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12】校場試射
- 攬狂瀾,1644重生大順軍中
- 醉枕風
- 2057字
- 2024-08-06 08:11:26
羅虎和王四匆匆趕到京師北郊時,他看到校場上旌旗飄揚,氣氛倒挺熱烈。
但當看到這群京營士兵的面貌時,羅虎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心里不禁長嘆一聲,今天恐怕是空歡喜一場。
眼前這群自告奮勇前來參加打靶比賽的原大明京營士兵,一個個穿著破爛不堪、滿是補丁的軍服。
雖然眼神中閃爍著對賞錢的貪婪和渴望,但他們的面容要么流露出一種痞子般的氣息,要么顯得粗糙而憔悴,雙眼深陷,毫無生氣可言。
羅虎心中暗自嘆息,崇禎年間,京營的衰敗已經(jīng)成為眾人皆知的事實。
雖然號稱擁有二十萬編制,但實際上真正能夠作戰(zhàn)的士兵僅有五萬左右。
更為糟糕的是,這僅存的五萬兵力也常常被權貴們所侵吞,淪為私人的家奴,無法得到正常的訓練和紀律約束。
每到檢閱之時,只能匆忙從市井之中招募一些地痞流氓,讓他們穿上軍裝,勉強充作士兵,應付場面。
在這種情況下,京營士兵的戰(zhàn)斗力自然低下,這一點并不令人意外。
羅虎默默地坐在校場的點將臺上,仍抱著最后一絲希望,想要看看這些京營士兵到底能展現(xiàn)出怎樣的軍事技能。
由于神機營使用的鳥銃是滑膛槍,因此其射擊精度并不高,如果校場上設立過多的靶子,則很容易發(fā)生誤中他人之靶的情況。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xiàn),整個校場只立了八個靶盤。
此時,第一支由八人組成的小隊已經(jīng)開始裝填彈藥。火繩槍的裝彈過程相當復雜,需要依次完成引藥入鍋、射藥入口、彈丸裝入、壓實彈丸以及瞄準射擊等多個步驟。
按照規(guī)定,靶盤與射手之間的距離應該保持在百步左右。戚繼光所著的《練兵實紀》中明確記載:鳥銃手打100步外的靶,三槍需上靶兩槍才算合格。
士兵從解開火藥包、量取適量火藥填入槍膛,到小心翼翼地將鉛丸嵌入,再纏繞火繩于火砧之上。
隨著一聲低沉而堅定的命令,第一波試射正式開始。
瞬間,火焰閃過,伴隨著“砰砰砰”的密集槍響,回蕩在演武場的上空,形成一片震耳欲聾的聲浪。
接著,硝煙如厚重的云霧般迅速彌漫開來,遮蔽了部分視線。
然而,當硝煙逐漸散去,大家的目光聚焦在那八個精心設置的靶盤上時,很快有士兵來回報,八個靶盤都未命中。
羅虎的眉頭微微蹙起,他的目光深邃而銳利,緩緩掃過每個試射士兵的臉龐,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失望。
他深吸一口氣,然后大聲喊道:“裝彈,再射。”
士兵們迅速投入到第二輪的準備中,他們熟練地操作著火繩,再次點燃了火藥。
火繩燃燒的聲音再次響起,緊接著又是一陣密集的槍聲。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一次仍然沒有人能夠射中目標。
羅虎臉上流露出明顯的失望之情,把目光落在了一旁的潘林身上。
他走到潘林面前,說道:“你給他們演示一下。”
說完,他把一支鳥銃扔給潘林。
潘林毫不猶豫地走上前,接過鳥銃,他的動作嫻熟而自信,熟練地完成了裝彈、點火、射擊等一系列動作。
只聽“砰”的一聲巨響,靶盤穩(wěn)穩(wěn)地命中。
羅虎看到這個情景,才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他的聲音在場地上回蕩著:“看到了嗎?想要領賞錢,就必須要達到這種精度,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精銳。”他的目光掃視著下方的京營士兵們,眼中閃爍著銳利的光芒。
然而,此刻場下卻是一片鴉雀無聲。那些原本還抱著僥幸心理的士兵們,都紛紛低下頭去。
就在這時,羅虎揮手示意,讓潘林走上前來。他低聲向潘林交代道:“記住,我只要精兵!不僅技能要合格,更要有勇氣、令到必行,絕對不能容忍任何兵油子存在!”
潘林神情嚴肅地點頭應道:“遵命!”
隨后,他轉身回到隊伍之中,繼續(xù)開始選拔士兵。雖然目前前來參加試射的人數(shù)并不多,但隨著消息的逐漸傳開,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畢竟,對于這些士兵來說,賞錢的誘惑還是很大的。
今天到此為止,羅虎和王四往回走。
一路上,羅虎對未來與滿清的戰(zhàn)斗充滿擔憂。他深知滿清的統(tǒng)治者并非是排斥科技、愚昧無知的集團。
在真實的歷史中,清朝初建之時,對火器的應用極為重視。當孔有德等人帶著大明的火炮、火槍以及制造技術向黃臺吉投降,滿清軍隊已不再是努爾哈赤領導下以冷兵器為主的八旗軍了。
在火器的運用上,當時的滿清與大明并駕齊驅,比大順則更為先進。
這一事實在未來的潼關一戰(zhàn)中得到了印證。多鐸利用火槍成功制衡了李自成引以為傲的騎兵,又以紅夷大炮攻破了城池。
面對眼前京營火器部隊的拙劣表現(xiàn),羅虎對即將與滿清展開的戰(zhàn)斗憂心忡忡。
進城之后,他們路遇一天主教堂,這里是教士湯若望傳教的地方。
1619年,湯若望受派抵達澳門,后到陜西傳教,后湯若望受崇禎帝之命,兩年中鑄造大炮二十門,并完成了《火攻挈要》一書。該書傳播了歐洲16世紀的火炮制造知識,是明末有關西洋大炮的最權威的著作。
“這個湯教士是個人才,如果李自成真的守不住北京,一定得把他帶走。”
羅虎勒馬朝教堂看了看,然后催促王四,一起朝吳三桂的老爹吳襄家疾馳而去。
他要去拜訪拜訪這個曾經(jīng)的大明的遼東總兵,因為現(xiàn)在天下的命運都跟他的兒子吳三桂息息相關。
大順軍高歌猛進之時,崇禎命吳襄提督京營,結果北京城破時,吳襄被活捉。
因為李自成還要拉攏吳三桂,他被放回家里,和家人團聚了。
現(xiàn)在吳三桂的軍隊正在趕往北京的路上,他正在觀望徘徊,對投降李自成是忐忑的,未來如何心中沒底。
而追贓助餉馬上就要開始,吳家難免波及,當然還有那個被稱作“紅顏禍水”的陳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