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皇宮晚宴(一)
- 大明:我在定遠一手遮天
- 春分三色
- 2036字
- 2025-01-22 19:38:00
殿內金碧輝煌,龍椅威嚴地屹立在上方,其一旁的鳳凰座椅則屬于馬皇后馬秀英,下方左右兩側分別坐著皇室成員和朝中大臣。
大皇子朱標、二皇子朱樉、三皇子朱棡、四皇子朱棣等依次就座,而朝中的三公、尚書、武將等大臣則嚴整列席。
朱桓雖是朱元璋的侄兒,因為與朱六九的親緣關系,被安排在朱標下方的位置。
在一名宮女的引導下,朱桓來到了慶功殿外。
由于殿內規矩森嚴,除端茶倒水之人外,其他宮女不得入內,因此朱桓只得獨自步入殿中。
剛一踏入慶功殿,他便聽到身后傳來一個聲音:“不知公子是哪家的家眷?”
朱桓微微一笑,顯然是被認錯了身份,便從容回應:“不過是無名家眷,無需掛念。”
對方見狀,友好地提醒道:“想必兄臺是初次參加宮宴,不過這里規矩頗多,只要行事謹慎,此次宴會便能順利結束。”
聽聞此言,朱桓暗自琢磨,這位如此了解宮中事務與朱元璋規矩之人,莫非是常客,或是朝中大臣,抑或是其家眷?
面對這位神秘來客的善意,他心中不禁多了幾分好奇與敬意。殿中樂聲悠揚,朱桓迅速收回思緒,一同進入。
在富麗堂皇的慶功殿內,朱桓首次踏入如此莊嚴的場合,心中既緊張又好奇。
此時,一位面帶和煦笑容的青年向他走來,正是吏部尚書詹同之子——詹徽。
盡管彼此尚不了解對方的身份,但詹徽的善意提醒讓朱桓在這陌生的環境中感受到了一絲溫暖,而內心的警惕也因這份溫情而稍稍放松。
“哎!我等生平第一次進入皇宮,哪里見過這等排場,多謝公子告知!”朱桓感激地說道。
隨后的交談中,詹徽自我介紹道乃是吏部尚書詹同之子,而朱桓則謙虛地表示自己不過是山野之人。朱桓原欲走向慶功殿的最前排,卻被詹徽輕聲勸阻,帶到稍后的位置坐下。
詹徽輕聲指點:“你看,那左側最前方是太子殿下、二皇子朱樉、三皇子朱棡、四皇子朱棣......而我們這側最前方則是三公之位,不過他們還沒有到來。”朱桓順著方向望去,果然,在座的都是皇子和大臣,唯有朱元璋與三公尚未現身。
然而,在太子朱標之前竟然還有一張空著的椅子,引得朱桓心生疑惑。
不久,各位重臣陸續步入慶功殿。當徐達攜一位少女步入殿內時,朱桓瞬間認出那少女,原來是他在詩詞大會上結識的。
此刻的真相令他震驚,眼前的少女竟是徐達之女,不禁暗嘆這對父女的隱秘深沉。他不愿引起注意,低下頭默默坐著。
隨著太傅李善長、太保常遇春、等重臣人物的到來,原本喧鬧的慶功殿頃刻間變得靜謐無聲。此時,殿后傳來穩重的腳步聲,云奇高聲宣布:“圣上駕到!”
朱元璋面帶微笑,與馬皇后攜手步入殿堂。他們神情和藹,令人倍感親切。殿內眾人齊聲高呼:“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后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朱元璋和藹地說:“諸位愛卿平身。”眾人依禮起身,目光紛紛投向這位明朝天子。
此時,人們注意到朱元璋身旁站著一位年長者。
云奇引導此人走向朱標前的座位,此舉令人震驚,竟有人地位高于太子?在眾人心中紛紛猜測之際,坐在后排的朱桓心中早已了然,那正是他的父親——朱六九。
待眾人落座后,朱元璋目光巡視全場,注意到太子朱標下方一側、二皇子朱樉的中間留有一個空位。
云奇見狀,立刻上前在朱元璋耳邊輕聲耳語。
朱元璋隨即微笑道:“今夜只談佳節,不談公事!宴會開始!”隨著他的宣布,宴會正式拉開序幕。
首先,一段精彩的歌舞表演為宴會增添了歡樂的氛圍。隨后,在場眾人紛紛呈上各自的新年禮物,獻給朱元璋。
各皇子依次獻禮,并道出祝福之辭,接著是各大臣獻出珍貴物品,祝愿皇上萬壽無疆,愿明朝繁榮昌盛。
朱元璋欣然接受,笑道:“皇子和各位愛卿的熱情,朕收下了,今夜大家盡情享樂。”
此時,馬皇后柔聲提議:“皇上,你看,這今夜,各大臣的家眷都來了,我們的皇兒們年紀也到了,本宮想撮合撮合,不知皇上的意思是......?”
朱元璋輕咳一聲,笑道:“甚好!不過在撮合之前,還有些事要處理一番!”
說話間,朱元璋自然是指昨晚盛大的詩詞大會,既然太傅能評鑒出如此佳作,他便希望能與在場之人分享一二。
待眾人禮獻結束,宮女們已將佳肴美酒擺上桌,眾皇子和群臣紛紛開始用餐,顯然皇上未開口,無人敢輕易打擾。
朱桓稍稍抬頭,瞥見同側的徐妙云,并未引起她的注意,隨后目光轉向太子身旁依舊空著的座位,他明白,那空位本是為他而留。
就在這時,他注意到新入座的誠意伯劉伯溫,趁他低頭間入席,年紀與三公相仿,但眼神炯炯,身著清秀衣衫,頗具風骨。
云奇為朱元璋斟滿小杯,后者輕啜一口,視線轉向三公和劉伯溫,道:“徐達、李善長,朕聽聞你二人在昨日的詩詞大會中,不知頭名究竟是哪位才子?”
此問一出,李善長略顯訝異,按理說皇上應知曉首名為何人,此刻卻如此詢問,似乎別有深意。“回圣上,昨夜詩詞大會的頭名乃是一位不出名的才子,龔自珍。”李善長恭敬地答道。
“哦?竟不是你家小子。”朱元璋目光不經意地掃向李祺,此刻的李祺顯得局促不安。
“臣家的混小子辜負圣上的期望。”李善長唯有順從應對,謹慎回應。
“何來的期望?不如將那才子的詩詞念來,讓在場眾人評鑒一番,如何?”朱元璋含笑問道。
“敬遵圣意。”李善長退讓,回到座位,殿前只剩他一人站立,其他人皆安靜坐著。
宴會的氛圍在這一刻顯得格外莊重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