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歷史進程就是重復造輪子
- 讓你荒野求生,你手搓基礎工業(yè)?
- 王喵喵今天吃什么
- 2063字
- 2024-08-31 00:10:00
看到葉嵐對自己的禮物發(fā)出了疑問,郭平腦子里也充滿了問號。
“啊?沒什么別的意思。就是之后可能會涉及一些復雜的工序和操作,光口頭說你很難記住,還是寫下來比較好吧……要是覺得文字也很難理解,我也可以畫圖!”
“那不還是嫌我笨嗎!”葉嵐反駁道,但是伸手接過了紙筆。
“不是,不是。”郭平的辯解軟弱無力,“你偶爾也有需要寫東西的時候吧?要是有事找我,但是我沒來邊界這邊,可以給我留言。或者你隨便寫點什么,樹皮和羽毛都還有得是!”
“比起那個,我昨天讓你砍的竹子準備好了嗎?”
“那個不就是!”葉嵐指著旁邊空地上,伸過邊界的四五根長毛竹。
“不夠啊……”郭平心里估計著準備建設的裝置規(guī)模,“像這樣的竹子,再砍十根還差不多。”
“啊?”葉嵐徹底生氣了,“你知不知道這么粗的竹子砍一根有多費力!還是用這么小的鏟子邊邊,你自己試一試要砍多久!”
“呃……也不是馬上就要,”郭平眉頭一皺,要是葉嵐喊累罷工可就遭了,自己的場地里并沒有竹子,有邊界限制也不可能親自過來動手砍,“你先慢慢砍,不行就多攢幾天。呃——我還有事,先走了!”
郭平拖著砍好的五根毛竹回了營地。一路上心想,奇怪,我明明給了她禮物了,她怎么還是不高興?這可是我精心打薄裁切的白樺樹皮紙,花了大半宿呢!
回到營地,郭平仔細檢查了五根毛竹的狀態(tài),都有碗口粗,表面完整,沒有壞節(jié)。有了這些,先造個水輪車的輪子總沒問題!
不過,現(xiàn)在開始要制作的東西涉及到精細的齒輪和機械,不再是簡單的隨手制作就能滿足了。制作磚窯時的反復嘗試和返工也讓郭平吸取了教訓。
這次,他先拿出了一張白樺樹皮紙和羽毛筆,蘸著剛才制作的墨水——郭平自己分裝了一半,給葉嵐留了一半——開始繪制水輪車的草圖。
反復思考,確定最終稿以后,郭平開始處理毛竹。先把毛竹從中間一劈兩半,砍去竹節(jié),就得到了兩大片弧形的長竹板。根據(jù)需要,可以把竹板順著纖維繼續(xù)劈成任意的寬度。
首先是水輪車的中軸,因為需要承受的壓力較大,并且要求不能受潮變形,郭平為此特意去砍了一棵核桃木,選擇筆直的一端,削去樹皮,修成均勻的長軸。
然后根據(jù)中軸的尺寸,截取長度合適的竹片,在火上烤熱,彎成剛好能套進中軸的圓圈,邊緣用交錯的楔形固定。為了穩(wěn)定,郭平錯開竹片對接的截面,環(huán)環(huán)相套,做了三層竹圈,并在最后一圈的表面挖空,做出水輪輻條的插槽。
水輪采用12根輻條的設計,輻條長度大約一米,整個水輪的直徑在兩米二左右。為了堅實穩(wěn)定,郭平在輻條上保留了竹片的弧形,有的地方保留了竹節(jié)。
制作水輪需要在長度和弧度上有精準的控制,否則做出的輪子會達不到正圓,使用過程中還會加劇變形,對中軸產(chǎn)生很大的壓力,轉動起來的阻力也非常大。
郭平現(xiàn)在沒有尺規(guī),只能靠統(tǒng)一切割竹片,逐一對比來達到同樣的長度。弧度更是只能靠目測,雖然勉強能用,但肯定達不到現(xiàn)代化機器切割的精度。
水輪外圈用雙層竹片彎成,內(nèi)輪提前切割了用來組合輻條的插槽,最后用楔形固定閉環(huán)。
輪子完成以后,郭平又在水輪外側安裝了十二個扇葉。扇葉與水輪中軸呈傾斜角度,這樣,水輪車可以橫向設置在河流上,方便在岸上設置傳送帶。
最后是防腐問題。竹子質(zhì)地堅實,在水里本來可以保持一定的穩(wěn)定性。但為了增加使用壽命,最好是在表面刷上桐油,用來防水防霉。
可惜的是,油桐樹是熱帶植物,郭平在場地里并沒有找到。其次是用天然樹漆來防腐,場地里也沒有。郭平只能先給木質(zhì)結構鑲嵌的部分涂上松脂,來達到一定的防蟲防腐和固定作用。
實際操作起來才知道,想要從頭構建工業(yè)體系,真的很難!郭平一開始只是想煉點鐵做點工具,但實際操作起來,需要一整條產(chǎn)業(yè)鏈!
而且需要相當?shù)囊?guī)模,規(guī)模越大,均攤成本越低,成品質(zhì)量也會越高。每一批次的工業(yè)品質(zhì)量都會有所差別,規(guī)模小的時候尤其嚴重,成品質(zhì)量不穩(wěn)定,次品率低,這也是作坊式小工廠競爭不過大企業(yè)的原因之一。
不過,工科思維同樣教會了郭平,能運行的設備就是好設備,能生產(chǎn)出成品,不用深究原理!
他現(xiàn)在要做的只有把想象中的設備搬到現(xiàn)實中,如果能用,那再好不過!如果不能用,就試著調(diào)整到能用,畢竟實際操作中,就連大工廠也很難保證每次都運行正常。
制作好的水輪還放在營地,等待樹脂干燥。郭平?jīng)Q定先去勘測現(xiàn)場,選個合適的安裝地點。
郭平選擇了靠近巖石山,水流迅速并且有一定深度的河邊來設置水輪車。主要是考慮到需要在岸上留出空間,用來安裝后續(xù)利用水輪車作為動力的一系列自動化設備——盡量離產(chǎn)地近,是工廠選址的重要指標之一。
選好地點后,郭平下河測量了水底的深度,用來計算安裝水輪車的木架尺寸。他拿出紙筆記錄相應的數(shù)據(jù),并把木架的草圖畫成了簡易圖紙。
在郭平畫圖的時候,隔壁場地的于夢曉叫住了他。
“郭平哥!我在做煲仔飯,來一起吃點吧!”
煲仔飯?郭平現(xiàn)在還不餓,但他很好奇在野外要怎么做煲仔飯,畢竟他們幾個相鄰的選手,誰都沒有選擇大米作為自選物資。
郭平走過去,看到于夢曉正在把一束草籽脫粒,她準備用這些草籽來代替大米煮飯,旁邊的飯盒里,已經(jīng)放了厚厚的一層草籽。
“這叫早熟禾,算是野水稻的一種,”于夢曉說,“雖然沒辦法去皮,口感會差一些,但現(xiàn)在種子還算嫩,我試過了,不會太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