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封閉的手術室來到普通病房,小睿著實感到很不很適應,除了臨床操作,更為關鍵的是還需要直面病人和家屬。
才第一天上午,小睿的想“家”情緒就到了頂峰。他們始終不停地穿梭在一間又一間的病房之中,然而卻也不清楚具體學到了些什么。鋪床、測血壓、做心電圖……除此之外,耳邊充斥著的便是各種各樣的“x床呼叫,x床呼叫……”,“您好,請問有什么需要嗎?”小睿在這一瞬間,猛然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卑微感,以及與護理理論學習之間存在的巨大落差。在這兒,患者至上,只要呼叫鈴一響,就必須立刻到位。唉,這份工作真是一點兒都不輕松啊!
如果問小睿學到了什么,也就是最基本的掛瓶,沖封管,其他的就只有跑腿了。對待患者就跟親人一樣,小睿一直堅守著這個原則。有一天,小睿剛剛完成封管的工作,一位即將出院的老奶奶向她詢問能否幫忙測量一下血壓。雖說當時的小睿并不知曉老奶奶究竟是真心想要量血壓,還是僅僅單純地渴望與自己說說話。“一直都想跟你聊聊,可始終沒尋到機會,我瞧著你呀,太像我的外甥女了,文質彬彬的,甚至還有點兒像個男孩子……”小睿聽聞,內心不禁為之一震。這位僅有過幾面之緣的老奶奶,居然對自己如此關注和了解。小睿感到既慚愧又懊悔,懊悔自己在空閑之時沒有多陪伴她聊聊天。然而此刻,老奶奶要出院了,或許再也沒有機會了吧。“嗯,我們在這里實習。”千言萬語,小睿卻說不出來。
五一假期前兩天,正值換科室…
“家哪的啊,幾點走啊…”帶教老師安排最后一周的排班。
“老師,我家是瀾灣市的。”小睿淡淡的回答,似乎什么都改變不了她回家決心。
“瀾灣市哪的!”方晴老師突然回頭,攥住小睿的手,激動的說。
“榆香鎮。”
“榆香鎮哪的?”好了不用多說了,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老鄉給安排啥活都樂意!又是忙碌的一下午……
新院區組織會場急需人手,特地指名點姓讓幾個人前去充當志愿者,小睿自然也在其列。他們換下白大褂,暫且“逃離”了工作崗位,來到了人民醫院的新院區。小睿他們幾人,仿若劉姥姥進了大觀園,那副沒見過世面的模樣甚是有趣。兩天的志愿服務竟提前了半天結束,他們乘坐班車回到了老院區。借著出公差的由頭,小睿中午回到了自己的第一個科室——手術室,與老師們暢快地聊聊天,為自己加油打氣,重振旗鼓。下午,依舊回到普外科上班!畢竟這是最后一天了,當然得站好這最后一班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