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我寫下這個苦難的過程,不是顧影自憐,也不是追思。而是我始終都沒覺得苦。在別人看來,我就像掉在泥巴坑里的小雞仔。而我就像玩泥巴的小孩,樂在其中。
在我爸爸的教育里有三句話貫穿我的一生影響了我。
第一句就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第二句: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兵。
第三句:這個世界上別人拿不走的,偷不走的,就是你學習到裝進腦袋的東西。
我爸爸說我只養我到24歲,所以在我大學畢業后,給我一筆錢到深圳打工。在我自己辭掉第一份工作后,找工作的過程中,我已經沒有錢了。這時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找爸爸。打電話過去說:老爸,我沒有錢了。我爸說:自己想辦法。啪把電話掛了。在電話亭里聽到電話筒“嘟嘟的聲音”,感覺天崩地裂,哭得稀里花啦。現在看來,當然稚嫩脆弱的自己,如果一直依賴父母,是無法成長,獨自面對人生中的風雨的。從那以后,真正地獨立起來。為自己的人生和行為買單。
雖然大家都知道溫室里的花朵無法在風雨里綻放,也養不出蒼天大樹。但有幾個父母又能像我的爸爸一樣做到這么干脆利落。所以看到如今自己成長為蒼天大樹,不但可以愛自己,還能愛眾生,愛國,愛世界。首先感謝上帝讓我生在了這樣的家庭里,其次感謝我爸爸這一次的“絕情”成為成就我的關鍵性的一步。
就像以下老鷹訓練小鷹的故事一樣:
當老鷹需要生蛋,孵化下一代時,會在懸崖峭壁上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用樹枝、荊棘等搭巢穴,然后用羽毛、樹葉等一些柔軟的天然物料墊上,給小鷹一個溫暖柔軟的家。當小鷹出生后,老鷹會尋找東西喂食小鷹,小鷹很享受媽媽的愛,它羽毛豐滿,翅膀慢慢有力后,老鷹就會將它趕出巢穴,開始訓練它。就如箴言書記載:“又如鷹攪動巢窩,在雛鷹以上兩翅搧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
老鷹會攪動巢穴,踐蹋巢穴,將柔軟的物料弄松動,然后在小鷹上,就是在巢穴上搧動翅膀,將松動的物料全部搧飛,巢穴里只剩下樹枝和荊棘,小鷹沒法舒服的呆在巢穴里,會走到巢穴的邊沿,然后老鷹將它推下懸崖,在小鷹掉落的過程里,它搧動翅膀,慢慢訓練,讓翅膀有力,當小鷹快要著地時,老鷹就在下面接住它,背上它翱翔在空中,帶回巢穴,再將小鷹從巢穴邊推下去,一次又一次訓練......小鷹的翅膀越來越有力,最后學會自由的飛翔,自己找吃的,也能保護自己,也知道怎樣訓練自己的下一代。
而我真正的苦難是在30歲以后,30歲之前在深圳直到進騰訊,都是一路高歌猛進,平坦順利。也沒缺過錢,肉體上一直處在豐富的狀態。當我想離開深圳去折騰的時候,機會它就來了。于是踏上了去廣西的火車。9年的苦難和鍛造。真正意義上從骨到皮大換血。把那些傲慢、自大、急躁、任性、敏感、脆弱、狹隘....的部分慢慢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