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引言 亞心之都、薈萃之地

寫新疆遠古歷史的人們,往往一開篇便是西王母神話。然而這些又似乎都是昆侖神話所涉及的內容。或許您會認為傳說并無多少史實來作為依據,但對于可以每日“驕陽看雪”眺望博格達雪峰的烏魯木齊人來說,還是會深深感念于這座“神山”帶來的諸多護佑。所以自清代在這里筑城開始,人們便開始齊聚在烏魯木齊的最高點——紅山嘴舉行“望祭”,行三跪九叩之禮祭拜博格達山峰。

我們當然不能完全否定那些昆侖神話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何況距離烏魯木齊近在咫尺的還有一個王母娘娘的洗腳盆——天池。

自鑿空西域、兩次出使塞外的張騫始,走的便是著名的絲綢之路南道,其遺跡大多遺留在和闐、喀什以及中亞一帶。西漢時,烏魯木齊尚屬于“十三國之地”,馳騁草原的人還沒有習慣建立固定的城池。而東漢時期的班超,在固守疏勒國十八年時,烏魯木齊還只有居民三百二十戶。到了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留下壯美的《白雪送武判官歸京》一詩,此外很少留下那個時代的印跡。

由草原上的驛站發展成為絲綢之路上的一座首府城市,烏魯木齊走過了相當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根據考古發現,烏魯木齊這個區域早在距今四千至一萬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也便有了人類生存的足跡?!皯饑鴷r代,烏魯木齊地區屬于古姑師——車師人的活動范圍。當時烏魯木齊南郊已居住著較多的人群。他們主要從事農業或兼營畜牧業,同時也有了比較發達的制陶、金屬加工等手工業?!蔽鳚h時,烏魯木齊及其周圍地區居住著十幾個部落的游牧民,史稱“十三國之地”,“他們‘不建城郭,居無定處,惟順天時,逐趁水草,牧牛馬以度歲月’”。東漢時,烏魯木齊曾屬于卑陸和劫國的轄地,最初的人口只有“三百二十六戶,一千八百八十七人”。三國時期,這里曾屬于車師后部。晉朝時屬于高車(鐵勒),后來被柔然占據。北周時期屬于突厥,隋朝時屬于西突厥,唐朝時屬于北庭都護府管轄。唐朝貞元年間時,這里一度曾被吐蕃所攻陷。宋朝時,它又是高昌回鶻的北庭屬地。元朝時,它屬于回鶻五城的統轄范圍。明代時,它屬于厄魯特蒙古(明代稱為“瓦剌”)和碩特部的游牧之地。明朝末期,和碩特東遷之后,這里又成為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的游牧之地。

紅山塔與地標建筑 何忠攝

元朝在新疆的厄魯特蒙古人(元朝稱為“斡亦剌惕”)和后來清代戍邊新疆的滿族人,都曾是崛起于中國北方的游牧部落,他們都是馳騁于草原的馬背民族。隨著元代開國皇帝成吉思汗彎弓一箭,劃出西部連同歐洲這樣一個巨大的圈,新疆也便成了察合臺及窩闊臺的封地。到了成吉思汗的孫輩手里,這些封地發生一次次內訌、紛爭,終于被另一個馬背民族追趕驅使得東躲西藏,無處安身。清軍入關后,西指新疆,欲成一統之勢,自然與厄魯特蒙古人發生了碰撞。兩個馬背民族,在西部草原上展開了一次次激烈角逐和瘋狂廝殺。

清代典籍《三州輯略》在述及烏魯木齊起源時說:“烏魯木齊,厄魯公孫此建瓴,地為厄魯特公族葛爾丹多爾濟之昂吉?!蹦睦锼葚S美,哪里就有厄魯特人的身影。很自然,烏魯木齊最早是厄魯特蒙古人的樂園,他們在這里游放牧馬,享受草原的富足與安樂。

清軍進入中原以后,為鞏固平定西部邊陲,在統一新疆的進程中,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軍在烏魯木齊修筑了一座屯城,起名叫作烏魯木齊(urumqi),這便是烏魯木齊最早的城郭。魏長洪先生說“urumqi”一詞最早見于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譯作“委魯母”。傅恒等所著的《西域同文志》、王初桐著的《西域爾雅》及徐松著的《西域水道記》當中均把烏魯木齊譯作“格斗”;《新疆圖志·古跡志》則說“烏魯木齊”意為“好大圍場”之意。當時的烏魯木齊并非專指一座城池,而是因為烏魯木齊河將其作為一個地區的名稱。乾隆二十五年(1760),清政府在這里設置了烏魯木齊同知。

習慣于馬背生活的厄魯特蒙古人,自然沒有后來者滿族人那種充分吸收中原漢文化的包容性。馬背和氈房,便是他們的家園,自然他們也用不著定居一地,筑城、建城。

“烏魯木齊向無城,乾隆二十八年創筑于紅山之側。”這是清代在烏魯木齊筑城的最早記載。當時清軍在今天的迪化屯城以北,也即歷史上的老城以北,就是今天的北門到南門之間一大片區域修建了一座新城,城名也由烏魯木齊改為了迪化。清政府將原巴里坤大臣裁撤,巴里坤提督府移到了烏魯木齊。乾隆三十四年(1769),曾流放新疆烏魯木齊的紀曉嵐賦詩說“城舊卜東山之麓”。乾隆三十六年(1771),清政府將烏魯木齊同知改為了參贊大臣。乾隆三十七年(1772),清政府又在迪化城修建了鞏寧城,即現在人們稱作老滿城的地方(新疆農業大學校內區域),行政中心也由迪化新城移到了鞏寧城。乾隆三十八年(1773),烏魯木齊參贊大臣改為烏魯木齊都統,設立了鎮迪道,隸屬于甘肅布政司。在鎮迪道下設置了迪化直隸州。迪化直隸州管轄的范圍包括昌吉、阜康、綏來(今瑪納斯)。咸豐三年(1853),原屬于鎮西府的奇臺,都劃歸到迪化直隸州。鎮迪道、迪化直隸州的辦公地點均在鞏寧城。直到同治三年(1864),受陜甘回民暴動的影響,新疆當地上層勢力亦發生叛亂,攻陷了鞏寧城。當時的烏魯木齊都統平瑞殉亡于城中,鞏寧城也從此廢棄不用了。

烏魯木齊筑城最早只是一個屯城,后來隨著人口的增多,又興建起了迪化新城,還有鞏寧城,且筑城規模一次比一次大。這是由于清政府對新疆的治疆政策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所致。清政府最初對新疆的治理初具規模,但尚未對整個新疆治理做系統的長期的制度性安排,僅是想建一座屯城臨時與哈薩克汗阿布賚進行換馬貿易。

《新疆四道志》介紹當時迪化縣的疆域時說:其轄境“東至水磨河距城一百二十里,與阜康縣所屬博克打山連界;西至頭屯河距城八十里,與昌吉縣連界;南至阿勒塔濟河距城九十里,與喀喇沙爾小朱勒都斯連界;北至白家海子距城二百一十里,與科布多屬大戈壁連界;東北至沙梁距城二百里,與阜康縣連界;東南至雅爾巖距城四百一十里,與吐魯番廳連界;西北至沙梁距城二百六十里,與昌吉縣連界”。而當時烏魯木齊的管轄范圍則是:北至古城奇臺,西至喀喇烏蘇,以及現在的精河縣均在其管轄范圍內。也即當時烏魯木齊都統所管轄的行政范圍,囊括了現今的烏魯木齊地區、昌吉州地區、吐魯番地區、哈密地區,以及博州的精河縣、塔城的烏蘇市,以及奎屯市等地區?!稙豸斈君R事宜》在論及烏魯木齊當時的管轄疆域時說:“烏魯木齊至京八千六百里。東界哈密所屬之南山口計程一千五百七十里,西界伊犁所屬之胡素圖布拉克臺計程一千五百五十五里,南界喀喇沙爾所屬之蘇巴什臺計程八百里,北界塔爾巴哈臺所屬之烏爾圖布克臺計程八百三十五里。”但隨著烏魯木齊行政區域的一次次調整,它的區劃面積反而越來越小了。

博格達峰下的美麗家園 李奇淵攝

終年白雪皚皚的博格達雪山下,春季冰雪融化,從南山噴涌而下,沿著還沒有收水入渠的河灘公路肆虐著傾瀉下來,烏魯木齊的中下游頓成一片澤國。由此早先的烏魯木齊城區,無形中被泄洪的河灘路分隔成了東、西兩個部分。

清光緒十年(1884)新疆建省。光緒十二年(1886),劉錦棠將原來的迪化直隸州升格為迪化府,同時在迪化府下設置了迪化縣。新疆省府、迪化府和迪化縣的治所均在迪化城。

到了清嘉慶年間,烏魯木齊便由一個駐軍屯點逐步發展到一座城市的規模。清代流放此地的史善長說烏魯木齊“酒肆錯茶園,不異中華里”。著名學者,也曾是流人的紀曉嵐曾形容烏魯木齊時說:“廛肆鱗鱗兩面分,門前官柳綠如云;夜深燈火人歸后,幾處琵琶月下聞。”其在詩后附注說:“富商大賈聚居舊城南北二關。夜市即罷,往往吹竹彈絲,云息勞苦,土俗然也?!碑敃r這里的居民成分,已不再單一,除了有供職于此地的清代官員、駐軍外,還有內地遷居而來的中原漢族人,還有維吾爾族人,他們或為擔任公職而來,或流放于此。居民中還有很多的生意人,他們皆從天津塘沽一帶經營生意定居此地,還有陜、甘一帶的小商販也在此地謀生。

作為一座城市的名字,迪化系乾隆二十八年(1763)乾隆親自命名頒賜。1954年2月1日迪化改名為烏魯木齊,改名的理由是“迪化”包含歧視之意。

烏魯木齊正式設市,是在民國三十四年(1945)。當時烏魯木齊尚叫迪化市,第一任市長是金紹先,第二任市長是屈武。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2月17日,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重新劃分建立7個區,54個街公所。在郊區建立農民協會,并在土地改革的基礎上成立3個鄉,至此,城鄉各級人民政府初步建立。

1953年,烏魯木齊將原屬于烏魯木齊縣的六道灣、七道灣、八道灣、葦湖梁、烏拉泊、大倉溝劃入市區,擴大了市郊面積,城市面積達到了170多平方千米。

1954年2月1日,迪化市改名為烏魯木齊市。1959年,國家正式批準烏魯木齊市升格設區市(地一級市),并批準設立相當于縣一級的天山區、沙依巴克區、新市區、水磨溝區、頭屯河區5個市轄區,將原屬于昌吉州管轄的米泉縣劃歸烏魯木齊市管轄。1971年,烏魯木齊市又新增設了南山礦區,共計一縣六區。

后國務院批復同意將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市并入烏魯木齊市,設立烏魯木齊市米東區。

如今的烏魯木齊,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第二座亞歐大陸橋中國西部橋頭堡和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它地處亞歐大陸中心,天山山脈中段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全市轄七區一縣(天山區、沙依巴克區、新市區、水磨溝區、頭屯河區、達坂城區、米東區、烏魯木齊縣),總面積1.42萬平方千米,建城區面積261.88平方千米。

烏魯木齊市位于新疆中部,轄區東以恰克馬克塔格至大河沿一線與吐魯番市接壤;西以頭屯河與昌吉市為界;南以喀拉塔格-克孜勒伊接南山礦區,突出部分折向東南,沿未日洛克-阿拉溝以東與托克遜縣相連。在夏澤格山脊線以南與和碩縣毗連;西南與和靜縣為鄰;北部沿博格達山脊與吉木薩爾縣、阜康市分界。

2010年11月1日零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烏魯木齊市的常住人口為3112559人。烏魯木齊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民族13個。除漢族外的少數民族有維吾爾、回、哈薩克、滿、錫伯、蒙古、柯爾克孜、塔吉克、塔塔爾、烏孜別克、俄羅斯、達斡爾等族。

由曾是鎮迪道轄地的古城奇臺盛產的硅化木判斷,1.8億年以前,整個新疆還是一片汪洋大海,那時候的人們距離海洋并不遙遠。滄海桑田,物換星移。隨著歐亞大陸板塊與南亞印度板塊的碰撞,地殼的運動、變化,昔日寬闊的海洋變成了屹立蒼穹的西部高地。

古往今來,許多志士文人都曾在烏魯木齊這片土地上駐足、停留,寫下了“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一大批描繪烏魯木齊美好景觀的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使烏魯木齊名聞遐邇。

亞洲大陸地理中心標志塔 張輝殿攝

前生曾是海洋而今已成高地的烏魯木齊是一座混血之城、融合之城,是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匯點,中原與西域經濟文化的融合地,其自古以來,便是溝通東西商貿的一個重要樞紐,被譽為“亞心之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藏| 大竹县| 滨州市| 永胜县| 图们市| 巴南区| 荥经县| 恩施市| 沅陵县| 张家界市| 酒泉市| 且末县| 乡宁县| 武义县| 广汉市| 凌云县| 安化县| 德江县| 成武县| 西峡县| 灵川县| 乳山市| 长岛县| 安庆市| 海伦市| 玉树县| 锡林浩特市| 宁都县| 游戏| 临西县| 洛扎县| 嘉定区| 德庆县| 罗源县| 东乡族自治县| 资中县| 邢台市| 广水市| 宁晋县| 宁河县| 奉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