒有被中青報招安。
至于文峰在家“養病”期間的聯絡人,自然就是陳曉川編輯。
陳曉川經此一役,也算跟著出了名。
雖然受限于年齡資歷,他沒能升官,但獎金發了不少,還被領導看在了眼里,記在了心上。
如無意外,恐怕用不了三五年,他就能當上副主編了。
這也算是皆大歡喜,各有所得。
大家都擁有了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