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16】校場上的射手
- 攬狂瀾,1644重生大順軍中
- 醉枕風
- 2012字
- 2024-08-08 11:44:44
羅虎想造燧發馬槍,而明末使用最多的還是火繩槍,鳥銃。
相比火繩槍,燧發槍具有許多明顯的優勢,比如射速,比如不受一些環境因素的影響。一旦擁有了大量的燧發槍,軍隊的戰斗力將得到顯著提升。
而且羅虎有個更大膽的想法,把鳥銃改造成燧發槍。
實際上,燧發槍與火繩槍之間最顯著的差異僅在于擊發機制,其他方面并無明顯差別。
帶著這種構想,下午,羅虎來教堂拜訪湯若望。
聽到是大順軍的將領要來,老神父表現得很熱情,臉上洋溢著真誠的笑容。
他是個五十多歲,留著大胡子,一臉嚴謹的老人,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但他的眼神卻透露出一種堅定和智慧。
“羅將軍年齡尚輕就成為了順王的得力干將,實在令人佩服。”湯若望漢語流利,舉手投足間已經帶了一些華夏之風,讓人感嘆他入鄉隨俗的本領。
“湯大人謬贊了,羅某想請大人介紹一些兵杖局的火器工匠,望大人能推薦一下。”羅虎語氣誠懇地說道。
大順剛剛進城,將軍中能如此重視火器的,您是第一個。”湯若望說話不緊不慢,他的聲音帶著一絲淡淡的贊許。
這時,羅虎從懷中掏出一張精心繪制的圖紙,小心翼翼地展開遞給湯若望。這張紙上繪有一把精美的燧發槍,線條流暢,細節清晰可見。
“湯大人,應該見過這種火銃吧。”羅虎看著湯若望,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燧發槍最早在16世紀末期在歐洲出現,當時,因為火繩槍存在容易受潮,而且射擊速度較慢的問題,一些槍械工匠開始嘗試使用燧石打火來引燃火藥。
最早的燧發槍是在意大利和德國制造的,這些早期的燧發槍通常比較簡單,結構也不太穩定,直到在 17世紀初期,燧發槍開始在歐洲各國廣泛使用,并逐漸取代了火繩槍。
所以,湯若望是見過燧發槍的。
“將軍想造這種銃。”羅虎點了點頭。
“不錯,技術上應該沒什么問題,當下只需要有悟性高的人能夠早出原型槍,再進行改裝調整,相信能在戰場上發揮作用。”羅虎緩緩地說。
“可以,我愿意給將軍推薦一些火器匠人,供將軍驅使。”湯若望真誠地說道。
“工匠的情況我也比較了解,可以幫將軍塞選出合適的人選。”
“那太好了!明天我想去兵仗局親自檢查他們的技術水平,希望湯大人能一同前往。”羅虎期待地看著湯若望。
“當然當然。”
羅虎向教堂門口踱了兩步,然后突然想起一個歷史細節,轉過身來說道:“湯達人之前給崇禎皇帝造過紅衣大炮吧?”
“崇禎九年我奉命造兩千七百斤大炮二十門,后因戰亂流入東虜之手一些,還剩一些都在京營,不是在下自夸,這些炮的質量性能都為我華夏之最。”
“哦。”羅虎對這些大炮產生了濃厚興趣,它們都能在戰場上發揮巨大作用。
拜別湯若望后,羅虎馬不停蹄地趕往北郊校場。
這次潘林臉上洋溢著難以抑制的興奮之情,向羅虎抱拳行禮,然后迫不及待地道:“將軍,我找到了一名神射手,您一定得見見他。”
看著潘林如此激動,羅虎不禁心生好奇,決定見見這位被夸贊得神乎其神的士卒。
片刻之后,潘林便領著一個黑瘦黑瘦的士兵來到了閱兵臺前。
潘林趕忙介紹說:“將軍,此人名為覃松。”接著,他又催促覃松道:“覃松,還不快拜見將軍。”
然而,覃松卻沒有開口,只是隨意地拱了拱手,臉上露出漠然的神情。
就在此時,站在一旁的王四大聲呵斥:“竟敢對將軍無禮!”
羅虎擺擺手,示意王四不要計較。他仔細打量著面前的這個士兵,只見他身形瘦弱,個頭也不高,只有一米六左右,但那雙大眼睛卻炯炯有神,表情冷峻而堅毅,透露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
在一個冷兵器時代,像他這樣的士兵,由于身材矮小、體格單薄,往往難以施展才華。
他們無法拉開大弓,也穿不起重甲,似乎注定了一生默默無聞,成為不了優秀的戰士。
然而,隨著火槍的發明,像他這樣具有射手特質的人終于有了施展才華的機會。
羅虎要求他展示一下自己的技藝,他應聲答應,信心滿滿。
靶盤被移至一百二十步之外,三支魯密銃已經裝填完畢,交到了覃松的手中。
覃松細致地檢查了彈藥的壓裝情況,發現其中一支魯密銃的彈丸壓得過緊,便果斷地將其剔除。
他向羅虎請求自己裝填彈藥,“這個不行,讓我自己來裝。”他解釋道,因為彈丸壓得太緊會影響發射效果。
羅虎點頭同意,身邊的人立即遞上所需的彈丸和火藥。
覃松迅速而熟練地重新裝填完畢,站起身來,穩定地擺好射擊姿勢。
他的眼神專注而冷靜,瞄準了更遠的目標。
隨著一聲巨響,火光噴涌而出,對面的靶盤微微顫動。
不久,遠處的士兵回來報告,“中了!”緊接著,又是兩聲槍響相繼傳來,子彈無一例外都準確擊中了靶盤。
羅虎忍不住贊嘆道:“好!”隨即讓人準備了十兩銀子的賞錢,交到了覃松的手中。
“將軍,他不僅槍法如神,操炮也是一把好手。”覃松隨后補充著。
羅虎聽后來了興趣,立刻命令士兵們搬來一門重達千斤的紅夷巨炮,親眼目睹覃松的操炮技藝。
覃松鎮定自若地指揮兩名士兵,他們先在地面上精準挖掘出幾個坑洞,巧妙地用木方墊在炮輪下方,以穩固炮身。
接著,一絲不茍地檢查了藥包和鐵彈的編號,確認無誤后,將發射藥裝填入炮膛。
小心翼翼地用鐵錐刺破火門處的藥包,再倒入引藥。
裝填完畢后,覃松站在開闊的校場上,以拇指對比遠處的目標——一排廢棄的土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