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項羽第二,闖捻合流!
書名: 明末:從茅麓山入了大清的關!作者名: 烽火連城k本章字數: 4076字更新時間: 2024-09-21 23:53:45
咚咚咚——
在冬季來臨之時。
八千闖軍精銳連同隨軍的義軍、丁壯。
李來亨麾下的兩萬之眾駕馭著近四萬匹馬騾開始在淮西大地上席卷。
一時間,偌大的淮西之地風起云涌。
一處處城池被闖軍攻占,一支支義軍從山林中走出。
潁州、太和、潁上、蒙城、懷遠、五河、宿州、靈璧等十余座淮西城池輕而易舉地落入了闖軍之手。
闖軍的兵鋒北抵徐州,南臨淮河。
將數百里淮西之地盡數收入手中。
之所以李來亨的進兵能如此順利其原因還是和之前一樣。
淮河以北的各處州縣根本沒有什么清軍。
淮西之地本就是四不管的地帶。
河南、山東、江南的各地督撫都對這塊地方避之不及。
而清廷雖然在鳳陽設置了一位巡撫由張尚賢擔任。
但他這位鳳陽巡撫手中只有兩千撫標。
又由于駐地在淮河以南的鳳陽。
所以對于闖軍在淮北的進軍張尚賢除了裝死外他還能有什么辦法?
當然了除了這位鳳陽巡撫外。
山東、河南、江南三省從理論上來說都應該阻止李來亨在淮西的進軍。
但是河南巡撫張自德現在自顧不暇河南清軍率先排除。
而山東的轄區又不包括淮西。
甚至連闖軍沒攻打的徐州都不歸山東管。
所以火沒燒到自己頭上。
山東方面自然是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對于李來亨在淮西攻城略地之舉聽之任之。
至于最后的江南方面。
李來亨打的地方的確大多數歸江南管。
可問題是江南江南!
對于江南督撫來說長江以南才是江南??!
江北和江南從來都是兩個世界。
在偌大的江南省。
江北除了揚州這地外。
對于江北的那幫苦哈哈。
無論是官員還是士紳都沒當回事了。
而李來亨現在進兵又在淮河以北。
這江南不把江北當人看,江北也沒把淮北當人看!
就淮北這塊破地方。
江南督撫哪里會勞師遠征地去阻止了李來亨?。?
更何況江南地區雖然在名義上有七萬綠營兵駐守。
南京城中又有一支江寧八旗。
可在五年前鄭成功北伐南京已經重創了江南清軍。
其中在鎮江大捷中更是將江寧八旗全殲。
而綠營兵雖然得到了恢復。
可江南綠營戰力不強,七萬綠營兵中只有區區兩萬人披甲。
而且由于八旗兵被鄭成功所摧毀。
江南綠營騎兵稀少。
面對李來亨的攻勢江南的督撫大員自然不敢貿然北上。
所以在沒有遇到任何阻力的情況下。
闖軍非常輕松地摧毀了清廷在淮北的薄弱統治。
以鯨吞之勢控制了淮西數百里之地。
而在闖軍主力在后方接收城池之時。
高凌云帶領的一千精銳也星夜急行橫跨數百里的淮北。
進兵至洪澤湖以北的桃源縣截斷了清廷的漕運。
在初步的攻城略地后。
李來亨迅速將闖軍分散到各地。
并征糧征餉,開放府庫,招攬豪杰。
一時間隨著闖軍的到來。
整個淮北大地開始震動。
李來亨親自抵達蒙城豎起了‘奉天倡義大元帥’旗。
并且喊出了‘吃他娘,喝他娘,闖王來了少徭役,少納糧’的口號。
在闖軍的招攬下。
大批豪杰義士紛紛從各地鉆進開始聚集在闖軍旗幟下共襄盛舉。
短短的半個月時間內。
無數淮西子弟聞風而動都紛紛進入各大城池中。
想要跟著闖軍共襄盛舉,大吃大喝。
而在這期間更有多名在淮西成名已久的綠林好漢各自帶領隊伍想要加入闖軍。
檀城集附近的一處山寨中。
一名身高超過九尺的魁梧大漢牽著一匹戰馬風塵仆地進入了寨前。
“二爺回來了!”
山寨內的土匪們見狀連忙屁顛屁顛地前來服侍。
大漢放下了手中的戰馬急匆匆地進入了大堂內。
“二弟!你回來了!”
“這新來的闖軍如何?可曾有昔日的闖王威風?”
一進入大堂等待多時的寨子便連忙詢問道。
“大哥!闖軍進入蒙城非但沒有禍害鄉親了。”
“反而打開了府庫,并從富戶中征收前來用來賑濟百姓?!?
“而新任的闖王李來亨不僅是昔日闖王的傳人更是親臨咱們蒙城?!?
“正在接見各路英雄好漢授予官職?!?
“并揚言要帶著咱們淮西子弟第二天從韃子手中收復天下?!?
“好讓咱們封王拜侯??!”漢子激動地開口道。
寨子聞言也是大驚失色。
“什么!李來亨這位闖王傳人親來咱們蒙城了!”
“正是??!”
漢子激動道:“大哥,千載難逢!”
“咱們兄弟在蒙城周圍小打小鬧又如何能成氣候?”
“我觀闖王之舉,既為咱們窮苦人出聲又有成大事之風?!?
“咱們兄弟正是可以下山投靠,好讓咱們任家光宗耀祖??!”
此言一出山寨中一眾豪杰們也是紛紛欣喜若狂。
“大當家,二爺說得對啊!”
“兄弟們在蒙城和官兵周旋了這么多年?!?
“全靠著二爺才能堅持到了現在。”
“要是不找一個大靠山,單靠咱們小打小鬧?!?
“何日才能殺光滿洲韃子,恢復咱們漢人的江山?。 ?
寨主聞言也是思索了起來。
他本姓任,自稱任大。
在多年前和親弟弟任二攜手建立起了這處山寨。
隨著兄弟二人的經營。
山寨在多次擊敗官軍后也在蒙城聲名鵲起。
任二更是靠著一手馬術多次以一人之力擊敗官軍。
在蒙城乃至整個淮北打出了一個‘任二爺’的名頭。
只不過在一縣之內小打小鬧終究成不了氣候。
任二也是多次建議打下蒙城。
在淮西之地招兵買馬徹底扯旗和滿清干。
但是考慮到滿清官府勢大。
若不隱忍說不定哪天就要被官府的大軍給剿了。
所以任大也是屢次勸阻弟弟。
任氏兄弟遂在蒙城蟄伏起來。
而現在闖軍大敗八旗兵又已經進兵至淮西。
闖王李來亨更是親至蒙城招攬各路豪杰。
眼下似乎是任氏兄弟走出蒙城征戰天下的時候?。?
“二弟,你我兄弟若出蒙城憑借你的本事的確能打出名堂來?!?
“但是你要想要好?!?
“咱們兄弟蟄伏蒙城還有退路。”
“但要是跟隨闖王正式和滿清開戰。”
“那么不成功便成仁啊!”任大鄭重道。
“大哥!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間,又豈能瞻前顧后!”
“我任二鄙視馬鷂子,不服呂溫侯。”
“只愿當一回天下無敵的項霸王帶著兄弟們靠著馬上功夫殺光韃子的滿蒙騎兵!”
“讓康熙小兒知道我任二的厲害!”
“現在闖王已到蒙城,咱們兄弟二人又有八百人在手!”
“以八百蒙城子弟何不能向項羽在江東一樣舉起義旗打遍天下!”
任二血脈噴張握緊了自己的拳頭道。
他自從造反以來每逢作戰無不披甲執銳。
靠著一匹戰馬打得官軍落花流水!
古語有云,王不過霸,將不過李。
任二早已立志要成為項羽一般的絕世人物。
所以他不但對王輔臣等猛將嗤之以鼻。
而且還想帶著山寨中的八百蒙城子弟效仿項羽在江東所做之事。
舉起義旗和滿清決一死戰!
只不過由于任大的穩重他的心愿才一直未能實現。
如今闖軍前來,闖王親至。
這么好的機會任二又怎么能錯過呢?
“二弟,既然你都決定了?!?
“那么大哥也不在勸了?!?
“咱們兄弟既然不愿意剃發又已經在蒙城蟄伏這么久了?!?
“那么從現在開始,山寨中的八百弟兄全歸你指揮?!?
“你我兄弟便跟隨闖王好好地和滿洲韃子干上一場!”
“多謝大哥!”任二大喜過望道。
當天下午,任氏兄弟們便帶著山寨中的八百丁壯、三百馬騾來到了蒙城中。
他二人有如此資本自然得到了闖軍的禮遇。
所以李來亨也是親自接見了這兩位加盟人。
可是當二人自保姓名后。
這位闖王卻是直接愣住了!
“你叫什么!”李來亨頂著任二這位身高九尺的壯漢不可置信道。
“回闖王,小人叫任二……”任二一頭霧水道。
此言一出,李來亨直接倒吸了一口氣。
他親自來到任二的面前隨后將自己腰間的一口寶刀賜給任二。
“從現在開始你不叫任二了。”
“你叫任化邦!”李來亨鄭重道。
“任化邦……”任二一臉地不解。
但是隨即單膝下跪道:“多謝闖王賜名,從今天開始小人便不叫任二叫任化邦了!”
李來亨聞言也是鄭重地點了點頭。
隨后再次說了一句莫名其妙地話。
“如果你真能不負這個名字,那么滿清必滅!”
任化邦,原名任柱,也稱任二。
也是淮西子弟,也是蒙城之人。
他的威名曾經令滿清喪膽,曾經令曾國藩膽寒。
這位淮西豪杰帶著一群騎著馬騾拿著竹竿的捻軍在中原大地上和滿清血戰十余年。
期間清廷的滿蒙騎兵被他戰盡。
最后的名王僧格林沁為他所殺。
死在他手上的八旗將佐數不勝數。
就連李鴻章這個二鬼子都不得不稱贊他為‘人中怪杰,羽之復生’!
在任化邦的帶領下捻軍騎兵縱橫天下十年。
史稱:任柱稱雄十年,擁騎萬匹,東三省及蒙古馬隊俱為戰盡,實為天下第一等騎將好漢。
在滿蒙騎兵打完后。
為了剿滅捻軍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人督撫接連上陣。
清軍以整個天下為依靠購買從美國購買了大批南北戰爭后存留的槍炮。
僅僅是李鴻章的淮軍便在一個月內打了一千七百萬發子彈。
甚至根據李鴻章自稱。
各路清軍用幾十條快槍一年打了二億多發子彈。
甚至就連格林快炮也就是加特林機槍都用上了。
然而即便如此,任化邦帶著一群騾子騎兵依舊多次大破清軍。
打得曾國藩都哭了。
這群騎著騾子拿著冷兵器的漢人騎兵。
除了繳獲的一些火器外其裝備甚至遠遠不如唐軍。
可就是這樣的一群人卻令拿著洋槍洋炮的清軍無可奈何。
而任化邦這位人中怪杰也靠著如此輝煌的戰績。
打得李鴻章不得不敬佩起來。
只可惜大勢之下李鴻章最終采取了安撫策略招撫了大批捻軍將領。
任化邦這位項羽第二沒死在戰場上反而被叛徒所害。
成為了一個巨大的歷史遺憾。
而今又一個任二出現在李來亨的面前。
所以李來亨也是賜下了寶刀正式賦予了他“任化邦”這個特殊的名字。
正如他所說的一樣。
如果任化邦能不負自己的名字。
那么以項羽第二的本事。
任化邦帶領闖軍騎兵必能讓清廷的滿蒙騎兵知道漢人的厲害!
這位在騎兵沒落的時代都能夠殺光滿蒙騎兵的漢人英雄。
如果能出現在這個時代。
那么對于滿清來說無疑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
隨著任化邦兄弟的來投李來亨也是心情大好。
除了給任二賦名外,任大也被李來亨賜予于‘任化城’的名字。
緊接著隨著各路淮西豪杰的歸附。
李來亨也是在闖軍中掀起來一股賜名熱。
一位從亳州來投的張姓首領被他賜名“張宗禹”。
一位從鳳陽北來的賴姓豪杰被他賜名“賴文光”。
伴隨著一個個名字的出現。
任化邦、賴文光、張宗禹、張樂行、龔得樹、李蘊泰等名字相繼出現在闖軍之中。
而他們帶來的各路義軍也被李來亨加以改編和訓練。
最終在闖軍的梳理下。
李來亨在淮西整理了一萬五千名能夠騎馬的淮西子弟從軍。
并從這塊善產馬騾的風水寶地。
前后搜刮了馬騾驢駝一萬四千多匹。
至此在短短的時間內。
李來亨進兵淮西的闖軍主力已經達到了兵將兩萬三千人,馬騾六萬余匹的規模。
為了能夠管理這些兵馬。
李來亨又重新頒布了新的軍制。
闖軍將由他這個奉天倡義大元帥統率。
另有順天撫民大將軍郝搖旗輔佐。
在大元帥、大將軍之下。
又設置制將軍三位。
由郭升、劉汝魁、羅茂同三人擔任。
再之下則設金吾將軍五位,奉行將軍五位。
金吾將軍由闖營舊將佘加日、高凌云、王從新、高一虎、張書孝五人擔任。
奉行將軍則由任化邦、賴文光、張宗禹、張樂行、龔得樹五位淮西豪杰擔任。
這種趨勢頗有一種闖捻合流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