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轉型、綠色金融與銀行績效
- 劉霄漢
- 703字
- 2024-08-01 09:19:51
一、綠色金融與商業銀行經營效益
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對其經營效益的影響存在兩面性。第一,根據綠色金融發展理論,社會經濟低碳轉型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商業銀行肩負著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改善生態環境的社會責任。然而,發展綠色金融短期內給商業銀行績效帶來了沖擊,導致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無法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首先,我國商業銀行在發展綠色金融初期存在試錯成本,只有通過經驗積累才能逐漸降低業務的平均支出。然后,由于綠色金融業務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商業銀行在對借款人進行資質審核、貸中審批及貸后監管時,需要投入額外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增加了對借款人的識別成本,降低了銀行經營收益。最后,商業銀行減少了“兩高一剩”行業[5]的貸款投放,擴大綠色信貸規模,增加了銀行的機會成本。商業銀行向“兩高一剩”行業投放的貸款利率遠高于綠色信貸利率,短期內會減少銀行利息收益。據此,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無法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阻礙了綠色金融的可持續發展。第二,根據環境金融理論,商業銀行開展綠色金融業務,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可以提升其社會影響力,進一步吸引綠色環保客戶,擴展服務范圍,提升經營效益。商業銀行通過開展綠色金融業務可以向社會傳達其重視綠色發展的經營理念,在獲得投資者和環保支持者的青睞的同時,又能獲得政府的綠色補貼,對自身經營效益產生積極的影響,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第三,基于風險承擔理論,商業銀行擴大綠色金融業務規模,增加對環保企業的資金投入,可以加快推動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降低高污染企業的信貸違約風險,改善綠色信貸資產質量,提高銀行風險承擔水平,有利于提升銀行經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