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暗中查事
- 神詭大明:從書生斬妖開始長生
- 流浪老韭菜
- 2009字
- 2024-10-16 00:01:00
不過這個事兒,寧淵想查下去,卻不想把自己給卷入其中。要是真被袁家這么拉進去,雖然銀子好拿,等將來的這個代價,必定不會下。
他現在這個答復,其實也就是裝傻。明說袁家的這個制香生意,是有利于民的,跟自己同不同意沒有什么關系。
這樣就既把自己摘出來,又能暗中觀察,慢慢摸清背后的底細。
袁佟就是不相信,竟然還有這樣的好事。
于掌柜就是心生懷疑,確認了一句之后,臉色緩和了些,笑著說:“既然如此,坊主拿著袁家產業這些收益,也是應當的。”
寧淵搖頭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來當這個坊主,只是一時興起而已。過些時日,我就要赴京去趕考,這坊主之位,終究還會是有其他人。袁兄,于掌柜,要是再沒其他的事,就到此為止,如何?”
于掌柜點點頭。
袁佟趕緊笑著說:“寧兄真是書生意氣啊!請!請!”
他把寧淵送出來,寧淵一再推辭,讓他回去,袁佟也只是堅持了兩下,就與寧淵道別。
從清風酒樓后門轉到前頭,柳依依從畫軸中出來,悄然潛入酒樓。
寧淵則藏身在不遠處的黑暗中。
通過心神,聽柳依依轉述兩人的對話。
“師父,這個寧淵,可真是個書呆子!讀書都把人給讀傻了。”這明顯就是袁佟說的話。
“人家是要去京城趕考,如若能中舉,那就是要入仕的,當然不在乎袁家的這點孝敬。”
聽到這么一句話,寧淵也就放下心來。
剛才在里頭的時候,他最擔心的,其實也就是會引起對方的懷疑。
答應吧,會被袁家給拖下水,將來必定會有反噬付出代價的一天。
不答應吧,對方就會懷疑他已經看破這背后的不對勁,那說不定就會要想辦法讓他不透露這個事。
所以他才裝作不知情,以有利于民這個理由,沒有拒絕袁家在清風坊里推廣這個制香生意的事。
卻又以要進京趕考這個理由,拒絕被卷入其中。
如今看于掌柜這個意思,那就是成了。
這樣當然就是最好。
他放下心來,通過柳依依,耐心窺聽。
“這樣也好,省下一大筆錢。只是這個制香生意,方家那邊,就先不考慮吧。我直接去找里正宋浩,把個事辦下去。”
“方家也可以找!原來的坊主方瑞跟巫真八部勾結,如今方家沒了主心骨,正好可以下手。”
“是!師父放心,這事我知道怎么辦!”
方家如今的里正方元,一心想要繼承方瑞的話事人地位,可是看這個樣子,似乎不太成功。
方家雖然是清風坊里的第一大姓,其實也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各有各的利益訴求。
以前是方瑞話事,那是因為他是坊主,手中有著不大不小的權力,再加上又生財有道,這個自然能讓方家的人對他服服帖帖。
如今,方元只是個里正,沒法給方家這么多人帶來多少利益,想要在方家里一呼百應,自然就沒有這么容易。
清風酒樓里,兩人商量著該怎么辦,還真的是把寧淵這態度全信了進去,把他這個坊主徹底一腳踹到一邊,商量著怎么在清風坊里擴大制香生意。
直到兩人商量妥當,要出門時,柳依依這才悄然溜出來。
寧淵問她:“袁家這個制香生意,你可知道是怎么回事?”
“不知道欸,上次看到這老家伙在吸香,我還以為是香火,如今看來,似乎又有點不像?”
“香火是要怎么收集?”寧淵問。
“香火就是要拜祭,虔心心誠,但是具體是怎么弄的?我也不甚清楚。大明神朝各處的城隍廟,土地廟,都是香火鼎盛。只是這些香火什么的,都只有傳說,從來沒見到過。”
那這個就相當于是另外一個世界似的,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修煉體系。
沒能進到這個門檻里,當然就會一無所知。
就像是浩然正氣,文道修行,也是一樣。原身的秀才父親就是多方尋覓,還是未能探尋到文道修行的奧秘,只是知道有這么個修行法門,卻根本不知道該怎么入門。
甚至于連門開在哪里都不知道。
知識都是壟斷的,更何況這些能夠超凡入圣的修道法門,就更是牢牢把控在這些小圈子里頭,不會流露出來的。
……
接下來的幾天,寧淵一直忙著抄寫清風坊戶籍存檔,然后挨家挨戶核實,記錄。
還順便了解疾苦,為病榻上的病人安神定魂。
順便收集一波愿力。
只是這一次,收集的效率就更低了,整個清風坊100多戶人家跑下來,收集到的愿力,只有區區12點,還多半都是他和里正宋浩所在的區域。
在方家和袁家那里,基本上算得上是顆粒無收。
在袁家挨家挨戶上門核實時,寧淵還留心觀察,沒看到制香的蛛絲馬跡。
這個生意做的還真是夠隱秘的,一點點口風都不漏。
要不是上次柳依依親眼見到于掌柜那個修鬼道的家伙吸香,如今又從袁佟那里知道這么個制香的生意,他還真不知道這其中有這么一回事。
由此可見,這個世界就像是愛麗絲進了兔子洞一樣,平靜的表面之下,有著太多的隱秘。
清風坊里,跟整個燎陽城一樣,越發平靜下來。
只是這其中的暗流涌動,寧淵都能隱隱約約的感覺到。
花了好幾天的工夫,寧淵終于把這個事給辦完。附帶著也有了一個令人欣慰的發現。
瘟疫,開始消退了。
整個清風坊里,除去那些已經死的人,如今還染疫躺在床上的病人,并不算多。
并且看這個情況,能夠恢復過來的可能性還蠻大。
瘟疫蔓延,這些普通的百姓,沒有醫藥可言,都是憑著一條命,硬扛著。
沒扛下來的,就死。活下來的這些人,那就是扛過來的。
與從衙署抄錄的戶籍存檔相對比,整個清風坊,這段時間因瘟疫而死的人,可不在少數。
足足將近有一成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