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五藏門再次擴大
- 失業(yè)后,我成了島主
- 楚鋮
- 2315字
- 2024-08-10 18:00:00
至于童大師這邊。
因為世界珠寶展的臨近,包括童大師、萬山、葉薇他們心思全都放在了「桃花島」作品的雕刻上。
也就王小圓偶爾還能出來透透氣,偷偷拍一些島上的美景。
還有海島護衛(wèi)隊日常訓(xùn)練的一些日常視頻。
所以夏知秋也沒去打擾他們,只是偶爾去請教請教萬山。
在被萬山收為弟子后,萬山給夏知秋主要講解過一些關(guān)于礦石的理論體系,和一些經(jīng)典的教材。
但因為萬山這段時間精力都在雕刻上,所以主要還是讓夏知秋自己通過網(wǎng)課學(xué)習。
不過好在中國礦業(yè)大學(xué)的網(wǎng)課課件很完善,夏知秋按照目錄檢索,很快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幾個類目。
主要就是跟現(xiàn)在氣藏門的四個礦區(qū)有關(guān)。
分別是和田玉、壽山石、端硯、昌化雞血石這四類石頭的相關(guān)鑒別和開采知識。
在大概有了些了解之后,夏知秋帶著一桶汽油、鐵鏟、水桶還有一些其他物資。
再一次來到了地下溶洞。
這陣子因為夏知秋再一次擴建了后院,整個夏知秋掌控的「領(lǐng)地」再一次擴大。
地下溶洞里的五藏門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不僅五扇門的大小擴大了一倍,已經(jīng)變成了城墻城門的那種大小。
門上還出現(xiàn)了異常繁雜的紋路,材質(zhì)也變得似金非金,似銀非銀。
同時,在這幾扇大門的下方,出現(xiàn)了一個若隱若現(xiàn)的手掌,只是異常的黯淡。
手掌的大小與夏知秋手掌大小一致。
夏知秋試著將手按在石藏門的手掌上,立刻手掌上傳來一陣吸力。
有種大門會被吸到手掌中的感覺。
只是目前這種吸力還很弱,石藏門依舊巍峨聳立。
難道說等這五藏門繼續(xù)放大后,能將這五藏門收起來?
手掌中的吸力讓夏知秋莫名有種猜測。
如果真的能夠?qū)⑽宀亻T收起,那就不用再擔心地下溶洞泄密。
也不用再擔心無法將重型機械運送到五藏門當中的問題了。
而且如果操作得好,夏知秋或許可以直接在對面的世界,建立穩(wěn)定的資源開采基地。
不過目前這一切還只是夏知秋的猜想。
按目前領(lǐng)地覆蓋的范圍,再后面,只有等夏知秋將整座海島承包。
看是否能再將領(lǐng)地擴大以后。
才能明確這些五藏門,是不是真的能夠收起。
帶著猜測,夏知秋再一次進到了石藏門內(nèi)。
進來還是在翡翠河床的位置。
目前秘藏門開啟的位置是固定的,不知道是不是跟地下溶洞的五藏門位置固定有關(guān)。
如果后面五藏門真的能收起。
那倒是可以試試移動五藏門,測試秘藏空間內(nèi)部大門開啟的位置是不是也會移動。
要是真能移動位置,那能做的操作就更多了。
不然以后秘藏門內(nèi)空間要是變大了,每次來回往返就得花費很多時間。
……
石藏空間內(nèi),受領(lǐng)地變大的影響,整個空間周圍的光幕應(yīng)該也有擴大。
但夏知秋明白貪多嚼不爛的道理。
這一次倒并沒有想挖掘其他新增的區(qū)域。
主要還是想著先把已經(jīng)探明的四塊礦區(qū)發(fā)掘出來。
后面其他的礦區(qū),等如果以后真的有重型機械,或者想辦法將代步工具運輸進來以后。
再進行探索挖掘,不然只是靠晚上的時間,光探索距離的往返,就極為耗費時間了。
思索著,夏知秋這回是先來到了端硯的礦區(qū)。
上回來到這里的時候,因為認不出來這里的礦石,所以當時就選了一塊最方便攜帶的小石頭。
而這次他是專門惡補了端硯的知識,同時隨身還攜帶了好幾個麻袋。
就是為了這次裝挑出來的石頭的。
端硯雖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
但隨著如今文化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中文房四寶的地位已不如以前。
再加上端硯在現(xiàn)代,仍在開采的硯坑還有10多個。
所以端硯作為礦石資源而言,雖然也很名貴。
但價格相較現(xiàn)代的一些玉石礦產(chǎn),其實并不是非常值錢。
哪怕是老坑料,雖然已經(jīng)幾乎絕跡。
但除非是作為古董存在的收藏價值,不然單純的礦石開采,其經(jīng)濟價值并不是非常突出。
因此,夏知秋對于端硯石的搜尋,更多集中在自用和收藏的目的上。
所以,他這次搜尋的,主要是那種一眼看上去就能作為硯臺的,或者本身就很有特色的硯石。
大概將這一段的溪流摸了一遍。
最后夏知秋一共挑出了五塊石頭。
一塊比普通手掌略大一些,但是自身造型極為酷似一只真正的手掌的硯石。
夏知秋取了個名字叫佛手硯。
一塊長筒形,然后中間有兩節(jié)空腔,有點像一個被從中間劈卡的兩節(jié)竹筒,大小也類似。
這塊石頭就叫竹節(jié)硯。
還有一個體積稍大些的,類似一面展開的荷葉,連荷葉背后的花紋都很類似的硯石。
取名為荷葉硯。
最后就是兩塊圓形硯石。
這兩塊石頭個頭不大,只有一個手心大小,但是難得是兩塊石頭幾乎都是正圓。
而且形狀大小幾乎完全一樣,看著極為難得。
這兩塊都取名為雙圓硯。
將這幾塊石頭收攏到一起,裝進麻袋,雖然石頭不多,但拎起來還有點沉。
夏知秋便將石頭留在了原地,等回來再一起拿走就行。
……
從硯石礦區(qū)順著溪流往上。
就是昌化雞血石的礦區(qū)。
在這片礦區(qū)中大多都是整塊的巖石。
有許多各種顏色的石頭,大部分是帶紅色的石塊,鑲嵌在這些巖石的表面當中。
上次夏知秋就是直接硬拿石頭在巖石上敲下來一塊雞血石。
結(jié)果后面被萬山罵得狗血淋頭。
所以后面夏知秋專門學(xué)習了雞血石開采方案。
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爆破或者用現(xiàn)代挖掘機械。
但目前海島的條件,以及石藏門的大小。
無法使用現(xiàn)代開采的方式。
夏知秋便只能學(xué)習古代開采工的開采方法。
就是采用熱脹冷縮的原理,先是將帶有雞血石的巖石燒熱,然后用冰冷的冷水來澆潑。
使石頭分裂,再用鐵鏟就很容易即把雞血石采下。
夏知秋帶的汽油和鐵鍬就是用來采用這種方法開拆的。
他先是在整個礦區(qū)巡視了一圈,挑選了4,5塊包含比較多紅色雞血石的巖石。
用鐵鏟從附近山上的樹上砍了一些木材。
放在這些巖石的下方,同時將汽油澆在巖石和木材上。
隨即點火進行炙烤。
在燒烤的同時,他又拿著水桶接了一桶冰涼的溪水。
待汽油與木材燃盡后,用冷水快速的倒在了巖石表面。
被燒得都有些發(fā)紅的石頭,遇見寒冷的溪水,冒起一陣滋滋的水蒸氣。
同時發(fā)紅的巖石開始迅速變黑,接著開裂,出現(xiàn)一道道裂紋。
夏知秋用鐵鏟對著縫隙,使勁敲擊。
很快就將巖石鏟開,并將鑲嵌在石頭內(nèi)部的紅色雞血石給挖了出來。
夏知秋挑挑撿撿,將顏色不錯,個頭合適的雞血石都裝到了第二個麻袋里。