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司馬懿之志
- 呂布化身劉禪之劍上蜀漢
- 谷老程
- 2085字
- 2024-08-27 08:54:31
“汝確定所見之人乃是那蜀漢后主?”司馬懿問跪在身前的士卒道。
“小人親眼得見黃羅傘下之人,身軀肥胖但卻異常威武,料想不會有錯。”士卒回答,“且少將軍等人都曾見到,小人又豈敢說謊?”
司馬懿的臉色異常陰沉,遲疑了片刻之后,,吩咐道,“你且回去,要吾兒按照既定計劃行事,老夫自有安排。”
士卒離開。
戰場上,那位復姓夏侯的曹魏將軍拼盡全力地在赤厲清馬前發起幾次沖鋒之后,被其打落了頭頂盔櫻,于是撥馬逃回。
“南人厲害,我等速撤。”司馬昭陣前叫道。
“此等鼠輩,安敢犯我疆界?”呂布看陣前打斗,早已經按耐不住,見敵軍撤退,于是大吼道,“孟繼將軍,引兵隨朕追擊,誓要生擒敵將。”
孟繼高舉手里的藤蛇棒,南軍隨后掩殺而來。
呂布的戰馬極快,沒跑多遠,已經將眾人遠遠地甩在了身后,身邊只有一名貼身護衛相隨。
“此處地勢險要,陛下不可輕進,以防中計。”眼看著曹魏人馬拐過了前面的一處山谷,武士慌忙提醒呂布道。
呂布略一遲疑,忽然笑道,“縱有詭計,又能奈我何?”
話音未落,那匹馬已經揚起四蹄箭一般進入山谷。
前面的敵軍時而出現時而消失,腳下是密密匝匝的雜草,間或有尖利的石塊突出雜草的表面,似散落在這里的星星。
沒多久,司馬昭已經跑上了一處高坡,站在了司馬懿的身旁。
“父親,蜀中人馬已經入谷,那當先者,便是其后主。”司馬昭對站在這里的司馬懿叫道,“父親何不使人放箭,結果了這小兒性命,我父子便可為曹魏朝廷建立奇功。”
司馬懿的眉頭形成了一個凸起,忽然冷笑道,“此人絕非蜀漢后主,此乃是他人詭計,我等不可上當,傳令撤兵,若有擅動者,斬。”
司馬昭以及身邊的眾將皆大驚。
“司馬將軍何以斷定此人是假?”
“小人并未看到其身后有援兵到來,何言詭計?”
司馬昭也湊過來,低聲說道,“父親,此良機難得,切不可放過。”
司馬懿忽然抽出肋下佩劍,怒道,“老夫受吾皇重托,引兵至此,乃因老夫尚有尺寸之處可取,若你等不從將令,老夫即斬汝頭。”
眾人皆不敢再言。
傳令官飛馬離開。
呂布的戰馬在山谷中飛奔,很久之后,才見到一名受傷的曹魏軍士卒躺在草叢中顫抖。
一個時辰之后,張紹和魏泓二人打開城門把呂布和孟繼等人迎接進城。
就在剛才,呂布和孟繼等人與司馬昭大戰之際,諸葛亮再次派人送來了一封書信,只不過這封信是送給張紹和魏泓的。
信中,諸葛亮告知張紹和魏泓一切聽從后主調遣,并說此番戰斗,司馬懿必定不敢傷害后主,假以時日,司馬懿必然撤兵。至于因由,諸葛亮自然不會說破,依舊和以往一樣保持著那種神秘莫測之感。
帥府,呂布設宴慶功。
傍晚的時候,趙統派人前來:
“據我探子回報,那些原本埋伏于趙統將軍軍前的曹魏人馬已經撤離,趙統將軍人馬向前推進二十余里,依舊駐扎在城外,嚴防敵軍偷襲。”
孟繼大笑道,“司馬老兒已被陛下神威驚破了狗膽,再不敢輕動。”
“陛下神勇無敵,我等只待坐等敵軍撤退便是。”張紹因為有了諸葛亮那封書信,也是信心滿滿。
呂布想了想。
“今日一戰雖有小勝,卻也多有僥幸,司馬老兒伏兵于山谷,卻并未使人出擊,屬實令人費解。”
張紹和魏泓對視了一眼,魏泓想要說什么,卻被張紹制止了。
曹魏大營:
中軍帳中,司馬懿依舊在沉思,似有難言之隱。
“父親此番統兵前來,意在收納蜀中叛軍,借此收復上庸。若能在此斬殺蜀漢后主,正可一舉進兵收復蜀漢之地。父親卻因何臨時收兵,放過這絕佳時機?”司馬昭還糾結在這件事情當中,忍不住問道。
“吾兒年紀尚小,自然不懂其中玄機。”司馬懿說道,然后一擺手,示意大帳里的幾名隨從暫且退出去。
“父親數次與諸葛孔明交戰,保我曹魏不丟寸土,今日卻如此優柔寡斷,實在令孩兒不解。”
司馬懿喝了一口茶,緩緩說道,“如今三分天下,東吳孫權現已老邁,日漸昏庸,其朝綱混亂,將來必起內部爭端,本不足懼。西蜀后主本也是無能之輩,一切皆仰仗諸葛孔明,本也不必憂慮,然,今日觀之,此人絕非等閑之徒可比,朝中文武必然心悅誠服,誓死效忠,基于此,孔明和后主便不可有失,失之一人,蜀漢必傾,屆時,我等父子又有何存在之價值?明帝曹睿其智不在乃父之下,身側豈容我等酣睡?”
司馬昭亦是異常聰慧之人,頃刻間領悟了司馬懿的話中含義。
“父親深謀遠慮,孩兒不及也。”
司馬懿對司馬昭這么快就理解了自己的心思,感到很欣慰,笑著拍了拍司馬昭的肩膀。
“身為大丈夫,要有天蛟之力,既有吞天吐地、翻江倒海之志,又有隱介藏形、潛形縮首之能,臥薪嘗膽、忍辱負重,以待天時,一旦天下有變,則迅猛奮起,牙爪并用,氣吞山河,才不枉偉丈夫也。”
“父親教誨,孩兒銘記于心。”司馬昭折服。
“老夫這便上表朝廷,祈請回兵。”司馬懿說道。
“近聞明帝使人屢屢與蜀漢內部之人勾結,欲暗殺其后主,一旦得手,父親之遠慮豈不枉然?”司馬昭又說道。
司馬懿點了點頭。
“吾兒所慮有理,只是據老夫所料,明帝之力必然枉費,諸葛孔明何等機敏,且又兼具后主勇猛,區區幾個刺客豈能得逞?吾兒只管放心。”
“如此最好。”司馬昭若有所思,“孩兒聞蜀中多有宦官干政,明帝仰仗之人乃是宦官黃皓也,孩兒若潛人入蜀,尋機殺之,豈不永絕后患?”
司馬懿沉吟了一下。
“如此小人或殺或留均無足輕重,吾兒可自行決斷,不必與老夫商議。”
“孩兒知道了。”司馬昭大喜,轉身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