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公若不棄
- 太子朱標:吾弟當為堯舜
- 江山引筆
- 2325字
- 2024-09-05 08:00:00
“方大人可真是讓我們好等啊,快些跟我們走吧。”
一道藍衣身影由遠及近,袖章上還有著一個大大的“燕”字。
昨天方孝孺以身體不適為由婉拒,今天朱棣再度派遣了一名隨從,此刻他已經走至方孝孺面前再度催促起來。
方孝孺臉色一僵,看著管家,那剩下的半句話終究是沒能開口。
汪府的管家看著這一幕,心底暗罵一聲,可終歸不敢表露出來,一聲道別后連忙退了回去。
“別,我真的和燕王沒關系!”
方孝孺伸手想去抓管家,終究是落了空。
一旁燕王府的侍衛詫異的看著方孝孺,腦海中閃過一絲疑惑。
不明白他為何這般的想要與燕王撇清關系。
王爺最近這般耀眼,別人巴結都來不及,這人倒是奇怪,咱家王爺又沒誅你的九族,干嘛像躲瘟神一般,變著法子躲著王爺。
“方大人,請吧,王爺說了,這也是陛下的意思。”
侍衛說出前半段話時,見方孝孺條件反射一般想要拒絕,只能無奈說道。
方孝孺面色鐵青,動了動嘴唇,終究是不敢賭,臉上擠出一抹勉強的微笑:
“勞煩大人帶路。”
……
燕王府。
昨晚徐妙云便是帶著世子回到了府上。
姚廣孝則是被安排在了臨近的一所宅院里,雖不大,但勝在清閑。
此刻,三人一同坐在屋內,世子爺朱高熾罕見的沒有酣睡,而是被徐妙云抱著,不停的搖著撥浪鼓。
紅袖和流蘇罕見的同時在一旁候著。
門外一聲洪亮的聲音傳來:
“王爺,您要找的方孝孺我給您帶來了。”
說罷,侍衛退至一旁,不停的示意方孝孺快些進去。
方孝孺深吸一口氣,邁開步子:
“臣方孝孺,參見王爺、參見王妃、參見世子爺、參見……”
方孝孺話說一半,腦海中卻是無論如何也想不起朝堂之上何時有過這么一個黑衣和尚。
“我不是朝里的大臣,貧僧只是給王爺看面相的老和尚。”姚廣孝看出他的疑惑,笑著解釋道。
“哦,多謝大師解惑,不知王爺找臣何事相談。”
方孝孺笑著回應姚廣孝,而后在目光看向朱棣的同時,嘴角不自覺的垮了下來。
朱棣將一切盡收眼底,嘴角不自覺的抽了抽,但仍舊是掛著一抹笑容開口:
“本王就快要就藩了……”
那您就快點走吧,微臣祝您一路走好!
苦澀了一路的方孝孺此刻終于是由衷的笑了。
終于,終于可以不用見到你了。
不等他高興多久,朱棣再度開口:
“本王向父皇說了,讓你陪我一起就藩,伴孤左右。”
方孝孺的笑臉瞬間垮了下來。
看著方孝孺陰晴不定的表情,朱棣心里偷笑一聲,繼續開口:
“怕你孤單,本王還將你的家人一并送了過去,算算時間,應該已經在路上了。”
這道聲音如同青天白日炸響的驚雷,穩穩的劈在方孝孺心頭。
什么叫怕自己孤單?
分明是怕自己不聽話!
在抬頭看向朱棣時,方孝孺已是一臉苦澀。
“方大人,你可是你愿意隨本王就藩北平嗎?”
收起笑意,朱棣淡淡問道。
其實朱棣心里也有苦衷,自己身邊確實是需要一個人來分擔布政使的政務,眼前的方孝孺雖說是年輕了些,但總歸是比自己要擅長的。
畢竟自己只會往大的方向上扯。
更重要的是朱棣在為以后做打算,因為他記得明實錄中記載,在朱標死后的五個月里,朱元璋確實是有過傳位于朱棣的打算。
但最終考慮到朱棣頭上還有著秦晉兩王,加之一群臣子相勸,經過五個月猶豫后,最終朱元璋還是將皇位傳給了朱允炆。
朱棣瞇起了眼睛,必須早做準備!
雖說他沒有造反的打算,但是想要順位繼承,那朝中群臣必須有一批大臣是燕王黨!
可這又談何容易?
自家大哥的位置穩如泰山,大臣們都站隊他那邊,所以朱棣決定自己培養大臣,至少得試試。
而這郭桓案的主審官吳庸就是其中一位,朱棣也算是替他分擔了壓力,就算明著不說,吳庸心里也懂,而另一位就是方孝孺。
雖說現在的方孝孺不過是小小的翰林院編修,但他還有著另一層身份:
一代大儒宋濂的弟子!
自己一眾皇子雖然也是宋濂的弟子,但意義不一樣,方孝孺若是將來不出意外,那必定是天下讀書人的榜樣。
原因無他,自宋濂那篇《送東陽馬生序》發表過后,無數寒門弟子視其為榜樣,也被天下讀書人視為楷模。
這天下的讀書人是另一股龐大的勢力,雖然不能真正做些什么,但是動動筆墨,抹黑人物倒是在行。
野史是不可能杜絕的。
歷史上的朱棣就是因為殺了讀書人的榜樣,成長起來的大儒方孝孺而被無休止的抹黑。
誅十族也就由此而來。
況且朱棣還看中了另一點,讀書人群體的可能性。
洪武一朝自洪武三年暫停科舉后,歷經十余年的磨礪,那些學子們早已摩拳擦掌,急不可耐的想要建立一番功名。
科舉以后必然會再度開啟,朝中的大臣也不可能一直身居要職。
屋檐接水是代接代,他們將來也是要交差的。
所以,朱棣的想法也很簡單——借勢!借天下讀書人的勢。
這也是朱棣能想到的,在朝堂上能比過朱允炆的辦法,至于跟大哥朱標比?
朱棣暫時沒有那個想法,就連和朱雄英比都未必占優勢,無非想的就是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在朝堂上扶植一批官員,憑借著文武之道順位繼承。
除此之外,在朝堂上或許也就一位徐允恭有可能站隊自己了。
“若是微臣不愿呢?”方孝孺思量許久,終是開口:“一臣不侍二主,我已是太子臣子,再無效忠燕王的心思。”
朱棣冷哼一聲,冷聲道:“你是陛下的臣子,不是太子的臣子!”
方孝孺面色一陣變幻,無力反駁,仍舊強撐著說道:“就算燕王誅了我的九族,我也不會跟燕王走!”
他的聲音越說越大:
“就是誅了我的十族,也不可能!”
話音落下,方孝孺瞪大眼睛看著朱棣,只見燕王臉上浮現出濃濃的古怪。
這人……當真這么不在乎十族?
再說了,我應該沒有那么殘暴吧?怎么動不動十族就來了……
朱棣嘴角抽了抽,摸了把臉:
“你就不在乎我給你開什么條件?”
“不在乎!”
朱棣掏了掏耳朵,不屑開口:
“咱知道,你是讀書人,讀書人想要考取功名利祿,翰林院編修,芝麻大點兒的官,真是屈才了。”
“就算我方孝孺在翰林院編修一輩子,我也絕不侍奉二主!”
“咱讓你代擔任北平布政使,如何?”
方孝孺耳邊隱逸有雜音掠過:
“再落下幾筆,再彈奏幾曲,再回到故里,等你把金榜把名提。”
噗通一聲跪下:
“臣不才,飄零半生,未逢明主,公若不棄,我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