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3 管束振型

以1號平面彈性管束結構為例對管束各階振型進行說明,1號平面彈性管束結構前10階固有頻率及相應振型見表1-6。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平面彈性管束的振型有面內和面外兩種。“面內”指管束在管束平面內振動,“面外”指管束垂直于管束平面的縱向振動。為了便于觀察比較,平面彈性管束的面內振動和面外振動分別如圖1-10和圖1-11所示,黑色管束實體為變形后位置,網格型管束實體為原始位置。

表1-5 六種平面彈性管束結構的前10階固有頻率

表1-6 1號平面彈性管束結構的前10階固有頻率及相應振型

從各階振型示意圖可以看出,第1、4、6、8、9階振型為面內振動,第2、3、5、7、10階振型為面外振動。

第1階振型為彈性管束各部分的面內振動,兩個自由端圍繞平面管束中心點做面內旋轉運動,二者運動相位保持一致。由于管1和管4的上端固定,下端為自由端,故其振幅從固定端向自由端逐漸增大,而管2和管3的兩端均為連接體,約束條件相對較弱,故其振幅相對于管1和管4要大很多。

第2階振型為連接體6的面外振動,此時連接體5的振幅基本為零,所以整體的振幅分布是從上至下逐漸增大的。

圖1-10 平面彈性管束的面內振動

圖1-11 平面彈性管束的面外振動

第3階振型與第2階振型相似,不同的是此時主要是連接體5的面外振動,而連接體6的振幅基本為零。

第4階振型為連接體5水平方向的面內振動,同時帶動管2和管3運動,從圖1-10b中也可看出管2和管3具有明顯的振幅,而管1和管4振幅基本為零。

第5階振型是面外振動,與第2、第3階振型不同的是,最大振幅出現在各根管束的中間位置處,而不是自由端,此時的振動幾乎可以看成是以A端和B端兩部分直管段為軸線的面外整體擺動。

第6階振型主要是彈性管束各部分在豎直方向的面內振動,兩個連接體的運動方向相同,即相位相同。

第7階振型為面外振動,主要為四根彈性管束的擺動,但管4與其他三根管子的運動方向相反。

第8階振型與第6階振型相似,為兩個連接體及管2、管3在豎直方向的面內振動,不同的是兩個連接體的運動方向相反,即相位差為180°,其中連接體5的振動幅度更大。

第9階振型主要是管4在豎直方向的面內振動,其他各部分振幅基本為零。

第10階振型為面外振動,兩個連接體運動相位相反,四根管束則呈現為扭轉振動。

在彈性管束第5階、第7階和第9階振型中,最外層管束4的振動尤其明顯,振幅遠遠大于其余三根管束。原因在于,雖然從管束的結構形狀及邊界條件來看,管束4和管束1二者極為相似,但管束4的長度大約是管束1長度的兩倍,因此使得管束4的剛度降低,其振動幅度增加,所以兩根管束呈現出不同的振動特性。

另外五種結構尺寸管束的各階振型計算結果和1號結構管束相似,都是存在面內振動和面外振動兩種類型,略顯不同的是各階振型面內振動、面外振動的排列順序并不完全一樣,在少數幾個階次上存在差異,篇幅所限在此不予贅述。

在彈性管束實際工作時,管束受管程和殼程流體的共同作用,彈性管束并不是簡單的處于一種面內振動或者面外振動狀態,而是呈現出一種由面內振動和面外振動復合而成的復雜三維運動。管束結構的振動將會對其周圍流體產生擾動,有利于減薄邊界層厚度,進而減小熱阻,增加對流傳熱系數,提高換熱器換熱能力。而且管束振動變形使污垢不易附著在管束表面,在抑制污垢產生的同時促進已產生污垢的脫落,減小污垢熱阻,實現復合強化換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泰县| 太仆寺旗| 马山县| 门源| 屏东县| 喜德县| 秭归县| 扬州市| 水富县| 云梦县| 安平县| 遂川县| 桃园县| 商城县| 乳山市| 温宿县| 宝山区| 弥勒县| 浦东新区| 淳安县| 蒲江县| 永靖县| 大兴区| 文昌市| 大足县| 房山区| 额济纳旗| 满洲里市| 旌德县| 建湖县| 徐汇区| 兰坪| 漾濞| 达孜县| 靖边县| 南木林县| 托克逊县| 沾益县| 桐柏县| 英德市| 汉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