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大干一場的司馬真發現游戲中,竟然來了一個禁言大套餐,除了他之外,都被閻君平等王這個游戲策劃給禁言,果然權限狗是最強的。
不過好在,這次不是針對他,司馬真心里還是暗爽的,終于可以盡情的發揮了。
這個時候,各個時空的皇帝,都死死的盯著司馬真的人物模型,看著他的腦袋上冒出的文字泡。
他們要見證一場歷史上的巔峰對決。
李世民心里很矛盾,一方面希望漢文帝跌落神壇,讓他后來居上。
但又怕秦始皇太牛了,他的功業壓不住。
就像是既怕兄弟苦,又怕兄弟開路虎。
反正就很矛盾。
而這時候,司馬真已經開始了,一行行文字在噼里啪啦的敲打中,出現在了屏幕中。
司馬真:
“想要弄清漢文帝時期的百姓稅率,首先,就得知道當時的土地占有,畝產,服役情況。
根據歷史資料可知:漢文帝時期,五口之家,有兩個服徭役的壯勞力,可以種一百畝地,收獲一百石粟米。
就是大家常說的,五口之家治百畝得百石。
根據以上信息,咱們可得出,一家五口人,兩個人服役,就等于有成年男子兩個,加上婦人一個,孩子兩個。
那么,漢文帝時期的五口之家稅賦如下:
1.口錢,一人20錢,兩個孩子需要上稅,20*2等于40錢
有人會說了,兩個孩子不可能都滿了七歲,咱們按照20錢算。
2.算賦,漢朝人頭稅一人一算120錢,三個大人需要上稅,120*3等于360錢
3.更卒,就是徭役,一年一次,一次一月,這可是苦差事,去了就影響生產,有時候還會生病。
怎么辦?
朝廷可以允許你雇人服徭役,這叫做‘踐更’。
漢文帝時期的市場價,一個月報價,300—2000錢,根據徭役的遠近,以及徭役的辛苦程度報價。
咱們也就不平均了,就按照最低的標準來,一人300錢。
兩人服役想要免役的成本就是:300*2等于600錢。
4.戍卒,兵役,一年一次,一次三天,這個就是最惡心的,邊境三日游,然后打卡留念。
問題就來了,你要是在南邊,被派去了北邊,那不是要老命嗎?一次就得清空家底,還要全家負債。
漢文帝就很貼心,把這個問題給你解決了,怎么解決了,不是免了,而是你只要交錢,官府就找人替你去,無論遠近,一口價300錢,這種行為被稱為“過更”。
兩個服役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300*2等于600錢
5.正卒,這個兵役一生去一次,可要服役兩年。雖然包吃包住,可漢文帝時期不太平啊,北邊有匈奴,內部有諸侯王,地方有匪盜,這可是要命的差事。
而且,服役兩年,也會耽誤生產,怎么辦,朝廷也體諒你,出錢有人替你。
價格跟徭役一樣,是一個月300錢--2000錢
兵役是24個月,因此,一個人需要支付7200錢——48000錢
咱們就不欺負漢文帝,給你最低報價,7200錢。
這是成年人一輩子服役的開銷,成年人需要服役41年,咱們平均到每一年算。
兩個人一年需要支付的就是:
7200乘以2除以41=351.2,按照351錢算。
6.獻費,一人一年63錢,不過漢文帝在元年6月免了獻費,所以有人才說他的稅賦是漢朝最低的,給他鼓鼓掌。
7.戶賦,按戶征收,一戶一年16錢。
8.田芻,俺畝征收,一百畝征收3石芻+2石稿。(這個無論你的畝產是多少,定額征收。)
芻稿征收太麻煩,都是一些干草和秸稈,不是增加了官吏老爺的負擔嗎?所以官府貼心讓百姓用現錢抵扣。
漢朝田律中明碼標價:
一石芻抵扣15錢,一石稿抵扣5錢。
所以,百姓須要上交:3*15+5*2等于55錢。
9.戶芻,一年一戶要上交1石芻,也就是15錢。
10,田稅,也就是農業稅。
田稅要根據畝產收入來算。
先看看五口之家的一年的收入,按照大漢棋圣給出的價格,也是史料中,漢文帝時期普通年景粟米價格最高30錢一石。
一百畝的產量是一百石。
100石乘以30錢就是3000錢。
按照三十稅一,咱們可以得出,田稅需要交納100錢
所以,漢文帝,他在位時期的百姓,一年需要交納的真正稅賦是:
20(口錢)+360(算賦)+600(更卒)+600(戍卒)+351(正卒)+16(戶賦)+55(田芻)+15(戶芻)+100(田稅)
等于2117錢。
用稅賦的錢除以總收入3000錢
漢文帝時期的百姓需要上交的稅率等于:
70.5%!
十稅七。
我就問,秦始皇的稅率能不能打穿他?”
............
十稅七!
漢文帝的稅率竟然高到了十稅七,比秦始皇還高。
嘉靖倒吸一口涼氣,乖乖,我的個乖乖,這就是漢文帝的稅率。
三清大帝啊,一道雷劈醒我吧。
他揉了揉眼睛,沒看錯。
隨即嘉靖就興奮了。
修仙呢勿擾:
“始皇帝三稅二,稅率66.7%,就是暴政了。”
“漢文帝十稅七,稅率70.5%,是仁政。”
“治國這道理,我是真不會啊!”
“算了,我還是繼續修仙吧,看了這個稅率,我覺得修仙比治國都靠譜,沒準,我真能飛升呢。”
..............
地府法庭內,其他人也都激動不已。
男尊女卑鳳壓龍:
“這還是漢朝稅率最低的皇帝。”
“天啊,要是換成其他皇帝。”
“不敢想,真的不敢想。”
“秦始皇的稅率,真就打穿了漢朝?媽呀,奴家要好好學學歷史了。”
..........
大宋畫圣:
“我突然感覺治國很簡單。”
“嘎嘎加稅就行。”
“稅賦只要比秦始皇高,就是仁君。”
“這不是有手就行?”
“這道題,我學會了。”
............
驪山,秦始皇仰天大笑,笑的眼淚都留了下來。
這是大漢仁君?
那寡人怎么評價?
史上最仁的仁君?
.........
閻君平等王使勁的撓頭,腦袋都要撓掉了,這些皇帝都是人才啊!
他以為秦始皇就是稅率的巔峰,誰知道,一山還有一山高。
虐民,你們都是行家。
閻君平等王:
“對于漢文帝的稅率。”
“還有人有異議嗎?”
.......
漢景帝梗著脖子,手里攥著棋盤,他身邊已經倒了一個太監,顯然是被他砸死的。
剛才應該沒控制住,突然就武魂附體了。
大漢棋圣:
“他算錯了。”
“他在故意誤導大家。”
漢朝稅率不可能這么高,也絕對不能承認有這么高。
一定是栽贓,是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