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解決之法
- 這個大明好兇啊!
- 十一月森
- 4060字
- 2024-09-02 23:30:00
“你們聽說了嗎,前些日子誕下的皇子是不祥之人,聽說今年之所以會比往年冷就是因為這個皇子帶來的。”
“嘶!王老五,這話可不興說,這皇帝老爺的事,咱們可別議論,小心掉腦袋。”
“怕啥,咱就是在說說,又不到外頭宣揚,有啥好怕的。”
“今年這鬼冷的天氣,凍得人要死,那些官老爺倒是一個個油光滿面,咱們現在連半斤炭都買不起了,還不興人說了。”
“哎,可不是,剛才我去了眼木炭價格,又漲了十文錢,這價格都要比肉貴了。”
“這不說呢,而且我聽說前些年皇帝老爺一直沒子嗣,偏偏今年有了,這今年又偏偏比往年冷了這么多,如此你細想我剛才說的有理不。”
“這...”
不知何時,一些言論開始在京中悄然傳揚開來。
北鎮撫司。
盧忠看著手中的信報,臉色變得異常難看。
啪!
盧忠一掌拍在身旁的桌案上,目光落在身前的下屬身上。
“你們是怎么當值的?如此大的事怎么現在才上報上來!”
見指揮使發火,況易也是一臉無奈道:“此事卑職也是一發現就來稟報指揮使您了,卑職也沒想到這謠言竟然會傳得如此之快,弄得整個京城都沸沸揚揚。”
“哼!”
“你也知道現在京城都傳得沸沸揚揚的,那之前你們干什么去了!現在才來說!”
“那傳這忤逆之言的人你們查到了嗎?”盧忠陰沉著臉問道。
“這個...卑職正在查...”況易小心地回道。
聞言,盧忠沉聲道:“那你們查到什么了?”
“據卑職掌握的線索,此事可能是白蓮教所為...”
“人可有抓到?”
“暫...暫時還沒有...”
哐當!
盧忠將桌案上的陶瓷茶杯砸在況易身上,茶水頓時濺了況易一身,茶杯也應聲而碎。
“這都幾天,人都還抓到,到時候要是陛下知曉此事,你讓我怎么給陛下交代?”
“難不成用你的人頭交代!”
況易一臉苦澀,這事他能怎么辦,這京中謠言一事爆發得太突然了。
一開始他們還能抓幾個,可是只是過了一兩天,這京中已是流言四起,根本抓不過來。
至于幕后之人更是在這么短的時間里一時也很難找出來。
盧忠黑著臉,手指敲擊著扶手,沉默了幾個呼吸后看向況易。
“三天!再給你三天的時間,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三天之內要是還找不到這罪魁禍首,到時候你就提頭來見吧!”
聞言,況易臉色一變,但剛抬起頭想說些什么,目光正好對上盧忠那冷冷的眼神。
到嘴的話只能咽下去,改口道:“是,卑職領命。”
盧忠也不說話,只是揮了揮手。
況易只好站起身離開了。
就在況易剛走沒多久,便有太監匆匆來到北鎮撫司。
見到是宮里來人,盧忠臉色一變,緊接著便見太監說道:“盧指揮使,陛下召你入宮。”
武英殿。
“臣盧忠,參見陛下!”
盧忠行完禮,然而耳邊卻久久沒有皇帝的聲音。
盧忠只感覺殿內有著一股壓抑的氣氛在彌漫。
半晌之后。
皇帝的聲音方才幽幽傳來。
“聽說最近京城中挺熱鬧的,不知你可知曉。”
聽到皇帝如同聊家常般平靜的話,盧忠卻感覺額頭已有著冷汗滲出。
“臣...臣...”
面對皇帝的話,一時間盧忠也不知道自己該說些什么。
就在盧忠支支吾吾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時,皇帝的聲音再次在他的耳邊響起。
“看來朕終究是太仁慈了些。”
“過去有人非議朕,朕皆未予計較,這些年來,朕夙興夜寐,不敢憊于政事。”
“然先有石亨等人趁朕臥病意圖宮變,幸被朕所破,如今朕剛誕皇子,恰遇寒月,竟有人言朕之皇子乃災星,此等悖逆之言,莫不是在欺朕仁善!”
隨著皇帝的話在殿內響起,盧忠的后背已是被冷汗浸濕。
“盧忠。”
“臣在!”
聽到皇帝喊到自己名字,盧忠連忙應道。
“朕不管你用什么法子,朕要這京城干凈些,你可明白朕的意思。”
說著,一道冷冷的目光落在盧忠身上。
“臣明白,臣定當掃清這京城中污穢。”來不及擦臉頰上流淌著的汗水,盧忠伏身應道。
......
“你說什么?錦衣衛正滿大街抓人?已經死了不少人?”
正在商討如何處理今年京城附近災情的六部尚書聽到底下人來報,頓時盡皆面露驚色。
在聽完來人的說完情況,王翱等人齊齊面色變得難看起來。
“為何會變化得如此之快?前幾日一切都還如常,怎么突然這情況就變得如此槽糕了!”
“原本計劃著商討出一個賑濟受災百姓的法子,如今盛怒中的陛下怕是很難再聽進去了。”
“此時已不是說這個的時候,眼下還是抓緊想想如何平息陛下的怒火,要是再這樣下去,這京中恐怕要出大亂子。”
“廷益所言極是,我等當想想如何去勸勸陛下,只有先讓陛下冷靜下來,這事才能不至于惡化。”
聞言,幾部尚書眉頭一皺,都在思考如何才能平息皇帝的怒火。
沉默了十幾個呼吸后。
于謙看向一眾尚書:“不管怎樣,眼下我們還是先進宮見到陛下再說,只有了解了陛下具體是怎么一個意思方才能做出相應的對策。”
“廷益所言在理,既然如此,我們也別在此耽擱時間了。”
見狀,王翱等人也只能點點頭,當下一時確實也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倒不如先見到皇帝本人再說其他,
達成一致,一眾人也不敢再耽擱,聯袂往武英殿而去。
很快,原本在上班摸魚的許沐之也被召進了皇宮內。
當許沐之來到武英殿內,便見以六部尚書為主的朝中大臣已都來到殿中。
在來的路上,許沐之也得知京城內的變故,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這么久與朱祁鈺相處,他對于朱祁鈺的性情多少了解一些。
自從朱祁鈺的長子朱見濟早夭,而他又久久沒有新的子嗣,久而久之,此事已是成了他的心病。
之前朱祁鈺之所以病重,其實便有這沒有子嗣之痛的緣故在里面。
有了曾經的喪子經歷,如今好不容易有了皇子,他自然對此變得極為重視起來。
而如今京中的言語中傷可以說是嚴重地觸及了朱祁鈺的逆鱗,朱祁鈺為此更是直接有些情緒失控。
沒有在意著殿內微微有些壓抑的氣氛,許沐之直接來到朱祁鈺身前行禮道:“臣許沐之,參見陛下,陛下圣躬安。”
看著許沐之到來,原本沉著臉的朱祁鈺微微松松臉上的表情,往左手指了指道。
“來人,給許侍讀賜座。”
隨著話落,頓時一個小太監端著一個椅子放在了朱祁鈺左手下方為首的位置。
看到給許沐之擺放的座椅位子,在場的大臣齊齊面露異色。
許沐之微微遲疑還是坐了上去。
許沐之剛坐下,朱祁鈺也是開口道:“既然人到齊了,現在就來說說今天之事該怎么解決吧。”
此話一出,殿內沉默一下,最后還是于謙開口打破了沉默。
“今年歲逢早寒,這一個月來又是大雪不斷,京城附近多地受雪災嚴重,又因這大雪連綿,這往來商賈減少,導致這京中木炭與糧食供應不及,價格日益高漲,使得百姓生活困苦。”
“加之這邪教之人惡意蠱惑,這才使得一些生活困苦的百姓誤生怨念,讓一些悖逆之言在京城流傳。”
“故,臣以為如今之計當先穩民生,賑濟災民,與百姓闡明事理,同時派出有司緝拿些蠱惑傳播之人。”
隨著于謙開口,其他的大臣也是相繼附和。
“于少保所言是極,如今京中錦衣衛大肆抓捕,如此且不說容易打草驚蛇,讓邪教之人藏匿難以抓捕,如此一來也會讓城中百姓人心惶惶,若是時間一長恐積民怨,反倒讓邪教之人有機可乘。”
聽著一眾大臣的你一言我一語,朱祁鈺神色沒有絲毫變化,就這樣靜靜看著。
直到底下的大臣都說完,見沒有人再開口,朱祁鈺這才看向許沐之。
許沐之見朱祁鈺看向自己,知道這是朱祁鈺并怎么不滿意大臣們提出的建議。
微微整理了一下腦海里的思路,許沐之開口道:“對于這京城發生的悖逆言論之事,臣認為當以雷霆手段處理。”
聽到許沐之的話,朱祁鈺眼中閃過一道亮光。
“據臣所知,這京中流言是前幾日便有,只是流于民間未引起朝廷注意,直到今日方才如潰堤之洪席卷整個京城。”
“因此,這暗中策劃之人應有不少人都還在京中。”
“故臣以為當立即嚴守京城各處城門,同時讓錦衣衛、五城兵馬司分別搜查京城內外,盡快將制亂之人抓捕歸案,然后正法處之。”
“此外,臣以為既然京城附近各處受災需要賑災,不妨朝廷暫時接管京城內外物資,統一調配賑災。”
聽著許沐之的話,一眾大臣臉色略顯古怪。
許沐之的內容可以說跟之前幾位大臣所言相差不大,最大的區別也就是先后不同。
隨即一眾大臣也是明白過來,許沐之所言這是在順著皇帝的心情。
畢竟眼下皇帝最想的不一定是賑濟災民,而是將那些心懷不軌之人繩之以法。
緊接著便聽到許沐之又道:“如今京城附近的災情不斷,臣以為可以調動部分京營士兵前往各處進行賑災。”
“其一,可顯朝廷對于災情的重視,讓百姓明白朝廷不僅出錢糧,還出人力。”
“其二,有了兵士前往各地,亦能快速督促各地盡快完成賑災。”
“而且此前,武院也對武院學子進行了救災訓練,此番可派武院學子參與到此次救災。”
“如此既能加快對各地的賑災工作,而且還能鍛煉武院學子的實踐能力,同時亦能彰顯陛下對百姓的仁德。”
原本還聽著起勁的大臣,聽到這后面越來越感覺不對了。
怎么突然扯到京營和武院了?
這賑災很士兵有什么關系,讓這些士兵去不是徒耗錢糧嗎?
這樣一來,這賑災不就所需要的錢糧可就不小了。
想到這里,戶部尚書愈發感覺不對,隨即出言道:“許侍讀,你所言是否略欠考量?”
“且不說京營士兵乃是為了戍衛京城,這讓京營士兵出去賑災便少了戍衛京師的將士,這讓京營士兵去賑災其自身不就加劇糧草消耗,這到底是賑災還是增災?”
聽到陳循的質問,許沐之也是從容應道。
“不瞞陳老,陳老所言,晚輩皆有考慮。”
“晚輩所言讓京營士兵前往賑災,一來是保證京中賑災物資穩妥運至受災之地,二來也是讓京營士兵得以鍛煉,他們會參與到地方賑災之中,以加快地方災后恢復,而這些方面,武院是有過教學的。”
“至于說錢糧消耗,雖說派出士兵賑災表面上會增加賑災所耗錢糧,可是換一種角度想,若是能以能短的時間恢復災區,其中物資與人員損耗將會很低,相較而言,也不會增加什么額外消耗。”
“而且正如我剛才所言,武院是有學習過相關賑災課業,到時候武院學子帶隊前往,是有利于地方災后恢復。”
“對于京營戍衛問題,且不說派去賑災的士兵只是少數,對于整個京城防守其實并不影響,就說士兵這戍衛之職。”
“在晚輩看來,我大明將士除了抵御外族入侵、戍衛邊防外,這抵御天災,保護百姓家財,協助受災地方恢復也是一種戍衛,只是這種戰斗對象是天災罷了。”
“更何況,這京城戍衛日常所需兵士也并非整個京營在職,而且眼下亦無戰事,派出些許不需值守的士兵還能借此起到練兵的作用。”
“除此之外,此次賑災,由于也算是武院的考核,在錢糧消耗上,武院自己也會負擔部分。”
“況且眼下最為要緊的當還是盡快抓出謀劃此次亂事之人,出動兵士也能更好地震懾一些宵小之徒,以振我大明朝廷威嚴。”
“晚輩所言,不知陳老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