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奸臣已經自己跳出來了
- 太子朱標:吾弟當為堯舜
- 江山引筆
- 2060字
- 2024-08-19 10:27:21
隨著蠟燭燃起,給這不算太過明亮的奉天殿增添了一絲光亮。
然而,即便是這溫暖的燭光,也似乎無法穿透群臣心中沉甸甸的陰霾。
他們的面容,在微弱燭光的映照下,愈發顯得蒼白而凝重,宛如冬日里被薄雪覆蓋的荒原。
王昌情不自禁的咽了口唾沫,喉結滾動,目光怔怔的看著眼前這一份神跡。
不光是他,就連戎馬半生的朱元璋也是瞪大了眼睛,不由自主的湊近了火光一分距離,可當面頰感受到燭火傳來的陣陣熱浪,他終究是停下了動作。
“竟然真有神靈存在么......”朱元璋喃喃道。
朱元璋不信神靈,否則幼時家中父母親人接連餓死之時,神靈又在哪里。
他向來只相信自己的拳頭。
可現如今神跡確確實實發生在了眾目睽睽之下,他難以置信的開口道:
“莫非咱的大明百姓仍舊是過著故元一般的生活嗎?”
朱棣搖搖頭,也顧不得身后群臣的驚恐,輕聲說道:
“父皇,咱的大明遠勝故元,政策清廉,但是......”
他的目光有意無意的游離著: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蛀蟲依舊存在,他們不僅是在蠶剝百姓,更是在瓦解我大明的立國之基!”
朱棣的話音還沒落下,身后便已有大臣跳出,大喊道:
“燕王此言不足信也!”
另一人深吸一口氣也站出說道:
“燕王,大明正在繁榮昌盛,這可是你親口說的!”
王昌也站了出來駁斥朱棣:
“燕王自幼在宋大人身邊讀書,可曾聽聞‘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典故,莫非燕王是想讓陛下背上這么一個壞名聲不成?”
朱棣眉毛一皺,轉身看向王昌:
“文帝之賢,文景之治后世莫不頌之,王大人想用唐代李商隱的詩借貶義漢文帝以貶義當今圣上!”
“我沒有。”
王昌面色陡然一變,他只是想用此言來告誡皇上不要相信燭火復燃便能說明有冤案,可沒想到朱棣伶牙利嘴,竟然抓住這句話來攻擊自己。
“父皇,奸臣已經自己跳出來了,王昌是一個,還有一個方!孝!孺!”
朱棣的聲音極為洪亮,確保奉天殿上所有大臣都能聽的一清二楚,在他視野的死角處有人心虛的顫抖了兩下。
朱元璋依舊是這么一副威嚴的樣子,仿佛任何大事都不會影響到他,不過他看向朱棣的眼神卻是抑制不住的欣賞。
他沒想到自己這個兒子竟然如此懂得黨爭之法。
先前朱棣所展示出來的帝王心術已經足夠震撼,沒想到黨爭之法朱棣也是得心應手。
朱棣看著目瞪口呆,急忙想要辯解的王昌,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老東西,你還太嫩了。
再偏頭看向方孝孺,只見那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已是滿臉委屈,仿佛下一刻就要哭了出來。
朱棣倒不是真的懂得什么黨爭之法,只是他清楚這個封建社會的運行規則——政治正確。
不要覺得中華大地上沒有誕生過政治正確,反而誕生的及早。
對于君王來說,他的政治正確只有一個,那就是開疆拓土。
比如漢武帝,窮兵黷武,將一個經濟繁榮的大漢王朝國庫都給打空了,這固然是他的缺點。
但是他開疆拓土了,他解決了國家民族的屈辱。
在古代那領土意識不夠強,民族意識還未形成之時,他不是一個好皇帝,至少不是一個理想的皇帝,但放在后世,他一定得到極高的評價。
而對于臣子,他們也有著政治正確,那就是忠君。
為什么沒有愛國?
因為愛國是基本項。
善惡猶如黃河長江之水,或濁或清,可都能灌溉兩岸,對于君主來說,清濁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為自己灌溉兩岸。
所以歷史上才會出現那么多奸臣,比如這大明的嚴嵩嚴閣老……
而為什么朱棣這一下子敢站出來直面文官集團,就是朱棣找到了辦法,將敵人都扣上奸臣的帽子。
這也是黨爭的常用手段,激烈時往往是吵的不可開交,非要將人懟的啞口無言才肯罷休。
臣子用這一招可能沒有多大的效果。
若是臣子之間的黨爭,你一言我一語,你說我是奸臣,我說你是侫臣這就罷了。
可朱棣是皇子,他爹正在臺上坐著。
難不成對待皇子也這么說?指著燕王鼻子罵回去?
你是說,皇帝的兒子也是奸臣?
朱元璋越尋思越覺得自己這個兒子想法實在太妙了,妙的他都忍不住想拍手叫好。
“啟稟陛下,臣絕非奸佞之輩!”王昌一張老臉已是通紅,直直跪下說道。
“臣也絕非小人,還望陛下明查!”方孝孺哽咽著嗓子,語氣中略帶著些哭腔。
朱棣倒是很意外,沒想到這個看上去有些讓自己本能厭惡的方孝孺,竟然心理防線這么脆弱。
誅十族果然是假的……他心里默默吐槽了一句,而后繼續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點了點頭出言:
“棣兒,不可胡鬧,王昌是隨我多年的下屬,怎么可能是奸臣!出言污蔑朝廷命官可是大罪,你若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定饒不了你!”
這話說的氣憤,但朱棣一下子就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
“父皇這是要我舉例論證呢……”
朱元璋揮了揮袖子坐下,眼神不經意間與之對視片刻。為父也只能幫你到這兒了。
“這是供詞,分別是春宵坊的貴客王曉,以及春宵坊家丁,還有眾舞姬的供詞。”朱棣再度從懷中掏出信封。
王昌面色一變,他奶奶的,你早說你有供詞有證據我還跳出來干嘛!
“人犯現在正在被儀鸞司錦衣衛繼續審問,另外那些舞姬皆在城中,想要審問隨時都可以被調遣進城里,對了,我所派錦衣衛并非是為了保護勾欄舞姬,而是為了防止有人狗急跳墻,殺人滅口!”
朱棣再度從懷中掏出一張信封:
“這是兒臣查到的胡黨人員與春宵坊有關聯人員,這些人死不足惜!”
群臣已經是麻木狀態,紛紛看著朱棣,心中竟是不約而同的冒出同一個想法:燕王竟然是帶著答案問問題,早在一開始便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